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90年代,解放軍陸軍部隊進行步坦協同作戰時,都有一些教科書上沒有的金科戒律,第一條是距離坦克遠一些,別被坦克履帶碾壓;第二條是距離坦克遠一些,別被坦克的反應裝甲炸死;第三條是距離坦克遠一些,別被坦克炮噴死。坦克炮口前方都是禁區,線膛炮發射的炮彈,都以紫銅彈帶嵌入膛線,高速旋轉,炮彈射出炮口以後,會產生彈帶碎裂現象,碎裂彈帶很可怕,因高速旋轉而碎裂開,威力不亞於霰彈槍,假如旁邊遠處有步兵存在,就打成篩子了。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不會發發生彈帶碎裂?當然是使用滑膛炮了。

這輛國產巨炮坦克曾經無人問津:卻在遊戲中成爲9級坦克王!

喜歡玩坦克網遊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十年前,我軍的主力坦克是由蘇聯T-54坦克仿製而來59式主戰坦克。以其產量巨大,分佈廣泛,改進家族龐大而聞名,有很多種改進型,59改,59大改,59魔改,59剁手改,59終極改。59式坦克從1959年服役以來,在世界各地的歷次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到處可見其身影。大家都親切的給它起了一個的專屬綽號:五對負重輪。該坦克使用一門100毫米線膛炮,威力和技術水平早已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

在80年代末,我國研製成功了89式自行反坦克炮,配備一門世界威力最大的120毫米高膛壓滑膛炮,用於裝備炮兵。這給了裝甲兵較大刺激。

在80年代末,中國陸軍有一些基於59式和69式改進而來的59-2式、79式和88式等坦克,均安裝從西方引進的83式105毫米線膛炮和光點注入的火控。技術性能處於國際中下等水平,而這時國際的先進坦克已經普遍配備120毫米或125毫米大口徑滑膛炮。所以中國軍工繼續改進,他們追求一種裝有大威力滑膛炮的坦克。就用國產最新型的120毫米滑膛炮,安裝在最成熟的59式坦克上,於是59-120坦克誕生了。

這輛國產巨炮坦克曾經無人問津:卻在遊戲中成爲9級坦克王!

對59式坦克的改裝工作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完成,通過了技術鑑定。該車用簡易火控系統代替了簡易瞄準系統,也可根據需要採用穩像火控系統,車長白光觀察鏡改爲晝夜觀察鏡,對全車彈藥進行了重新佈置,增加了轉動地板。改裝後59式坦克的火力威力及火力機動性大大提高,120毫米坦克炮採用高強度炮鋼材料,身管採用新設計理論及自緊工藝,全重2.6噸,發射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初速1680米/秒,穿甲彈千米立靶密集度2.3米×2.3米,可在2000米距離洞穿550毫米均質裝甲靶板。這個威力比前幾天印度剛剛投產成功的最新125毫米穿甲彈還要強。可在2000米距離擊穿世界上現役的大部分第三代主戰坦克,並具有較高的首發命中率,同時坦克的整車綜合性能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這輛國產巨炮坦克曾經無人問津:卻在遊戲中成爲9級坦克王!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網友嘲諷美軍的軍種兵種之爭,其實我軍也存在,長期以來,我們陸軍的坦克兵和炮兵就有相互競爭,他們各自發展自己的火炮,例如炮兵使用100毫米和120毫米反坦克炮,而坦克兵使用105毫米和125毫米坦克炮。這樣的兵種競爭,導致59-120坦克的地位很尷尬。此時我軍裝甲兵已確定未來的坦克炮口徑爲125毫米,不太可能裝備59-120坦克。

在完成了技術鑑定以後,地位尷尬的59-120坦克開始轉向出口領域。爲了能夠發射北約標準的120毫米口徑各種彈藥,如美系列和德系列的DM33鎢合金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將主炮更改爲50倍徑12毫米滑膛炮。這門坦克炮的來歷很有意思,1988年,瑞士RUAG地面系統公司推出了採用50倍口徑身管的120毫米“緊湊型坦克炮”,身管採用拉伸屈服強度爲1300兆帕的高強度鋼製作而成。適用範圍極廣,從50噸級重型平臺一直到20~30噸級中型平臺都適用。

中國通過一些不可描述的途徑,搞到了這門火炮的技術,決定將其安裝在59-120坦克上,用於出口。該項目是直接進口火炮毛坯,國內加工身管。爲適配59式坦克防盾而重製了炮架,炮尾尺寸修改爲與100毫米線膛炮基本一致,外貿型號爲BW120K或BK1990。不過這時已經到了90年代後期,國際上三代主戰坦克大行其道,國內96式主戰坦克已經定型,59-120坦克地位依舊尷尬,有錢的主顧根本瞧不上,沒錢的國家還是買不起。於是這輛瑞士火炮血統的坦克不出意外的一輛都沒賣出去,悄然無息的下馬了。

這輛國產巨炮坦克曾經無人問津:卻在遊戲中成爲9級坦克王!

不過,五對輪粉絲們不要傷心,雖然威力強大的59-120坦克在現實中沒有成功,但我們可以在網遊中繼續體驗安裝社會主義大口徑主炮的59式坦克。

在以往的坦克作戰遊戲中,59式贏得了“超級取款機”的綽號,一種威力更強大的59式在國內的坦克遊戲中面世,這就是WZ120坦克,該坦克以59式爲基礎,換裝了一門122毫米的巨炮,威力十足,被稱爲9級中坦王,玩家可以駕駛這輛坦克實現當年59-120坦克橫掃歐亞戰場的夢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