謝謝您的問題。楊元慶說聯想是最好的時間,有以下依據。

營業收入越過500億美元。楊元慶2018年的給聯想定的目標都實現了。第一,2018年,聯想集團的營業收入達到500億美元,是歷史新高。第二,聯想PC業務逐步回到全球第1位,市場份額達到25%。第三,聯想移動業務實現了扭虧為盈。第四,數據中心營業收入提升了15億美元,軟體的營業收入翻番。楊元慶始終看好PC業務,認為國內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調查數據表明,國內PC市場滲透只有20%,發達國家都在70%以上。

3S戰略明確未來方向。翻譯成中文就是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行業智能,本質上就是為各行業提供智能化服務。楊元慶認為,聯想在數據和演算法方面有所積累、有智能化轉型的服務經驗,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AR商用、大數據等技術上有比較好的基礎。楊元慶說聯想處於最好的階段,簡單而言就是PC重回全球第一、移動業務實現盈利、數據中心業務增長迅速、人工智慧領域有技術積累。楊元慶還要有危機感。第一,華為已經推出了新的筆記本,頗具自己特色。第二,聯想的手機業務長期低靡,處於虧損狀態,在競爭對手圍攻之下,尚未進入是國內手機第二梯隊,2019年還是要先生存後發展。第三,華為的股權大多數由技術研發、科研人員擁有,聯想集團做不到這一點,對科研人員的吸引力、對技術和產品的迭代更新,都有影響,其智能化戰略在華為面前到底有什麼優勢?第四,聯想遇到了一些負面事情,遭遇到信任危機,但是楊元慶的態度並不是積極自我改變、儘快消除誤會,而是以更硬的態度下戰書,這對聯想的品牌是不利的。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聯想現在處境特別尷尬,讓國人看到不掙的事實就是5g投票,賣國行為,也讓我們翻出它一道道黑歷史,

首先聯想是沒有任何顏面的,就是柳傳志站在我面前我會狠狠吐他一臉,罵他賣國奴,聯想一邊做一些不要臉的事情,還一邊讓國人相信他,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企業,

或許以前他高高在上,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或者說佔有cp界的半壁江山,但是聯想已經是陷入泥潭自拔不能了,關鍵它知道自己陷入泥潭自拔不能還要跟外界吹自己如履薄冰,收放自如。

自以為是的聯想活不了多久,要不是國家看中他點稅務,就業,分分鐘鍾就把它狗頭拿下向人民交代了。

一句話形容現在的聯想,就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

最後一句,愛國從抵制聯想做起,

抵制聯想,人人有責,


感謝邀請:我是科技數碼隨時答,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楊元慶:聯想現在是最好的時刻,未來前景光明,「掉隊」的聯想,還有什麼希望?

前景確實很光明,但是好像和聯想沒有太大的關係,注重研發和創新,是獲勝的關鍵,越往後越喫香,而華為一直堅持不懈的研發和努力正在證明著這一點,而聯想給我們證明的是好漢一直在提當年的勇,忘記了現在自己的地位,對於過去的緬懷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把握現在纔是最重要的,聯想現在確實有能力喫老本,因為發家相對很早,而且聯想在電腦行業中還是有一席之地的,但是喫老本可以改變現狀嗎?確實不能。

掉隊的聯想的未來的希望在哪裡?

消費者對於聯想其實更多的失望,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隨著去年聯想在美國的降價活動開始,一直到後來人們說的5G投票事情,我們對於聯想的看法確實是一天不如一天,而聯想雖然在電腦行業中風生水起,但是讓我們看到的是小米和華為這樣的手機廠商出來的超極本和遊戲本也很暢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技工貿帶來的結果,沒有研發,沒有技術的結果就是別人可以很快的超越。

聯想財務報表和銷量確實很漂亮,似乎在告訴我們,雖然你們對於聯想看法不好,但是我們還是最強的,但是時不與我,這樣的銷量可以保持多久的時間呢!確實是一個未知數,而在手機業務方面聯想只能用碰瓷兩個字來形容,也沒有自己的核心研發能力,所以我們看到的是聯想手機雖然價格很低,很不錯,但是銷量仍然沒有太大的起色。

總結:在我們看來楊元慶的話,只是一個領導對於自己下屬的安慰,為了給團隊加油打氣,至於聯想現在的狀況是什麼樣的,只有他自己心裏面清楚,前一段時間楊元慶,說中國依然是聯想的大本營,但是我們知道這是因為靠著政府的採購和之前的一些殘存的實力在支撐,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只有不斷的創新和改變才能保持長盛不衰,而現在的聯想顯然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至於之後怎麼樣,還要看聯想的做法和人們的態度。

回答完畢

歡迎留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謝邀!感覺聯想人特別是聯想的領導人的危機意識真的很差,這500億美金的業績也許讓他們被表象沖暈了腦袋,其實聯想周邊充滿了危機,手機應該是機會不大了,手機已經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機會,現在在中國國產手機基本上都是華為小米ov的天下了,另外加上蘋果,三星都末落了,這是國內,國外聯想能否利用他的品牌影響力那就不好說了。再者就是他的主業,筆記本電腦和桌面電腦,筆記本電腦竟爭也很多現在又加上華為小米這些玩家,未來如何真的不好預料了,搞不好聯想會在這上面翻船也不是沒可能,再者還有就是超算這方面聯想的出貨也還可以,但這裡國內也有華為,浪潮,中科曙光等等。而屬於未來的雲計算他們竟然沒有。聯想要想發展下去真的還有很多要做,加大投入研發是必須的,只有尋找其他突破之道才能越走越寬。


這就像一個人走夜路,心裡很害怕,只好一邊走一邊大聲唱歌來給自己壯膽,知道的人都曉得他膽子小、內虛,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有病呢!

聯想現在年營收500億美元,應該至少有一半是政府採購支持的,不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賺來的,這又有什麼可以自豪的呢?

並且這500億中,光楊元慶一個人每年就要拿走一個億,並且還要向美國進貢,最後到底還能剩下多少誰也不知道,反正虧盈都是國家的,沒人負責——所以,聯想就是一個「吸榨著納稅人鮮血的吸血鬼」而已,整天一個人在那裡叫囂有意思嗎?

與華為相比,雖然華為也談不上多麼偉大,但最起碼人家的每一分錢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奮鬥來的,沒有「躺在牀上吸著人血」,所以,還是值得人尊敬的,聯想就算了吧!

現在聯想仗著自己是國有企業、有國家撐腰,整天不思悔改、還要對批評者進行嚴查和法律處置——學習讓人進步、反省才能讓人成長,可以說,象這樣的一個不知反省的聯想,基本上完了,實在看不出前途在哪裡!

——拜拜了聯想,晚安!保重!


楊元慶:聯想現在是最好的時刻,未來前景光明,「掉隊」的聯想,還有什麼希望?聯想在2018年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對於最近幾年一直霧霾籠罩的聯想來說就像撥雲見日一般,終於走了出來。充滿信心,想要更進一步,發出些豪言壯語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聯想要想未來前景光明,卻也充滿了挑戰與不確定。

當然說聯想整體掉隊倒也談不上,主要也就是在移動業務上掉隊了,未來還是有希望重進第一二梯隊,這是並非那麼容易。目前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都已經有相當的用戶基數支持,聯想如果要想打破這樣的格局,非得另闢蹊徑纔行。

僅憑目前的堆料和與小米等死磕性價比、或碰瓷,要想取得光明的前景,幾率估計不會大。技術趕不上聯想、性價比口碑超不過小米、特色也追不上OV,聯想得仔細想想辦法。

楊元慶充滿信心、誓言未來光明,那還是有些底氣的。聯想集團2018年達到了500億美元的營業額,達到了歷史新高;電腦業務量重新回到全球第一寶座,並且份額達到了24.6%,營業額也同比增長了16%,移動業務也已經扭虧為盈,軟體營業額實現翻番等等,這對於多年深陷口水中的楊元慶來說,真正有了如沐春風、美好如夢的感覺。

然而未來是否如楊元慶所料的「前景光明」,卻也未必,迎接他的可能會是更加激烈的競爭與角逐。在聯想最大的電腦業務方面,隨時有可能被傳統的惠普、戴爾等廠家逐下寶座,並且面臨華為等新晉廠商激烈競逐,就如餘承東所豪言,華為的口碑市場最好,不是我們多強而是對手太弱。

移動業務到底能走多遠走多好,仍然充滿變數,至少在國內市場的存在感太弱;至於數據業務、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和行業智能等,能否在未來闖出一片天也是未定之數,競爭實屬太過於激烈。另外聯想最近在國內市場用戶心目中的形象、口碑等,也會成為聯想需要跨越的欄杆。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方高揚】。


聯想出身名門,當時由科學院的人財物支持,尤其是有一批計算所的專家參與組建,後來人所共知:倪光南院士(時任聯想的總工程師)與柳副總經理髮展路線存在嚴重分歧:倪院士主張「技工貿」,柳副總主張「貿工技」,柳佔了上風,倪院士退出。聯想在柳總和楊總的帶領和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活了下來,發展成現在沒有核心技術的組裝工廠,聯想的核心業務PC和臺式機並沒有因收購IBM從而提升研發核心技術。手機已經沒有存在感,PC和臺式機也競爭乏力,也許現在是聯想最好的時候,那麼巔峯之後是什麼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首先不是掉隊,其次不存在希望。

1,聯想不存在掉隊的現實,從內到外已經很成熟了,掉隊沒有,只有發展方向了。

2,聯想已經沒有希望了 。作為老一代開疆擴土的企業,也算給國家漲臉了,企業發展方向不同,決策方向也不一樣。自己覺得國際化,恰恰是自己這麼想,現實不一定吧?但僅此而已 ,大浪淘沙啊 。

蛇吞象也就是個傳說。三十年內它是幸運兒,二百年看它是一坨屎,歷史來看它連屁都不值,因為到現在我們都知道屁還是有味的。


謝謝邀請!

楊元慶這麼說,還是有點底氣的。上一個財年聯想創下了500億美元的營收,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數據,也是聯想的歷史新高。

楊元慶:現在是聯想最好的時候

楊元慶的立足點是從營收來看的,這段時間楊元慶懟三星、華為的摺疊屏手機是PPT產品,看來主要還是楊元慶有了底氣,腰桿硬了、有錢了,自然說話也就霸氣了。

500億美金的營收是聯想歷史新高,那麼我們也跟著楊元慶的思考方式,先來正面分析一下聯想的處境,這樣看至少聯想看上去確實不錯。

  • 聯想依然是國際化最好的中國企業

可能這一點大家有所質疑,不過從市場分佈來看,聯想確實是國際化最好的中國企業。

華為在歐洲市場、非洲表現出色,但在印度市場、北美市場、以及南美市場表現並不算好,聯想在全球所有主流市場營收分佈非常均勻,不管是歐洲、非洲、美洲、還是亞太聯想都佔據著比較大的市場份額。

  • 聯想的營收結構比較合理

我們說營收結構合理,就是多元化,說白了就是雞蛋不在同一個籃子裏,舉幾個例子來看,美團相對於滴滴、京東,小米、美的相對於格力,營收結構就相對合理。不存在某個主線業務一崩盤企業就崩盤的風險。

聯想的營收結構也非常合理,個人電腦業務、移動終端業務、數據中心業務,聯想的三大業務分佈比較合理。PC自然不用多說,去年聯想再次反超惠普成為老大,聯想手機雖然在國內表現比較出色,但是在北美、南美等海外市場依然是很高的份額,僅次於三星、蘋果。

楊元慶:用戶只愛小米、華為,不愛我們

不過從負面來看,聯想的處境真的如楊元慶所說那麼康莊大道嗎?

  • 聯想口碑都被楊元慶透支完了

這一點自然不需要多解釋,一切都從聯想5G投了華為開始,一時間網上全是討伐聯想,儘管聯想那一票事實上並不影響結果(這一點會議紀要有),但是這種做法挑戰了國人的底線,要知道被榮耀懟了七八年的小米都投了華為,這是民族科技的大是大非,不允許有任何瑕疵。

從那以後,楊元慶、聯想只要出現什麼紕漏,一定會被罵。

  • Thinkpad和Motorola招牌還能用幾年?核心技術缺失是大危機

表面上聯想的營收結構非常合理,甚至比聯想還要合理 ,不過不要忘了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已經起來了,聯想的手機業務確實衰落了。

聯想到現在用的都還是Thinkpad和Motorola兩個國際品牌的牌子,這兩個金子招牌聯想還能用幾年?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總體來看,沒有核心技術想要一直用真的很難。

去年thinkpad x1 carbon的推出確實給聯想在PC市場贏得了一些市場,也是去年聯想能夠重新超越惠普成為PC老大的根本原因,但要注意的是,這也是聯想近幾年來唯一一款真正拿得出手的門面產品。聯想還能喫老本喫幾年,不過再不儘早尋找新的出路,在覈心技術方面尋求一些突破可能未來會很難。

聯想的成功擁有中科院的大好資源,藉助中國PC市場剛剛興起的便利,不過現在這些優勢已經不明顯了,楊元慶不可能是聯想的最終答案,這麼多年也證明瞭,或許聯想得需要一個新的具有民族精神、開拓精神的新CEO,不然聯想未來會很難,而且會越來越難。


本文為位元組跳動簽約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


感謝您的閱讀!

500億美元的營收,創聯想歷史新高,楊元慶腰桿子筆直!你再多的誤解,再多的非議,能夠改變我聯想的營業額嗎?此時我們用成績給那些誤解的人看看,聯想還是那個聯想,始終在那裡!我們並沒有掉隊!

事實又是怎麼樣?確實聯想在2018年的營業額讓我們看到了聯想作為PC界的老品牌,充足的實力,不僅僅這一次的營收達到了500億美元,更為關鍵的是PC,又回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在中國市場,它的份額佔據了39%,這些成績似乎證明瞭聯想從來沒有掉隊過!

可是,我相信對於聯想,我們似乎並沒有因為它取得的成績感覺到驚喜;這很奇怪,為什麼呢?

其實,楊元慶這一句話,我覺得說的比較中肯:對於聯想抱有期望。確實,我們對於曾經的聯想是抱有期望的,在我們看來,80年代成立的聯想和華為是中國科技公司的兩顆雙子星,它們應該成為引領中國在科技領域的不斷提升,就像美國的蘋果,高通,英特爾等等。

然而,我們看看兩者之間的差異:特別是在覈心技術那一塊。我們就拿華為來說,它在5G技術方面,在處理器方面,在系統研發方面,它一直走在前列。而聯想我們似乎沒有看到它在晶元、系統等方面的成就。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其實,下圖就能夠說明,為什麼它們會有這麼多的差異,在研發領域,它們的投入不相同,華為每年的投入,都上百億,在2018年甚至達到了千億。而聯想的研發投入,2013年到2017年都不足百億。

柳傳志和倪光南為什麼分道揚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於技工貿和貿工技之間的分歧。如今的聯想依然堅持著貿工技,而這種堅持,讓我們對聯想的未來還是充滿著擔憂。如果沒有核心技術,不能夠加大投入,那麼,聯想的未來又在什麼地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