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最難熬的是身體上傷害嗎?

不,是心靈上的!


依我個人的理解來說吧(比較客觀)難熬的有以下幾個階段:

①促排週期中取卵前有一段時間天天要到醫院抽血做B超和打針

②取卵手術,有的醫院不準麻醉,心理上的恐懼加上肉體上的疼痛比較強烈

③移植後要連打三個月的針(如果成功懷孕就打3個月,如果失敗了就打半個月左右就停針了)

④移植後半個月等待驗孕的這段時間非常非常的難熬···這一段時間自又不敢測,測了會影響心情然後影響胚胎。


謝邀,雖然我沒親身體會過,但是我覺得應該是身體上的創傷以及心理上的壓力,個人覺得心理上的壓力會更難熬,雖然我做的代孕,但是我也天天亂想,就擔心出點什麼差錯,覺得要個寶寶很不容易,其實有的時候手裡的沙子攥的越緊越容易流走,所以現在我心態也好很多了。希望能幫到你們,心態放好 有個好心情


謝邀!

在我從事這行業這麼多年以來,遇到過太多原因不能自然生育的夫妻了,在她們那裡我的感觸最大的是,他們選擇進行試管嬰兒考慮的不是什麼是最難熬,而是以後的生活中有個孩子帶來的幸福感和沒有孩子此生的生活不能圓滿,相比之下試管過程中的心靈和身體上的那只是短暫的,有了孩子纔是一生沒有遺憾的。

謝邀!這個我挺認同的,我接觸了很多不孕不育家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心裡承受能力分兩極,今天是欣欣向上,明天就是陰雨朦朧。看似輕鬆,其實心裡承受這多方的壓力,父母,長輩親戚,亦或是突然看到小孩都會一瞬間影響。即使在治療了,做試管了,心裡特別害怕失敗,所以很多醫院都會專業設立心理輔導室來疏解壓力。


雖然疼痛是有的,可是心理上的擔憂和壓力更痛苦。

很多做試管嬰兒的,特別是因為女方問題導致的,都會在每一個階段膽戰心驚,促排失敗怎麼辦?如果移植了不著牀怎麼辦?生化了又怎麼辦?做了兩次了還是失敗怎麼回事?每一個環節都更害怕出差錯,又不知道如何交代,家裡人越理解,自己就越害怕失敗,同時經濟條件一般的甚至還會感覺愧疚,感覺是出於自己的問題連累了家人。


謝邀。按照心理學家講問,在爬山的過程中,你是覺得身體疲憊還是心裡疲憊。捋一捋就知道內心了。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對,不少人即使成功了,眼淚也是嘩嘩的,試管不易,且行且珍惜


天天打針


羅優羣是88年生人,他是中國第三例試管嬰兒。他去年在一個採訪中表示:當時他父母做試管嬰兒取得成功,簡直不是幸運能形容的,甚至比中500萬還不容易」。而今31歲的他也成了一名試管嬰兒醫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兩個字「造人」。

試管嬰兒作為一個生殖技術手段,在中國發展已經超過30年,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越來越多的家庭通過這種方式迎接寶寶的到來,對於晚婚晚育的娛樂圈更是非常常見和普遍。50歲的劉德華和46歲的妻子是試管嬰兒成功生育的代表;陳慧琳不想在40歲後當媽媽,只好在在醫生指導下人工受孕,而且選擇了受孕率高的體外受孕,最終在2009年2月產下了可愛的兒子;範瑋琪和黑人陳建州結婚三年後,範瑋琪終於成功懷孕雙胞胎,兩人也是嘗試了試管嬰兒終或兩子;張庭在接受某訪談節目訪問時自曝一雙兒女都是試管嬰兒,她做了10次試管嬰兒,第9次才成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但每個案例背後,都是一個經歷了期待和焦慮的女人,一個盼望生命到來的家庭。經過小李本人的同意,在這裡分享她的故事,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得償所願。

受訪人信息:小李,39歲,目前在北京工作,3年前通過試管嬰兒誕下一女。

剛畢業時,小李在北京一家有名的外企工作,那時候,她發現她的上司,一個40歲出頭的女主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請假不見。有同事在醫院無意碰到她,至此大家都在底下議論紛紛,說她去做試管嬰兒了。

小李一陣唏噓,是啊,誰年輕的時候,會覺得這種事有一天也會落在自己頭上呢。

在大城市打拚不容易,小李一直熬到30歲才結婚,後來備孕3年,各種調理,各種鍛煉,身體方面醫院也查不出有什麼問題,但孩子就是遲遲不來。小李終於不想在一天天熬下去,一天天漫無目標的等下去了。於是跟老公說:「我不想再等了,咱們去做試管嬰兒吧。」

對於小李他們這種「檢查不出什麼問題」的求診者,醫院一般都會建議先做人工授精。於是小李先接受了一次通輸卵管的小手術,手術的過程非常簡單,也很快,沒什麼痛感,但因為是第一次。小李心裡還是有一絲恐慌和害怕。從手術室裏出來,看到老公的那一刻眼淚奪眶而出,特別想打自己的打工,因為覺得不公平,憑什麼是她來承受這一切呢。小李覺得自己就像一頭產奶的奶牛一樣,工具一樣的存在,心裡特委屈,又覺得屈辱。

但後來醫生開導她,每一個媽媽都不容易,既然你把當媽作為人生裏的必選項,除了硬著頭皮上,還能怎麼樣呢?

第一次失敗了,第二次失敗了,第三次人工授精宣告失敗也已經是大半年後的事情了,一次次嘗試,一次失敗,小李對試管嬰兒又期待又害怕,就像一場面臨一場人生考試一樣,該做的她都已經做了,剩下的就只能交給上帝了。每次開一個多小時車去那家醫院,小李的心情特別複雜,有一絲害怕,惶恐,但又帶著一絲希望。有希望的等待纔是最令人難熬的。

醫院名氣很大、人很多,有時候護士醫生的脾氣不是很好。可這也沒辦法,4年前這家醫院做一次試管嬰兒是3-4萬元,很多醫院都要比這貴一倍不止。

小李其實特別怕疼,從小到大都很害怕打針、抽血,不過那時候,已經完全麻木了。做宮腔鏡(相當於種地前先鬆鬆土)、用藥打針促卵、再一次次去取卵,這時候她已經徹底接受自己的身體就是個生育容器了。到做試管嬰兒的週期裏,幾乎每天都要抽,覺得自己的血真不值錢,腦子裡想的都是趕緊去、趕緊能排上隊、趕緊做完檢查

第一次做試管,胚胎著牀失敗了。那段時間,每次看到什麼「少女網吧產子」、「18歲女孩肚子痛上了個廁所生下孩子」這種新聞,她都氣不打一處來,有人這麼難都當不了母親,而那些不配做媽媽的人怎麼這麼容易就懷孕了呢?這太不公平了。

沒辦法,只能咬著牙再來一次。接受完胚胎移植,大概到第10天的樣子,醫生告訴她,她可以自己先在家驗驗了。

那天早上小李5點就起牀了,自己躲在廁所裏拿著驗孕棒,看到慢慢出現兩條槓的時候,有種恍惚的感覺:期待了太久,又害怕落空,不敢相信,也不敢高興。

懷孕的時候也喫了點苦,頭一兩個月是要打很多的黃體酮來保胎,打多了淤在屁股上散不開,針就很難推進去。每天清早趕著去打針,她都先買兩個包子揣在兜裏,打完針拿熱包子敷一下屁股,不然真是疼得走不動路。然後纔去搭上班的地鐵,路上把包子喫掉。

現在,孩子已經2歲了,她老公一直說她把孩子養得太嬌氣了。她也老是反省自己,確實有這個問題,大概是來得太不容易,所以總是不捨得孩子受苦,對孩子沒什麼要求,什麼事情她開心就好。

畢竟,她走了這麼長的路當上媽媽,不就是為了看到她笑容裏的光芒嗎?


其實兩個方面:自身身體健康狀況和做試管的醫院水平

假如身體是可以的,醫院水平不行,成功率低,做了N次都失敗,病人肯定心理有陰影。

如果醫院水平高,不光成功率高;有經驗的醫生會對不同情況的病人採取不同的措施去提高成功率。一次成功的話,就不會有失落感。

再且,如果做多輪試過的話,服用的藥物量是很多的。都是激素類的葯。。。。要保重啊

我們有的客戶在國內做試管失敗了,到國外一次就成功了(真人真事),身體條件其實沒有太多改變,換一個地方結果不一樣,你說是為什麼?

所以做什麼事情都要找對方法,看到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