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穀雨



事情遠未結束,圍繞在蔡徐坤身上的爭議遠未結束,最近與B站的交鋒,又一次將他推向了風口浪尖。


4月12日下午16時許,上海正策法律事務所發給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一份律師函。十分鐘後, @蔡徐坤工作室 轉發了這份律師函,隨後#蔡徐坤給B站發律師函#的詞條頃刻間竄上熱搜,事態開始擴大。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對這件事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大部分網友認爲,B站裏明星的鬼畜視頻多的是,吳亦凡和唐國強都有,爲什麼他們不告B站,反而是蔡徐坤忍受不了,“太玻璃心了”。


少數人則表示,B站首頁會推薦大量蔡徐坤的鬼畜視頻,但的確有一些內容不堪入目,甚至是將藝人的頭與身體分割開,或將藝人換臉成“性宣傳片”中的主角,在網上造成大量傳播。


是是非非,紛紛擾擾,繼NBA新春賀歲大使身份後,蔡徐坤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而這次蔡徐坤面對的是二次元符號“聖地”,B站。


就在昨天,#B站被曝低俗內容氾濫#衝上微博熱二位置,蔡徐坤又成爲衆矢之的,網友不解的是,爲什麼央視一條去年的新聞能夠在昨天毫無徵兆上了熱搜,認爲蔡徐坤背後的資本強大,而蔡徐坤粉絲的反應是,“無背鍋,不IKUN”。



作爲通過互聯網選秀在短短時間內躥升出來的第一位本土偶像,蔡徐坤正走鋼絲上行走,而其團隊缺乏合理運作的能力,讓蔡徐坤一次又一次陷入險境。


可以說,與B站的宣戰中,以三股龐大社交圈層爲代表,輿論在這裏產生了激烈反應,這背後是粉絲文化、二次元文化、和喪文化的社交混戰。


他背後不僅僅是偶像工業產業體系不完整帶來的主流與產業的誤差,更是明星藝人與圈層社區之間被激化的矛盾。糟糕的是,明星藝人與圈層社區之間的交鋒對戰,從矛盾激化上升到社會輿情事件,他不是第一個,也永遠不是最後一個。


一份風口浪尖的律師函


在這份律師函裏,蔡徐坤委託上海正策法律事務所和上海天尚律師事務所兩家事務所,對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主辦並經營的互聯網站“嗶哩嗶哩彈幕網”上,發佈的嚴重侵蔡徐坤權利的相關內容,通知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據該份律師函指出,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B站上,有大量故意侮辱、濫用肖像,使用諸多侮辱性詞彙對蔡徐坤個人表演素材進行惡意剪輯並傳播,嚴重侵害了蔡徐坤的名譽權、肖像權和表演者權利,部分個人及自媒體已經涉嫌構成刑事犯罪。希望寬娛數碼科技接到律師函後立刻刪除侵權內容,並斷開其他侵權鏈接。



正是這份律師函,直接激化了蔡徐坤與B站的矛盾。


在律師函發出的3個多小時之後,晚上20點許,B站做出迴應,表示律師函經過熱心網友轉發後已收悉,相信法律自有公斷,並附上一篇人民網於2002年發出的新聞《看輿論監督中“公衆人物”的名譽權問題》。言詞之間,是對蔡徐坤方律師函的質疑。圍觀喫瓜者不在少數,對於B站的態度,網友幾乎一邊倒的認爲,“B站這次太剛了。”


支持B站的用戶表示,僅僅只是鬼畜視頻而已,蔡徐坤狀告B站就是在與他們對立,與他們爲敵。但在蔡徐坤粉絲看來,鬼畜玩梗可以接受,但將藝人的頭部PS成籃球,甚至將割掉頭顱的視頻上傳到B站供用戶觀看,並進行大量傳播,就是網絡暴力。



一時間,蔡徐坤粉絲和B站擁護者們形成對立,雙方互不相讓。尤其是蔡徐坤的兩個大粉絲團之一的蔡徐坤粉絲團官微,發佈永久退出B站的微博之後,更讓喫瓜羣衆的熱情變得高漲起來,“B站不缺你們”“求求你們快走吧,還B站一個清淨”。更有人表示,沒有蔡徐坤這份律師函,根本就不認識蔡徐坤是誰。


骨朵就這份律師函諮詢了安理律師所合夥人楊曙光律師,他對蔡徐坤事件中的名譽權、肖像權、以及表演者權做出解讀。


在他看來,任何一個主體採取詆譭、誹謗等侮辱方式將正常視頻剪輯、或截取某一段視頻擴大化,產生歪曲事實,並導致對個人的社會評價降低,侵害了個人名譽權。



而個人形象在沒有經過本人許可,就用於任何對外公開的商業活動的情況下,已經構成侵犯公民的肖像權,這無關公衆人物還是普通公民。像是B站UP主自己剪輯上傳作品,並且獲得投幣打賞,就算侵權行爲。


表演者權是表演者在表演時賦予個人能力、天賦時產生的權利,而網上流傳的蔡徐坤惡搞視頻,是用戶沒有經過出品方同意,擅自轉播或者截取行爲,並將其傳播到網絡上,本身也是侵犯出品方版權的行爲。


公衆人物維護自身權益的方式衆多,遇到網站上存在大量侵害公民自身權益的信息,通常先向網站主張權利,要求網站刪除並提供實際侵權方的信息,然後再向真正的侵權人主張權利。但如果網站不配合,讓破壞性的負面影響繼續擴大,那麼網站就該承擔責任。


而在蔡徐坤事件中,既存在着肖像權,又存在表演者權、名譽權受損問題,無法割裂對待。


事實上,儘管雙方因爲律師函的“激戰”暫時沒有結果,但在輿論中已經不重要了。造成此次衝突的真正原因在於,蔡徐坤通過一紙律師函,將自己徹底放在了一個龐大羣體的對立面,而他也因此點燃了公衆羣體消遣他的熱情。

 

在蔡徐坤之前,局座張召忠、雷軍、唐國強、吳亦凡、黃子韜等都曾霸屏B站,惡搞視頻的播放量不亞於蔡徐坤。

 

流量如吳亦凡、黃子韜面對惡搞視頻也是選擇接受和放任不管,吳亦凡的即興freestyle“這個面它又長又寬,這個碗它又大又圓”以及黃子韜的“我選擇狗帶”也已經被網友玩壞。而蔡徐坤恰恰選擇了一種“最壞”的處理方式。


三種文化的社交戰爭


一直以來,B站以鬼畜文化出名,社區容納着最核心的二次元羣體,UP主們構成了B站的內容生態。在鬼畜區裏,UP主們自己剪輯上傳搞笑的鬼畜視頻,並以此引領潮流文化,以往吳亦凡和唐國強都曾在鬼畜區中“C位出道”過。



B站知名的鬼畜UP主"伊麗莎白鼠"曾以以唐國強飾演的經典人物角色諸葛亮爲素材,製作很多風靡B站的作品,至今穩居鬼畜區排行榜前列。今年1月,唐國強就曾參加B站在上海舉辦的"BILIBILI POWER UP 2018年度UP主頒獎",頒獎典禮上他感謝鬼畜區,讓20年前的角色通過鬼畜火起來。


而蔡徐坤與B站矛盾激化的導火索,與今年年初NBA邀請他擔任新春賀歲形象大使不無關係。


當時蔡徐坤以球迷的身份與其他形象大使利拉德、字母哥、湯普森三位NBA的超級明星一起出鏡,拍攝了三支春節的宣傳短片,這件事一下擊中了體育球迷的神經,他們對這位“代言人”表示拒絕。甚至在媒體看來,蔡徐坤和NBA的合作,讓他本人遭受了不少非議。


流量偶像背後是龐大的女性羣體,而體育球迷背後則是千千萬萬個男性用戶。直男拒絕蔡徐坤大使身份背後,是球迷們對其形象的質疑。



此前,在公開領域,蔡徐坤並沒有在籃球上有過多展示,反而是唱跳歌手形象深入人心,這讓NBA球迷們難以接受,他們無法想象一個在舞臺上會塗口紅的偶像,能和籃球運動產生聯繫。和NBA合作背後,是男性審美與女性審美的直接對撞,蔡徐坤也由此在微博和虎撲上受到不少直男的diss。


他們千方百計的找出蔡徐坤不適合與NBA合作的證據,一段他在《偶像練習生》參加節目時的自我介紹片段被直男們挖了出來。


視頻片段裏,面對鏡頭蔡徐坤向觀衆做自我介紹,“我叫蔡徐坤,我喜歡唱、跳、RAP、打籃球”,隨後借籃球爲道具,做了幾個打籃球的動作,伴隨着BGM音樂響起,蔡徐坤扔掉籃球,跳了一段舞。


本來是一段在選秀節目中正常的選手自我介紹視頻,但當換了另外一種語境,另外一個羣體去解讀時,就悄然變了味道。“你打籃球的樣子像蔡徐坤”的梗迅速在微博上流傳開來。


當這個段子火到B站時,事態已非蔡徐坤團隊所能控制,從體育圈層再到二次元,圈層碰撞之間,蔡徐坤已經儼然成爲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社交消費品,顯然是黑而非紅。


UGC內容氾濫、以視頻爲主的B站社區裏,UP主們用自己強大的娛樂精神,剪輯出了一版又一版的鬼畜視頻,有的UP主甚至一幀一幀手繪出蔡徐坤打籃球的簡化視頻上傳,相關視頻在B站首頁以萬爲單位流傳着。


如果說以上是體育球迷和B站的二次元用戶們的“狂歡”,另外一個社交羣體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去年#蔡徐坤NMSL#的話題衝上熱搜時,是“狗粉絲”們在背後推波助瀾。



當時,他們混入蔡徐坤的部分粉絲羣,打下“Never Mind the Scandal and Liber”的言論,並告訴羣裏的粉絲,說它意味着永遠不要理會謠言和重傷的意思,希望粉絲能夠刷屏重複。於是一些蔡徐坤粉絲開始在羣裏重複他們的言論。NMSL的梗由此而來,並迅速席捲網絡,就連前段時間國民老公王思聰和草根作家花千芳互懟時,NMSL也赫然在列。


NMSL在狗粉絲語境中,是拼音縮寫,代表侮辱罵人的言論。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的一份報道中,對狗粉絲以及背後的文化進行了闡述:


‘狗粉絲’所使用的語言,除了帶有川渝方言與東北話的地域風格,在對字母與標點符號的使用上,繼承了“火星文”的密碼,這有效隔絕了網絡主流文化的衝擊與幹擾,爲‘狗粉絲’製造網絡暴力提供了保護。


“狗粉絲”出自網絡亞文化,伴隨網紅直播和喊麥產生,以抹黑和侮辱他人取樂並彰顯存在感,是喪文化的扭曲體現。同時報道中還指出,“狗粉絲”通過移花接木、栽贓嫁禍的方式,來彰顯羣體力量。當網絡亞文化失去對抗權威的能量,將矛頭轉向民間普通人的時候,危機或正在醞釀。


“狗粉絲”羣體有一個怪異的羣體代表對象,即微博上的 @帶帶大師兄,他曾經是一位網紅主播,因爲粉絲羣體是“狗粉絲”而著名。



在這次蔡徐坤與B站的對戰中,@帶帶大師兄也立刻轉發了該條微博,“狗粉絲”也就是俗稱的口嗨粉們很快注意到這件事情,蔡徐坤又一次成爲了娛樂消費的對象。


可以說,與B站的宣戰中,以三股龐大社交圈層爲代表,輿論在這裏產生了激烈反應,無論是蔡徐坤背後的偶像現象,還是B站中的鬼畜現象,亦或者“狗粉絲”,這背後是粉絲文化、二次元文化、和喪文化的圈層文化混戰。


自微博下沉之後,以碎片化和算法機製爲主的微博社交上,這些羣體和圈層文化正在發聲,並逐漸成爲微博的新主人。它們被隨機推送到大衆面前,讓每一個接觸到這類信息的人,不可避免的遭受影響。


偶像的蜜糖與砒霜,蔡徐坤的囚徒困境


作爲互聯網選秀出來的第一位偶像,蔡徐坤算不上幸運。他享受着流量偶像帶來的紅利,同時也遭受流量的副作用。


當大衆對流量藝人們一部一部出演爛片付出時間、爲他們拙劣的演技買單,爲他們搶佔公共資源而厭煩的時候,大衆層面的流量藝人們已經進入了後流量時代。曾經對流量藝人一呼百應的而感到的好奇,如今都變成了指責。這是影視圈和娛樂圈內容迴歸市場的必然,流量不再是衡量藝人成功與否的標準,作品纔是。


蔡徐坤身上,同時“流淌”着偶像與流量的兩種基因,但於大衆而言,他們對蔡徐坤的審視是以流量爲主,而非偶像。一方面偶像文化並不是國內的主流文化,缺乏完備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大衆的渠道,偶像文化產業在中國舉步維艱。



另外一方面,以往從韓國歸國的偶像們,都先後投身影視領域,大環境如此,蔡徐坤自然也免不了步前輩後塵。他此前出演的網絡劇《我纔不會被女孩子欺負呢》播放成績在同類型影片中雖高,但豆瓣評分卻並沒有及格。

 

2018年誕生的選秀偶像蔡徐坤,他在享受千萬粉絲簇擁的同時,大衆也在對這位新晉流星進行嚴苛的掃視。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爲止,蔡徐坤並沒有製作出足以讓大衆驚豔的出圈作品產生,遭到流量反噬是必然的事情。

 

粉絲行爲,偶像買單,無論是“染黑髮送福利”還是“潘長江”的輿論事件,蔡徐坤粉絲的行爲也曾遭到大衆反感,再加之流量藝人粉絲的控評行爲,侵佔普通網友的表達權利,也早就讓蔡徐坤成爲衆矢之的。

 

而和B站的對戰中,蔡徐坤及其團隊沒有釐清藝人實際所處的輿論環境,即便爭議發生,也並未作及時補救,而是任由事態發展,任由輿論發酵。

 

對B站羣體缺少研究和嚴謹對待,將藝人公民身份放大,而非娛樂公衆人物身份,簡單粗暴的轉發律師函行爲,將藝人與另外一個圈層羣體進行對立。多個因素綜合下來,才導致事態蔓延至今,團隊暴露出缺乏應對此類事件的經驗。

 

經此一役,無論結果如何,蔡徐坤未來的路未必好走。而偶像經濟的蜜糖與砒霜,也讓蔡徐坤正遭受着他的囚徒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