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則“湖南省叫停國內檳榔廣告宣傳”的新聞迅速衝上了熱搜;也許您沒聽說過口腔癌,但您一定聽說過檳榔,身邊也許就不乏嚼檳榔的人。

《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裏寫有這樣一段話“他們被割掉舌頭,他們被切去牙齒,猙獰的手術疤痕撕裂了他們的臉龐,癌變的噩耗宣佈着他們的死亡……他們曾經都是些檳榔的癡迷者,是那顆黑色的果子,將他們帶入了病魔的深淵。”

民間流傳這樣的說法“檳榔加煙,法力無邊,檳榔泡酒,永垂不朽”。很多朋友會存有這樣一個想法:我嚼檳榔不一定得口腔癌,不嚼檳榔一定不會得口腔癌,就像吸菸飲酒一樣,抱着可以提神醒腦、精神抖擻的念想,仍然嚼着檳榔。那麼二者之間有多少關聯呢?

檳榔有多毒

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在中國,60%以上的口腔癌患者有常年嚼檳榔的習慣,在中國最大的檳榔食用省份——湖南,口腔癌發病率超出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我國臺灣倡導民衆戒檳榔,其標語爲“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在檳榔最大的消耗國家——印度,口腔癌發病率世界第一。加拿大全面禁售檳榔,美國禁止各州運輸檳榔,印度法律規定檳榔產品必須貼上明顯的警告標籤。

早在2003年,檳榔就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確定爲一級致癌物,與之並列的是砒霜;到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列出一個1類致癌物(對人,確定爲致癌物)清單,排名前21位的有三種跟檳榔相關,分別是:檳榔果,含菸草的檳榔嚼塊,不含菸草的檳榔嚼塊;在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了致癌物完整清單,檳榔果亦被列爲一類致癌物。

不嚼檳榔就不會得口腔癌嗎

口腔癌的危險因素很多,比如抽菸、喝酒、咀嚼檳榔;常喫過燙、辛辣、油炸食物;新鮮水果、蔬菜攝入不足;不適合或劣質的假牙、爛牙等;但食用檳榔的癌變風險比吸菸飲酒高出130多倍。

檳榔如何導致口腔癌

檳榔在咀嚼過程中,與口腔黏膜摩擦,容易引起粘膜損傷和病變;同時會釋放檳榔鹼、檳榔鞣酸、檳榔特異性亞硝胺、活性氧等多種刺激物,這些刺激物具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咀嚼檳榔可以引起口腔黏膜纖維化;口腔黏膜纖維化是一種癌前病變,經過長期的病理改變可惡變爲口腔癌,且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口腔黏膜纖維化在早期不能喫刺激的食物,進食會有不正常的灼熱感,漸漸地會有唾液增加、失去味覺、開口困難等,甚至連吞嚥口水都困難。

口腔癌可能有哪些表現?

1、 口腔中有腫塊、結節出現;

2、 口腔黏膜有白色、平滑的鱗狀斑塊出現;

3、 口腔黏膜有紅色斑塊、潰瘍等長期不能痊癒;

4、 口腔中無明顯誘因反覆出血;

5、 口腔中無明顯誘因出現麻木、灼熱、乾燥感;

6、 說話、吞嚥困難。

如何預防口腔癌

1、 避免長時間不必要的光照,防止脣癌的發生;

2、 避免吸菸、飲酒、咀嚼檳榔等;

3、 帶假牙的病人如發現牙周組織疼痛、發炎,應及時就醫;

4、 平衡飲食,合理搭配,保證維生素等攝入充足,儘量避免過燙、過於刺激的食物;

5、 爛牙、壞牙及時修復或者拔除,避免對口腔黏膜的不必要刺激;

6、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所以,如果您不嚼檳榔,希望您以後也不要接觸,如果您是檳榔愛好者,希望您儘量避免再嚼檳榔;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您,能提醒身邊的人遠離檳榔。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嚼檳榔的“割臉人”——口腔癌!------消化病公益科普1657帖

馬醫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