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訊)在快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會面對怎樣的未來?

  財經頻道《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聯合數字100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當下快速變革的時代,超過七成的受訪者感到過焦慮。其中孩子教育焦慮成爲最大焦點之一。家長們填補焦慮心態的方式,就是增加教育支出。

  你爲孩子準備的教育基金是家庭年收入的幾倍?

  過去的一年,大調查聯合數字100一直在持續跟蹤中國家長的教育投資。這份面向全國一、二、三線城市,超過3000個學齡家庭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教育已經成爲中國學齡家庭資產配置的首選,比例高達57.2%;其次是日常生活消費和醫療養老,分別佔比50.8%和39.9%。

  調查發現,爲孩子教育投資,收入高低不是門檻。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家庭,超過半數爲孩子準備的教育基金是家庭年收入的6倍。而年收入8-12萬元、20-30萬元、50-100萬元的家庭,這個數字分別是3.5倍、1.5倍和1倍。這樣看,在中國一二三線城市,有超過半數的學齡家庭,至少打算在孩子教育方面投入30-50萬元。

  樂器、運動、朗誦······,社會上各種興趣班和輔導班異常火爆,甚至有家長因爲遲一步獲得消息,就報不上名。有一位家長對《深度財經》記者說,有的家庭一年爲孩子上學及各種輔導班所付出的資金就能達到50萬元。望子成龍成鳳是很多家長的心願,但孩子們卻有自己的想法。

  在一個班級裏,報興趣輔導班最多的一個孩子報了十幾個,報的最少的孩子也報了三四個。

  有孩子告訴《深度財經》記者,自己星期天最累,因爲報的興趣班都不是特別喜歡。大調查在這個班裏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大部分孩子的父母每天陪他們玩耍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相比各種興趣班,孩子們更想要的是父母的關心和陪伴。

  家庭是教育的基礎和搖籃。但調查卻發現,眼下中國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滿意度並不理想,當被問及“您覺得您是一位合格家長嗎?”接近一半的家長認爲自己不合格,認爲自己合格甚至優秀的只佔14%。

  你爲孩子準備的教育基金是家庭年收入的幾倍?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這是國內教育界一直討論的問題,也是家長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聯合數字100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家長對孩子最看重的培養目標,是有獨立健全的人格和價值觀,而成績出類拔萃則排名墊底。2019年家長準備在孩子教育方面增加的投入主要有課外興趣愛好班(43%)、閱讀書籍的費用(41%)、旅遊(27%)和社會及生存體驗(26%)。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提高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的生存和適應能力,是現在很多家長的教育目標。

  在一個戶外運動基地,有很多來自不同小學的孩子,他們在週末一大早趕到這裏參加一項主題營地活動。

  營地教育是通過領導力培訓和自然環境的薰陶,幫助營員達到身體、心理、社交能力以及性格方面的成長,多與戶外活動相關。這種教育模式起源於美國,距今已經有超過150年曆史。

  有家長告訴《深度財經》記者,報名參加營地活動,是爲了增強孩子的集體意識,鍛鍊他與不同性格的同學相處的能力。最近幾年,隨着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營地教育開始逐漸升溫。現在,中國營地教育市場規模正在以每年不低於40%的速度增長。

  與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相矛盾的是目前國內營地教育資源缺乏。怎樣研發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營地教育課程,是目前從業人士致力研究的問題。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