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最終沒有坐上皇帝的寶座。最主要的原因是「善水者溺於水」。

趙高熟悉秦朝法律,所以能為中車府令,能教導秦二世判案斷獄。他只看到了秦始皇的鐵血,卻沒有學到秦始皇鐵血中的睿智——雖法令嚴峻,卻不是公正。

秦始皇死後,趙高與李斯,胡亥發動沙丘政變,奪得秦王朝的大權。但是這時候的趙高,確實因為扶蘇與自己不合,怕扶蘇繼位後,對自己不利,而選著對自己信任有加的胡亥。

這時候的趙高,只是一個為一已私利而罔顧國家大義的人。人之常情,畢竟趨利避害是人之天性。

但是秦朝朝野,皆知此事情不清不楚。為了以絕後患,開始大肆屠戮秦朝宗室。這是自絕與秦朝的表現。

為了杜絕天下悠悠之口,更是採取更為嚴峻的刑法。這樣的結果就是天下烽煙四起,這時候的趙高,想到是與關外諸侯談判,各自王天下。

以前趙高的胡作非為,是因為有秦朝胡亥的撐腰。弒君後,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選定替罪羔羊子嬰作為過渡,誰知確實被殺身亡。

綜上所述,趙高沒有當皇帝的胸襟氣度(我們說的大格局),再一個就是沒有當皇帝的智慧與能力。

所以趙高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當上皇帝的。


(一)趙高原本是打算自己稱王的,但是當他拿著玉璽到了大殿上,宣佈要即位的時候,文武百官們都不願意順從他。他沒有辦法,只能臨時改變主意,讓子嬰即位稱王。其實他的身份特殊,先是因為他原本是個臣子,殺害二世更是屬於叛臣賊子,再者他是一個宦官,也並沒有十分高貴的血統,所以並沒有得到大臣們的支持

(二)至於秦始皇死後趙高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雖然趙高當時已手掌大權,但他手中的大權主要是靠像胡亥這樣的皇室貴族的支持才能牢固的,沒有百分之百的實力與把握,是沒那麼容易做皇帝的。歷史上稱胡亥是傀儡皇帝,並不是他已被趙高控制,而是指他無能、昏庸對趙高很信任,所以才言聽計從,畢竟 胡亥能登上皇位,趙高是付出了很大的力,胡亥信任趙高,實屬情理之中。

(三)當皇帝屬於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至少得有兩方面的力量支持他纔行。皇帝下面是三公九卿,三公九卿要是沒人支持他,其他下面的官員肯定不服。再來看軍隊裡面的將軍蒙恬、趙佗、章邯,王離、涉間等這些將軍全是靠軍功得來的,所以跟趙高也沒關係,趙高談不上對他們有利益關係。所以綜合起來看,趙高當皇帝沒有支持他的人


雖然他下棋的人,但是沒有贏,對弈的兩個對手一個叫劉邦,一個叫項羽。


最主要的一點:趙高是個閹人。

雖然說趙高在秦朝後期實際掌控了整個秦朝的政治走向,但是趙高再厲害,他所有的政治意向都是通過秦二世胡亥來發出的。

秦二世的地位是繼承自己的父親秦始皇,這就是古代封建制度的子承父業。在扶蘇死後,秦二世繼承秦始皇的帝位,在理論上他是合法的君主,而趙高既不是貴族後裔,也不是具有威信的大臣。

如果趙高殺死胡亥。

那麼接下來死的人絕對是趙高。雖然趙高通過指鹿為馬等一系列手段成功排除反對自己政治意見的人,但同時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支持他成為皇帝。

要知道如果他直接幹掉胡亥,那麼贏氏子孫纔是繼承帝位的人選,和趙高沒有任何的關係。

所以,在趙高設計除掉胡亥後只能把王位傳給子嬰。卻沒想到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最重要的是血統問題,當時王朝是世族的王朝,趙高本人既不姓嬴,又非秦國宗室,也不是秦國人,根本沒有當皇帝的資格。其次,趙高只是善於政治權謀,手中並沒有控制軍隊,手中的東西支撐不起當皇帝的野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