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指的是災這首歌吧?我是音樂愛好者,隨便說兩句。 一是他在這首歌裏發聲技術進步,假聲和混聲的使用比例上升,高音部分有些接近吟唱時的華晨宇。

二是災屬於意識流,音色和配樂比較迷幻,歌詞也比較病嬌,所以在表達方式上也有點像華晨宇。

但兩個人實際上風格差異還是很大的,不說嗓子和技術的差別,即便是這首迷幻電子樂仍和華晨宇的各類新舊風格有不小的差異。拋開意識流,災屬於新電子樂,其旋律更流行,編曲更新穎,是近幾年歐美非常重視的音樂類型,是現代科技和音樂結合的一個產物。(我可不承認入戲太深那種「電音」算電子音樂) 而華晨宇作為一個非典型學院派,他的音樂跨度很大,新舊融合是他最大的特點。而且比起旋律的流暢,他更在意思想和情緒的表達(此處指專輯中的原創歌曲)。他的部分歌曲風格中國沒流行過,但實際上是歐美樂壇從幾十年前發展至今的產物。但也有像here we are、滑板鞋這樣的歌曲,有說有唱,有電子元素也有大量的鋼琴、弦樂等傳統樂器。對山海的改編也是如此,有著濃濃的華晨宇風格。還有癌這樣的實驗音樂,以及鉅鹿、蜉蝣、尋……等風格各異的歌曲(其實還有不少的兒歌),華晨宇就像一個不斷增多的寶藏,雖然仍不夠成熟,但他的成長速度十分恐怖。 嗯……我對華晨宇的描述多了些啊,而且跑題了……沒辦法我聽他的歌更久,而且話多。其實以前我不太認可三小隻,甚至認為他們成年後就會涼涼,現實狠狠地打了我的臉——但我希望這樣的打臉可以多一些。災這首歌刷新了我對易烊千璽的印象,我一直覺得他更擅長舞蹈,做事認真,會一直是個不錯的偶像,但災的出現讓我看到了他的野心和潛力。雖然他的音樂很不成熟(我覺得災不夠完整)唱功仍不算優秀,但他的發展意識,他背後的資源與團隊,和之前比的進步程度,讓我看到了他一個18歲的男孩光輝的未來。 電子音樂會是在將來的中國很流行的音樂類型,我希望他可以推動這個過程。也希望每一個流量小生都能負起責任,去推動華語樂壇的發展,而不是尬演一些沒營養的戲。

最後,讓我們這些音樂愛好者一起支持各自喜歡的音樂人,參與歷史的發展吧!好好活著,體驗人生的美好,在感受音樂的時候忘記我們的痛苦。


????????

大哥的風格很多的,如果只是災這首歌讓題主覺得像,建議你多聽聽華晨宇和易烊千璽其他的歌

[我聽得時候沒覺得有多像]

感覺這兩個人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樣子為什麼還會被放在一起……


如果是《災》這首歌的話


你可以聽聽華晨宇的逃離烏託邦

裡面有一段過渡的

_(:з」∠)_

可能是這段比較像吧


(手動黑人問號臉)

像嗎???

千璽和花花的音樂風格完全不是一個好不好

要說想的話也就是《災》比較像,但是同種音樂風格的曲子能不像嗎???


完全不一樣好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