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先糾正之下這個題目,嘉慶的能力不是不行,只是沒有生在一個合適的時候。

在嘉慶接手清朝之前,清朝雖達到鼎盛,但只是外表鮮麗,內在卻是危機四伏,嘉慶的上任皇帝乾隆,大興文字獄,在後期更是貪圖享樂,任用像和珅等貪官污吏,且好大喜功,多次舉辦千叟宴,六下江南,場面極為盛大。這使得國家勞民傷財,百姓苦不堪言,而各地頻頻爆發起義,更加快了清朝由盛及衰的過程。

嘉慶執政期間,啟用昔日被乾隆關押的直諫之臣,以身作則,蠲免錢糧,鼓勵清廉,打壓貪污受賄,將清朝大貪官和珅抄家,下令讓和珅自盡,嚴懲貪官。

可是治標不治本,嘉慶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亦無力挽救清朝的頹敗之勢。

至於嘉慶為什麼會被乾隆選為皇帝,個人認為無外乎兩點。

一,時勢所然。乾隆有三任皇后,第一位是孝賢純皇后,生次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永璉年幼時受乾隆喜愛,七歲就被密定(祕密建儲制繼承皇位)為皇儲,可是永璉九歲時不幸夭折。乾隆傷心至極,特意為他建個一座皇太子陵,多次祭奠他,甚至還讓嘉慶對永璉的墓地行禮。而皇七子永琮兩歲時也夭折。

第二位是純帝繼皇后,生皇十二子永璂和皇十三子永璟,可是一個十四歲就死了,另外一個僅僅存活了19個月。

第三位是孝儀純皇后,生皇十五子永琰,他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幾個皇位候選人都差不多死了,嘉慶理所當然是皇位的人選了。

二,嘉慶相對來說有才華,更有能力一些。嘉慶六歲跟隨工部侍郎謝墉學今體詩,十三歲就能熟讀四書五經,受到乾隆喜愛。長大後,嘉慶更是對史書一類的書籍一目瞭然,且文思敏捷,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

而嘉慶的能力上面也講了,他打壓貪官(和珅),興修水利(南河工程),抑制鴉片流入清朝,維護主權等等,這些無不證明著嘉慶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

嘉慶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地位,上面承接著「康幹盛世」,後面接著的是「鴉片戰爭」,嘉慶嘗試過挽救清朝,可是還是以無作為而落幕。


能力向來都不是帝位傳承最重要分參考標準,更不是唯一標準。

歷代能力不強的人取代能力強的人成為皇帝的比比皆是。

別說能力不強,就是能力等於零,甚至是負數的白癡都能成為皇帝的。

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

這是古代嫡長子繼承製度下最基本的準則。

當時主要是為了避免統治者內部權力爭鬥,導致國家分裂動蕩的不利局面的。

有的朝代選擇立賢,讓有才華有能力的皇子繼位,但結果就是兄弟隔閡忌,骨肉相殘,朝局動蕩。

所以站在這個角度,我們就能理解古代為什麼那多麼很厲害,至少在人們看來比最終坐在皇位的那個人厲害的皇子卻是與皇位失之交臂了。

再來看看嘉慶,為何乾隆選擇他做皇帝。

能力,有時候也是比較出來的。

你要在矮子裡面選將軍,哪怕選出了最合適的,也還是個矮子。

嘉慶能夠成為皇帝,在於他命好,只好比那些比他強但死的早的兄弟們命好。

誰讓他老爸乾隆是中國歷史罕見的「超長待機」的皇帝呢。

嘉慶的幾個出色的兄弟都沒有熬過老爸乾隆。

乾隆帝曾先後立過三個皇太子。

第一個是富察皇后所生的皇次子永璉,乾隆認為「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即位後就親書密旨,立永璉為皇太子。

可惜永璉九歲時死去。

第二位是永琮,永璉病故後,乾隆又立皇七子永琮,但他兩歲時又因痘症早殤。

第三位便是皇十五子嘉慶,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宣佈立為皇太子。

先看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為何將小十五祕密立為皇儲。

皇長子永璜、皇次子永璉、皇三子永璋、皇五子永琪、皇七子永琮、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或幼殤,或早死,連比他小的皇十六子也是夭折的。

所以說老十五嘉慶命真好。

嘉慶此時的競爭對手就剩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和才七歲的皇十七子永璘。

這是老天又在幫他。

皇四子永珹被過繼給康熙十二子胤祹為孫,徹底失去了繼位資格,皇六子永瑢也是如此命運。

就這樣,其實祕密建儲時,能讓乾隆選擇的就只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二子永璂,更小的皇十七子永璘因為才七歲應該是被排除在外了。

老八和老十一是同一個母親,在書法方面也不錯,估計不是治國的料,老十二可能身體不佳,因為三年後就去世了。

當乾隆六十年,乾隆決定退位的時候,他的兒子就剩四個了。

分別是老八,老十一和老十五、老十七。

老八,老十一在二十多年前就被排除過,一直致力於書法研究,而且他們都四五十歲了,太大了。

在十五和十七之間,乾隆還是選擇了時年三十五歲的十五子嘉慶。


在中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的進程中,皇位的繼承是否穩定很關鍵,幾乎歷朝歷代,都出現過因為皇位繼承問題導致的動亂。但總的來講中國整個封建王朝的傳承過程大部分是穩定和有序的。

這個長期穩定的基礎,就是皇位的傳承基本規則的穩定。

中國的封建王朝兩千多年間的皇位傳承的規則一直是延續著兩個最基本的原則,第一,就是皇位的傳承只在皇族血親範圍內進行,並且傳男不傳女。姻親不允許染指皇位以及皇位的傳承。

當這個原則被打破的時候,就是改朝換代的時候,改朝換代的依據就是否認皇位的皇族血親傳承,典型的口號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打破這個原則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造反或政變」。

但是,一旦皇族統治建立,那麼傳承的原則就會又回到「皇族傳承」的規則下。

皇位傳承的第二個原則,是為了讓皇族傳承穩定而又有序,這個原則就是「立太子」,而立太子的規則總體上就是:立嫡,立長,立賢。

這是皇位接班人的選擇程序,這個程序規定:

第一候選人在是皇后所生的兒子,也叫嫡子。在嫡子當中的排序第一的人選就是嫡長子。

當皇后沒有兒子的情況下,候選人的範圍擴大到所有皇子,也就是皇帝的所有「親生兒子」。在皇子當中的排序第一的人選,就是皇長子——所有皇子當中的老大。

假如這個皇帝一輩子無後(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都留不下後代也夠可以的),那就要再擴大範圍,這個範圍就擴大到所有的皇族血親,這個時候的就變成「擇賢而立」。

有了這樣的基本概念之後,我們再看看嘉慶是如何當上這個皇上的。

在整個清朝,公開的冊立太子只有康熙朝,被冊封的太子胤礽就是按照「立嫡」的原則進行,胤礽是康熙的皇后赫舍裏的唯一活下來的兒子。但是這個太子的命運卻是非常悲慘,兩次被廢並被圈禁,剛滿周歲就成了太子,但是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最後當到被圈禁。

自康熙朝之後,就再也沒有公開冊立太子,而是採取了「祕密立儲」的方式,太子可以早早就冊立好,但是不能公諸於眾,只能等到皇帝駕崩之後,才能打開祕密立儲的詔書,按照詔書上的旨意傳位。

在乾隆朝也不例外,但是乾隆這位皇帝的確是有個性,他的個性有兩點:第一,壽命太長,據說是中國皇帝當中壽命最長的皇帝,他一直活到八十二歲,做了六十年皇帝加四年太上皇。

第二,看上誰,誰就活不長。乾隆的兒子儘管也很多但是成活率實在是太低,並且先後兩次祕密立儲,但是被祕密冊封為太子的兩位皇子都沒能活到成年。直到乾隆後期,能熬過乾隆並同時能入乾隆法眼的候選人就已經非常少了(可以參看乾隆的兒子們的最終歸宿)。

可以說,到了乾隆需要選擇並放眼望去的時候,大約也就剩那麼三兩個皇子了,在這麼幾個可以選擇的人選當中,顒琰(嘉慶)似乎就已經成了「唯一的選擇」。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個兒子,也是能夠活到乾隆立儲的時候,並能夠讓乾隆滿意的那個幸運兒。

所以說,所謂嘉慶無能這樣的評語應該是不客觀的,這裡面有一個現實,就是嘉慶得皇位是乾隆「禪讓」的。如果乾隆看不上嘉慶的話,「禪讓」這件事就不可能實現。

嘉慶的繼位,應該說首先是得到了乾隆的認可,如果真的能力很差,乾隆是不可能看好這位「皇十五子」,嘉慶必然是得到乾陵首肯。

皇十五子顒琰,能夠作為「兒皇帝」在位四年,而且保持隱忍,其實已經很了不起了。


第一嘉慶帝並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能力不出眾。第二,因為除了嘉慶剩下的皇子已經挑不出比他更優秀的人。

乾隆皇帝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個皇帝,是及時上有名的長壽皇帝,同時也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長達60年。我們都知道,受限於古代的醫療水平,乾隆的壽命算是古代比較長的了,在皇帝中乾隆的兒子也算是比較多的了。但這麼多兒子,難道沒有比嘉慶更優秀的麼,答案是肯定的,有比嘉慶優秀許多的人,但是都死了!

乾隆一生中有十七個兒子,其中有七人不到十歲便夭折了。後來,三個長大成人的兒子又英年早逝。十七個兒子這就去了十個。

我們來看下剩下的七個兒子。十二阿哥天資尚可,但乾隆對於12阿哥的母親是最不喜歡的,當然不可能立十二阿哥。再說另外的幾個,自幼體弱的阿哥一個,悟性欠缺的阿哥一個,還有一個更奇葩,是一個財迷。古代當皇帝還是比較累的,當然不能選一個體弱多病的皇帝,另一邊財迷就更不適合了,悟性低其實就是太笨了,不適合。七個兒子又拋出去三個。

阿哥永鋮和永穃又在小時候過繼給了乾隆的堂兄弟,肯定從法理上是不能選的了。

最後只剩下兩個兒子。十一阿哥和十五阿哥嘉慶。十一阿哥天資聰穎,文學功底不凡,但為人上就很差勁了,史書記載其為人尖酸刻薄而且非常吝嗇,一個尖酸刻薄的皇帝沒法統領羣臣。最後只剩下了嘉慶,雖然嘉慶能力不行,但阿哥裡面已經無人可選,最後嘉慶繼承了皇位!


大家都知道嘉慶能力確實不行,但是為什麼乾隆會選他當皇帝呢?

第一,因為乾隆在位時間太長,他的兒子都死的只剩幾個了,而嘉慶在剩下的幾個兒子裏,這是他們裡面最優秀的,所以乾隆選了嘉慶做皇帝。

第二,因為嘉慶還是富有一腔熱血和抱負的。雖然家境能力不行,但是他還會為他的工作付出努力,這一點乾隆是看在眼裡,也是在宮中都聽說過他的一些作為的。

第三,乾隆非常喜歡嘉慶的母親,乾隆對於嘉慶的母親可謂是深深的寵愛。而且是在50多歲的時候生出了嘉慶的,所以就把這種對家鄉母親的愛轉移到嘉慶身上。最後就給嘉慶立儲,讓他成為新一任皇帝。

以上三點就是乾隆選嘉慶當皇帝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用。


嘉慶能力不行,資質很平庸,為什麼能當上皇帝?

其實乾隆皇帝曾經有過幾位屬意的繼承人,但是最終都離開人世了,根據史書記載,乾隆皇帝這一生一共有17個兒子,但是在皇帝中,乾隆的壽命算最長的了,在位的時間已經達到了60年!,所以這個要怪也只能怪乾隆命太長了呀,兒子都活不過他,沒有辦法呀,所以就把皇位傳給了嘉慶,並且一手扶持他登上了皇位,而且扶持嘉慶登上皇位後,乾隆還做了幾年的太上皇!

其實這也不僅僅只是乾隆的壽命長,這裡面也有很多無奈和心酸呀,選擇嘉慶當皇帝,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實在也沒有其他優秀人才可以選拔,乾隆皇帝這一生一共有17個兒子,其中7人不到10歲就早夭了,你說這能怎麼辦?然後其中的3人長大成人後又英年早逝了,再然後就是其中的2個兒子永珹與永瑢又過繼給乾隆的堂兄弟了,你說是不是很無奈和心酸?

而且乾隆皇帝晚年的時候,對於立儲這件事情其實是非常著急的,他內心中真正喜歡的其實是五阿哥永琪,卻無奈英年早逝,只好「矬子裡面拔大個」,選出嘉慶做皇帝。而嘉慶雖然有一腔抱負,而且勤奮好學,奈何天資有限,始終達不到一個明君的高度。另外,嘉慶最飽受詬病的一點就是缺乏決斷,他做事猶豫,缺了一股狠勁,最後也是造成「嘉道中衰」的後果,但是事實上嘉慶繼承皇位後,這個國家已經在與世界慢慢脫軌了,再者因為嘉慶能力實在一般,也無力迴天,

乾隆出生時,西方的文藝復興剛剛結束,在資本主義剛剛開始萌芽的時候,清朝的各個方面都很強,當時想對付西方國家根本不在話下,雍正過世之後,乾隆繼位,然後在乾隆在位的五十八年,英國曾派人來到我國,帶來了不少工業革命產生地新產品,還有很多的研究成果。英國想要和我國合作,意在使雙方都能進步。可是,面對這樣熱情的英國,乾隆卻不想和英國人合作。他認為自己的國家很強大,不需要任何合作!

乾隆在八十九歲時去世,而後的第四十年,我國爆發了鴉片戰爭,英國只用了不到兩千人和先進的武器,就擊潰了十萬多的清軍,乾隆在八十九歲時去世,而後的第四十年,我國爆發了鴉片戰爭,英國只用了不到兩千人和先進的武器,就擊潰了十萬多的清軍


看了以上幾個回答都是一致認為嘉慶聽話好控制才被選為皇帝候選人,估計這些人都不怎麼學歷史的,憑著主觀意識人云亦云。乾隆皇帝這麼一個有智慧有魄力的皇帝他怎麼可能願意選一個草包當皇帝?天下是他的,他怎麼可能為了一己私利而置王朝未來於不顧?乾隆皇帝也想選能力比自己好的王子來繼承皇位,關鍵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

乾隆皇帝自己的命運很好,壽命也很長,但無奈子嗣運不是很好,個個不是短命就是無能。乾隆本來是選皇長子或者皇二子立儲,無奈前面兩個兒子都短命,接下來的幾個兒子都在二三十歲就一命嗚呼了。到乾隆老的時候,十幾個兒子前面都死的差不多,只剩下的有6個兒子作為候選人。十二阿哥是乾隆和烏拉那拉氏所生,但乾隆跟這位皇后的感情不好,所以不可能立她所生的兒子。還有一個體質不好也不可以立為儲君,作為王朝的接班人沒有很好的體魄怎麼可以?江山接班人要有氣勢啊!另外一個是個財迷,貪財貪色者之徒不可能把王朝治理好,貪財者又容易成為暴君,所以不在候選人的位置。另外一個比較笨,悟性不足學習成績不好,也不適合立為太子。

最後只剩下十一阿哥和十五阿哥永琰。十一阿哥愛好文學,寫得一手好字。乾隆對文學也有很深的造詣,對老十一也很欣賞,但是老十一為人尖酸刻薄,非常吝嗇被乾隆所否定。最後只剩下沒有任何特點的永琰了,永琰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任何過錯,最大的缺點是沒有任何優點的體現。

其實乾隆選永琰也是出於無奈,跟聽不聽話好不好控制沒有任何關係。如果皇子裡面有像康熙那樣聰明智慧的人選,誰會選一個草包當皇帝?


歷史上,大部分皇帝其實都是人精,尤其是乾隆皇帝。不要相信什麼宮鬥劇中,令妃一路開掛逆襲,乾隆因為愛她才立她的兒子皇十五子顒琰(即嘉慶皇帝)的。最是無情帝王家,實際上,到了乾隆晚年,他是真的沒人可立了,所有的兒子都被他養殘了。

一.克兒子的爹

我們先來看看,乾隆的兒子們都是誰生的,這樣方便講述:

愛新覺羅.弘曆於1735年即位,成為了乾隆皇帝。這時候,他才20多歲,正是意氣風發之年,卻少年老成,年紀輕輕就在考慮太子人選了。乾隆剛登基的幾年,是著力培養皇次子永璉的。永璉,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的兒子,皇嫡子,根正苗紅。可惜,皇次子永璉早夭。乾隆十分悲痛,對大臣說,雖然沒有冊立,但是在心中已經是皇太子人選了。所以葬禮用皇太子禮儀,追封端慧皇太子。

到了1747年,乾隆又想培養皇七子永琮。結果,永琮又因為得天花夭折了。可以看出,前期鍾情於漢文化的乾隆皇帝是想立嫡子的(雖然大清一向立賢不立嫡),可著富察皇后的兒子培養。永琮雖沒有被追封為太子,但是也給了謚號,叫「悼敏皇子」。

又過了幾年,乾隆不知什麼原因,看上了出身並不高的皇五子永琪。拜《還珠格格》所賜,永琪的大名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結果,不知道乾隆是不是克兒子,看上誰誰完,永琪也於1776年病逝了。

乾隆一生十七子,其中老九、老十、十三、十四、十六都是未成年即早夭。

二.矬子裏拔大個

長大的兒子中,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首先失去了儲君資格。原來,老二和老七死後,皇長子永璜極其興奮。皇帝祕密立儲,大臣是不知道立了誰的,只能猜。結果,老二、老七死了後,乾隆自己表明了曾想立二人之意,羣臣才知道,乾隆皇帝傾向於漢家規矩,即立嫡。可是現在嫡子沒了,按照漢家規矩,不就是立長了嗎?所以皇長子很高興。而老三永璋知道父親直接跨過了自己,沒有立自己的意思,而自己既不是嫡也不是長,所以很失落,開始混日子。

乾隆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病故後,在葬禮上,老大一個興奮, 老三木訥,被乾隆看見後,斥責二人不知禮數,不夠悲痛,實際上剝奪了二人立儲資格。結果這倆兒子就先後鬱悶病死了。但是皇長子本來在乾隆心中就不是儲君人選,他死後,乾隆評價皇長子永璜說:「原非端慧皇太子、悼敏皇子,望其可屬承祧者比。」

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則早就被過繼了(當時皇子還沒集體早夭,所以乾隆就把兒子過繼了),所以也繼承不了大統。皇十二子永璂,這個厲害了,這個是繼後輝發那拉氏(就是你們熟悉的如懿)的嫡子。但是,誰讓他媽最後被廢了呢?乾隆是不可能讓廢后的兒子繼承皇位的。所以,永璂也被排除了。

於是剩下四個人,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老八永璇在清史中中規中矩,很早就分府出宮,如果能繼承皇位的可能的話,一般只是封爵位但不分府。而且為人隨意,不愛學習,曾經在上書房學習的時候,嫌學習苦悶,私自去北京城裡逛。所以,他應該是太平庸了,被乾隆排除了。不知道他是不是得罪過朝鮮使臣,他在李朝實錄中的記載很不好,說為人荒謬。當然,他的生母,嘉貴妃,只是祖上是朝鮮人,但是到了她這一輩,是包衣出身,絕對不是什麼朝鮮進貢女。

皇十一子永瑆一生放浪形骸,不似君主之風,而且是個藝術家,寫的一手好字。給自己起了個雅號「鏡泉」。乾隆這個人啊,一生在別人的詩詞字畫上瘋狂塗抹畫鴉,卻忍不了自己的兒子附庸風雅。有一次,他看到老十一在老十五的扇子上提詩,然後落款寫了個「兄鏡泉」,勃然大怒。他認為連皇子居然都學漢人取雅號,這樣下去大清以騎射為根本的傳統可怎麼辦?於是下令皇子不許起雅號。清朝野史中說他性格古怪,為人小氣。但是朝鮮使臣卻覺得他很好,在自己的筆記中記載他為人孝順。不知道該相信誰的。總之,老十一由於偏文厭武,也被乾隆排除了。

而老十七則最為年幼,記載說為人不檢點,乾隆不喜歡他。而且,他和皇十五子都是令妃生的,彼此屬於親兄弟。因此,太子的人選,毫無疑問的落在了沒什麼大缺點的皇十五子顒琰身上。

皇十五子,也就是未來的嘉慶皇帝。他不像皇十一子那樣偏科,而是文武雙全,所謂「援筆立就,動成典則」,並且常年打獵,騎射很厲害。這是最讓乾隆喜歡的。不僅如此,他繼承了令妃優良的基因,長得帥。李朝實錄中就多次記載皇十五子「相貌奇偉,皇帝以類己最愛」。最後,顒琰還很孝順。所以,乾隆在本就不多的選擇中,皇十五子顒琰基本上是唯一的選擇。至於後來嘉慶皇帝能力問題,我覺得嘉靖算是合格的守成之君,但是也算是比較平庸。杜少認為,清朝皇帝中,除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外,其他皇帝都比較平庸。嘉慶皇帝其實還是在清朝皇帝平均水平線之上的。


乾隆選皇太子時,皇子死的七七八八。可選之人不多,加上嘉慶比較聽話,方便遙控乾隆好抓權!


嘉慶聽話,乾隆就喜歡這樣沒主見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