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國研學旅行的價值還未被充分挖掘出來。研學旅行的發展雖離不開政策和制度的保駕護航,但學校對研學旅行產品開發在研學旅行發展過程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與此同時,研學組織部門與學校各方面也應該加強與教育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加大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的力度,在提高研學旅行產品的教育性的同時,兼顧「研」和「學」,做到寓學於研、寓教於樂,從而達到知行合一,實現研學旅行真正讓學校走的更加放心。

1、一研一行 統籌兼顧

研學和學校堅持德育的目標一致,希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建設自主、自律的學生文化。因此,在研學旅行中離不開每次活動開展前充分的「一研一行」旅行調查準備,確保學生們能在學校能學的開心、在旅行中學的舒心。

研學的準備最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在充分徵求有關部門、家長、師生等意見基礎上,和學校充分討論制定研學旅行工作方案,方案要具體、詳實、操作性強並根據工作需要及時調整完善方案,規範研學旅行活動開展。

2、研學前:統籌調研

研學組織者和學校合作將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化,研學旅行也逐漸被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研學組織過程中需要將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學生學習的有機融合。將旅行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突出研學旅行課程建設,實現研學與學校結合,開發研學旅行課程。

根據不同年級特點和培養目標,圍繞研學旅行開發一系列包括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等課程,並且結合課程實現每類課程自成體系。研學旅行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將學生參加研學旅行活動結果納入學分管理體系,準確把握研學旅行的基本定位和主要目的,關注學生品格成長。

建立適宜的研學旅行基地,學校與研學組織調研後確定綜合實踐基地為主的研學旅行基地,並且合理佈局精品線路,積極推動研學旅行組織者與學校的資源信息共享和區域合作,設計教育價值高的研學內容,避免增加學生的經濟負擔和課業負擔。

3、研學中:預案指導

通過前期調研宣傳的形式讓家長全方位瞭解研學旅行,確認旅行內容目標,在全社會營造研學旅行濃厚氛圍。

探索研學模式。研學組織者要向學校學習,是走進學科課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走進實踐基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走進陌生領域,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4、研學後:收穫展示

通過研學旅行學生們會更容易的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和天賦所在,結合課堂學習將研學旅行成果靈活的記錄下來,形成研學日記,這是對青春的記錄,也是對自己的知識點和心得的總結歸納,這樣的第二課堂結構也得到了有效的鞏固。

古人曾就說:「一旦遠遊學,如舟涉江湖。」不論是研學戶外學習,還是學校課堂教育,都應該回歸教育的切磋與琢磨本意,在增長見聞、開放融合之中找到教育自信。

文章整理至公眾號研學頭條,研學頭條帶你發現研學旅行的樂趣,關注研學頭條的那些人和事兒,每天為你獻上研學旅行的最新消息、政策、行業大事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