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力。奪人江山,自做皇帝,首先是自己的實力。順治皇帝去世,上位的康熙只有八歲,根本無法掌控整個局面,順治在自己沒死之前,為康熙制定了四個顧命大臣來輔佐康熙,四位輔佐大臣中的索尼多病,遏必隆滑頭,只有鰲拜和蘇克薩哈他們倆爭奪比較激烈,但最終蘇克薩哈沒有競爭過鰲拜,這時的鰲拜已經獨攬清朝大權。當時他手中的兵力,就已經佔據當時清朝的半壁江山,但是,鰲拜手握軍政大權是一回事兒,下面的人肯不肯為他所用、成為他的親信又是一回事兒,自立就是叛逆,那時候的人受忠君正統思想控制,軍隊不一定聽命於他。二,制約。從當時的情勢上看,鰲拜要奪取政權,必須要馴服八旗子弟,因為八旗子弟都在重要的工作崗位上,他們心很齊,忠於朝廷,是朝廷依仗的重要力量,鰲拜要想讓這些人都聽從自己的話,幾乎就不可能。所以,鰲拜只是在皇宮當中張揚跋扈,根本不敢奪取康熙的政權。三,矇蔽。康熙雖然只有八歲,但康熙十分的聰明,再加上他的奶奶孝莊皇后一直在他身邊,並且他身後還有高人指點,八歲的康熙給人的假象特別愛玩,這種愛玩,是康熙製造出來的一種煙霧彈,迷惑了鰲拜,在鰲拜的心目當中,康熙只不過是就像三國演義當中的劉禪一樣,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君弱臣強,當時的鰲拜擅權專政、煕指氣使、一手遮天,個人權力達到了頂峯,也就懈了搶位登基的心思。四,名聲。鰲拜作為三朝老臣,為大清屢立戰功,作為順治欽定的顧命大臣,這些功勛也時時左右他的思維,讓他在上位篡逆和忠於大清之間猶豫搖擺。所以鰲拜說:寧死也不背叛大清。


鰲拜是清朝元老級別的大臣,順治皇帝在駕崩前託孤給四個位高權重的大臣,讓他們輔助年幼的康熙皇帝,鰲拜就是其中之一,但四位大臣都有各自的算盤,索尼基本都不管事,遏必隆能力不足躲躲閃閃,只有蘇克薩哈站在鰲拜面前捍衛皇權,但很不幸最終還是被鰲拜給整死了,所以年少的康熙暗暗下定決心要除掉鰲拜。

鰲拜消除了其他三位大臣的隱患,自然如魚得水,什麼事情都要管管,甚至威脅到了皇帝的決策,在鰲拜心中皇帝只是個毛孩,自己作為元老功臣自然要好好管教一下,但忽視了自己的位置,做事雷厲風行,呼風喚雨。

孝莊皇后作為皇太極的妻子,在宮中的權威是極大的,鰲拜等人再怎麼狂妄也只能俯首帖耳,乖乖聽話,於是康熙暗暗聯合孝莊出了一個計謀,讓一些年輕武者偽裝成孩童在宮中練「布庫」的遊戲,迷惑鰲拜,趁鰲拜上朝之際,活捉了他,並列舉十幾個罪行,打入了大牢,鰲拜在牢中不久便去世了。


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見面,今天跟大家討論一下歷史上的那些事兒。順治在自己沒死之前,就為康熙制定了四個顧命大臣,來輔佐八歲的康熙,其中包括鰲拜,索尼,遏必隆,和蘇克薩哈,這四位輔佐大臣,索尼因多病,幾乎是退居二線,遏必隆比較滑頭,起到的作用也比較小,只有鰲拜和蘇克薩哈他們倆爭奪比較激烈,但最終蘇克薩哈沒有競爭過鰲拜,這時的鰲拜已經獨攬清朝大權。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給大家分析下,有需要補充的可以評論留言!

第一:鰲拜獨攬清朝大權,原因就是他手中握著軍權,據說當時他手中的兵力,就已經佔據當時清朝的半壁江山,鰲拜雖然手握眾多的兵權,但是他的心中卻沒有奪康熙皇帝的位置,其原因有很多,關鍵在於清朝的制度,因為這樣的一個制度制約了鰲拜,雖然手握重權,但如果想奪了康熙的位置,要看他手下的人是否能成為他的親信。

第二:在順治皇帝期間,這時清朝的制度就超越了過去很多朝代,如果想奪取政權,往往必須要順服八旗子弟,因為八旗子弟都在重要的工作崗位上,他們心很齊,鰲拜要想讓這些人都聽從自己的話,由於八旗子弟他們屬於康熙的親近,就是能力再強,也很難讓所有的人都聽從鰲拜,所以鰲拜由於這方面影響到他無法奪取政權,他只是在皇宮當中張揚跋扈而已,根本不敢奪取康熙的政權。

第三:康熙雖然只有八歲,但康熙十分的聰明,再加上他的奶奶孝莊皇后一直在他身邊,並且他身後還有高人指點,八歲的康熙給人的假象特別愛玩,這種愛玩,是康熙製造出來的一種煙霧彈,迷惑了鰲拜,在鰲拜的心目當中,康熙只不過是就像三國演義當中的劉禪一樣,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第四:如果當時鰲拜扶持清朝其他的皇子,完全可以把康熙皇帝拉下臺,扶持一個傀儡皇帝,自己掌握大權,這樣可以我行我素,雖然沒有奪取皇帝,但是可以掌握大權,自己說了算,但由於被康熙矇蔽,當康熙羽翼豐滿之後,第一個拿下的就是鰲拜。

根據康熙的性格,當總攬大權之後,這時康熙完全可以殺掉鰲拜,康熙卻沒有這樣做,他認為鰲拜對於大清朝是有功的,關在深牢當中來警示後人,同時自己這樣做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名氣,通過再三斟酌,就沒有殺鰲拜,這也是康熙的智慧所在。


鰲拜應該無意造反,只是玩弄權術,結黨營私。滿清剛入主中原,以前是奴隸社會,主僕意識強。面對人口占多數的漢族,滿族作為統治民族,作為一個整體比較一致對外,處理內部矛盾一般不採取激烈手段。鰲拜也沒有被康熙殺死,而只是被囚禁。


一是他們學習兵法的書籍是《三國演義》,三國中曹操雖權力很大,但沒有篡奪漢獻帝的位;

二是在外掌權的藩王,鰲拜未必有把握控制住(從後來的三藩之亂也能看出),在篡位時,希望這個變數越小越好。

但,鰲拜一定繼續獨攬大權,並廢黜康熙——一個有頭腦、有本事的皇帝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到鰲拜的下一代,篡位就如箭在弦上,想不篡,別人都會把他推上去。


八旗鰲拜頂多影響兩個旗,而且只是影響,哪來的四十萬大軍,現在發帖子的獃子張口就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