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於黃巢」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說的是唐朝因黃巢起義而最終走向滅亡。黃巢起義是唐朝末年最為重要的歷史事件,直接影響到了唐王朝的生死存亡。那麼,唐末這場宏大的農民起義與歷史上其他朝代的農民起義相比,有什麼不同,或者說有什麼特點呢?

?

背景上的特點

首先,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後期嚴重的土地兼併,這與其他朝代並無不同,但藩鎮割據導致的戰亂催化了起義的爆發,則是黃巢起義有別於其他朝代的特點之一。唐朝中後期一百多年來,藩鎮之間以及藩鎮和中央政府間為爭權奪利的徵戰,從未停止過。兵連禍結,官府依舊催交租稅,大大加劇了自耕農的負擔,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黃巢振臂一呼,天下遂聞風而景從。

其次,唐朝廷對食鹽實行壟斷,任意抬高鹽價,許多貧民被迫淡食。私鹽販與朝廷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出現許多武裝販鹽集團,他們有組織,有武裝鬥爭經驗,以王仙芝、黃巢為代表的鹽販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私鹽販是起義的急先鋒,是其特點之二。

過程中的特點

首先,是沉重打擊了腐朽勢力。黃巢軍大殺貴族官吏,隋唐以來為世家大族所看重的譜牒之書在戰火中大部毀失,從而對魏晉以來支配政治和社會的門閥世族制度以毀滅性的摧毀,這對五代、宋以後社會結構和價值取向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其有別於其他朝代農民起義最大的特點。

其次,是時間長,規模大。唐末農民戰爭歷時十年,席捲山東、河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陝西等十二省區,橫掃半個中國。

?

第三,是在經濟上,面對唐末的社會矛盾,農民軍第一次提出了「均平」的口號。反映了農民對封建剝削的新的認識和主張。

最後,是沒有根據地,完全流動作戰。由於領導人的身份經歷,黃巢起義軍長於流動作戰,其作戰路線由北向南、由南而北,機動靈活。面對唐廷在江北、中原集結大軍的形勢,黃巢採取流動作戰方式,領兵渡江,向唐軍力量薄弱的江南進軍,先後攻下了江西、浙江許多州縣。又進軍嶺南,嶺南疫病流行,黃巢再次北上。最終佔領洛陽,打進長安。

留下的教訓

這場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最終失敗了,起義的失敗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教訓。

?

首先,流動作戰在一定時期是必要和合理的,但起義軍始終未在佔領地區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必然使自己陷入無後方和無後勤保障的流寇境地。

其次,在佔領長安後,沒有乘勝追擊,徹底消滅敵人,以致唐朝廷得以喘息並反撲。

最後,起義隊伍中混進了不少投機分子和野心家,起義軍領導不力,將領動搖、妥協、叛變,不斷挫傷了起義軍的戰鬥力,最終導致失敗。

參考資料:

(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胡如雷:《唐末農民戰爭》,中華書局,1979年。

方積六:《黃巢起義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史載,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鹽販子王仙芝等人發起了長垣(位於河南東北部)起義。多次科場失意、鹽梟出身的黃巢因帶頭抗捐、抗稅而遭官府通緝,後來他率自己的親族前來投靠王仙芝。黃巢曾中過秀才 ,通文墨,善謀略,加上他驍勇善戰,很快就在一大羣參加起義的農民、私鹽販子中脫穎而出,成了義軍中一位舉足輕重的將領。

乾符三年(876年),義軍首領王仙芝想接受官府招安,因黃巢極力反對,遂做罷,但義軍從此鬧起了分裂,黃巢帶領2000多意志堅定者離開主力,開始獨立作戰,並逐漸往北發展。

同年8月,王仙芝率部攻陷陽瞿、郟城,9月,再克汝州,並活捉刺史王鐐,一時威震天下。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戰死黃梅,其殘部輾轉赴毫州歸附黃巢,大家擁戴黃巢為「黃王」,號衝天大將軍,建元王霸,並置官署。

不久,大軍揮師北上,連克沂州、濮州,兵鋒直指東都洛陽 ,唐軍拚命圍堵,黃巢遂率部東渡至越州(浙江),卻被唐將張璘擊敗。黃巢命士卒開山劈路,兵進福建。乾符六年(879年)9月,黃巢大軍圍攻廣州,並一舉攻克之,入城後殺戮甚慘,據說有20餘萬人被殺。黃巢軍在廣州休整了一段時間,補充糧草,擴充卒伍,擁眾十餘萬。

同年冬,黃巢發布檄文,怒斥朝廷腐敗, 他自號「義軍都統」,率大軍誓師北伐。農軍一路北進,勢如破竹,廣西(唐稱桂州)、湖南(唐稱潭州總管府)等地的州郡被連連攻破,死傷慘重。大軍到荊門(今湖北)時,遭遇唐軍阻擊,接連受挫,被迫轉而向東進擊。880年5月,黃巢大軍在信州(今江西上饒)擊潰唐軍,陣斃悍將張璘。

同年7月,黃巢指揮部隊在採石磯(安徽馬鞍山)一帶飛渡長江天險。唐朝各藩鎮只思擁兵自保,均不願拚死出戰,因此農軍進展極快。廣明元年(880年)11月,義軍攻陷唐東都洛陽,舉國皆驚。接著,義軍又突破了唐軍設在潼關的防線,一舉攻克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往四川。12月,黃巢登皇帝位,國號大齊,改元金統。史載,黃巢建齊稱帝後,原三品以上的唐官盡數廢黜不用,四品以下的官仍舊任原職如故。黃巢大軍在長安期間殺人極多 ,據說有數萬市民慘遭其毒手。

黃巢進佔長安後,並沒有乘勝追擊,唐僖宗纔有足夠的時間在四川整合各地兵馬發起反撲。

唐鳳翔節度使鄭畋密約臨近各州郡兵馬共抗義軍。僖宗雖已幸蜀,但禁軍還留有數萬人馬分鎮關中各地,聞訊皆願服從鄭畋統轄,唐軍軍勢復振。882年9月,黃巢麾下的重要將領朱溫降唐;唐政府借沙陀首領李克用的蕃兵17000餘人會同鄭畋、朱溫部唐軍向黃巢發起猛攻,義軍連戰連敗,於中和三年(883年)4月撤出長安向東突圍,後攻克蔡州。6月,黃巢軍圍攻陳州,唐將趙犨浴血苦戰,堅守孤城,巢軍久攻不克。中和四年4月,黃巢主動撤圍東進,途中遭遇李克用的沙陀兵和朱溫叛軍的聯手襲擊,損失慘重,退至泰安一帶時,又遇唐軍與沙陀軍的追剿。6月,走投無路的黃巢在泰山狼虎谷飲劍自盡,唐末農民起義被徹底鎮壓。

野史傳聞:大孝子目蓮僧為救母,義無反顧地闖入十八層地獄,卻失手誤放出800萬冤死鬼,從此人間鬼蜮成災,烏煙瘴氣。閻羅王命黃巢下凡,率十餘萬將士在人間大砍大殺 ,攪起一陣陣血雨腥風, 目的是收回那些被目蓮僧錯放的800萬冤魂。

於是,民間世代流傳著一句俗語:「黃巢殺人八百萬,錯殺凡間半個人」 。這雖然只是一則民間傳說,但黃巢起事後殺人極多卻非空穴來風,諸多歷史文獻均有記載。「黃巢之亂」是晚唐因黨爭激烈、政治腐敗導致階級矛盾激化的產物,雖然沒有取得最終成功,但已經基本摧毀了唐王朝的統治根基,因而為後世所稱頌。 同時,黃巢扯旗造反後沒有提出過任何綱領、口號,且殺人如麻,似乎不問是非善惡、青紅皁白,所過無不殘破毀滅,也為歷代史家所詬病。以暴易暴,濫殺無辜, 無任何明確的政治綱領、動員口號與願景訴求,更無長遠目標,攻城略地後卻不堅守,打哪算哪,形同流寇,這也是唐末黃巢起義和其他朝代農民起義最大的不同之處。

碼字不易 轉載請註明出處 抄襲必究

插圖源於網路


黃巢和之前的流民暴動的區別不大,只是因為唐本就存在的藩鎮問題,導致它的流毒比較廣,因為之前唐室處理一次鎮壓農民暴動的手法不利,沒有賞賜鎮壓有功的將領反而進行迫害,導致這次暴動沒有藩鎮願意出力鎮壓,最後已經毫無戰鬥力的唐中央軍隊就這樣北一羣流民打敗了,唐室的分裂更加明顯,大唐也就越來越完蛋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