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證券,號子,股票,證交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圖/記者張一中攝)
▲電子股近來成為臺股重災區,投信建議首選中長線成長趨勢明確產業,避免外資扯後腿。(圖/記者張一中攝)

記者劉姵呈/臺北報導

臺股昨(4)日終場下跌145.03點,收10718.91點,成交值1098億元,累計最近3天已下跌332點,換算市值約蒸發9900多億元。大盤多方轉弱,因國際股市也轉為盤整格局,外資多賣超電子股,而迎接第四季是電子股傳統旺季,大家都關注能否回溫?投信業者表示,中長線成長趨勢明確的產業族羣較有機會。

因美元指數強勢,新興市場的貨幣出現貶值,亞股受到貨幣匯率因素的影響下跌,觀察臺股的權值股指標包括臺積電、鴻海、聯電等大型電子股也紛紛走低,拖累大盤指數,顯見外資大舉調節動作。

瀚亞投資國內股票部主管劉博玄表示,短線因中美貿易戰角力持續、新興市場危機未解除,臺股自然也難倖免於資金外流的衝擊,漲多的科技股自然成為提款機。但從國際情勢來看,美國經濟數據仍顯示復甦,升息趨勢未出現任何改變,在此之前,臺股仍可視為漲多回檔。

劉博玄認為,在此情況之下,臺股加權指數大漲不易,預料將呈現區間走勢,選股將是臺股決勝關鍵。短線須留意是否有風險因子陸續浮現,建議投資人嚴控資金水位。另可觀察臺股與新臺幣中長期為正相關,近期新臺幣回檔,臺股多頭趨勢暫時熄火;不過,隨著年底縣市長大選來臨,且美股未大幅拉回前,政府偏多心態濃厚,大型權值股將成為市場焦點。

第四季雖然為科技股傳統旺季,但劉博玄認為,電子股短線缺乏新產品、新應用、新規格,加上半導體庫存偏高,考量第三季終端裝置銷售欠佳、貿易戰疑慮升高,後續半導體景氣將有壓力;此外,另須留意iPhone銷售不如預期影響,短線利多消息不易,建議將焦點轉移至中長線成長趨勢明確的電子股。

展望第四季至2019整體科技上市公司獲利年增率恐呈現低度成長,2018年整體上市公司獲利年增率約10.6%,2019年則為4.4%。科技股短線受資金外流壓力較大,建議投資人拉長戰線至2019成長趨勢明確的產業族羣,包括Data Center供應鏈、5G、光學鏡頭、AI&HPC相關半導體、電動車、中國保健食品、塑化與金融等產業,可望穩渡震盪行情及市場逆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