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張幼儀並沒有大家說的那樣默默無聞吧。

張幼儀在她那個年代是與丈夫登報離婚的女人。她與徐志摩的故事,在那個年代極為轟動。一個受過教育的女人,在懷有兩個月身孕的時候,毅然決然的選擇離開負心的丈夫,她的故事在當時便流傳甚廣。

後來她轉而經商,並取得了成功。從一個家庭主婦華麗變身成女強人。這樣的完美蛻變,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不一樣的她。她的人生經歷又一次被提及。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寫林梁的愛情,寫林梁各自的情感經歷。張幼儀作為徐志摩的前妻,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到。提到林徽因便會想起徐志摩,提到徐志摩又會想起張幼儀。還有許多自媒體直接寫張幼儀,認為她的人生有傳奇色彩,可寫的點比較多。所以張幼儀的知名度並不低 ,她在被迫捲入那段著名的三角戀後,就不能再「低調」了。


從實際生活中的成就來說,張幼儀並不弱於徐志摩,甚至林徽因,張幼儀本身也是出自大戶之家,受過高等教育,在徐志摩執意和她離婚後,她還做老師,銀行總裁,就生活的角度,她比徐志摩實際多了,應該收入上也比寫詩作文的徐志摩要高。而在歷史上和大家印象中,張幼儀的存在感比較弱,主要原因大概有三點:首先,她是一個比較理性沉靜的女子,喜歡以低調內斂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感問題。二,徐志摩和林徽因都是舞文弄墨之人,在文壇有一定知名度,文壇上,所謂才子佳人的故事,往往經過諸多文友的大肆渲染,最易被人傳頌,這些故事是最好的素材,而張幼儀所在的圈子都是相對理智的,就沒有這樣的便利。就像現在明星演員的感情緋聞人人皆知,普通大眾,就算是銀行高管,企業高管,也沒幾個人知曉,張幼儀們的職業性質也令他們始終保持低調。第三:在3—40年代的民國,文人們倡導現代觀的婚姻自由,戀愛自由,原配代表的是封建腐朽的包辦婚姻下的產物,自然應該毫不留情的拋之棄之,這成為當時五四運動以來的時尚潮流,所以,張幼儀個人的微觀情感也就被人忽略。再者,從女性魅力上來說,林徽因算是難得的才情和美貌兼具,在建築和文學兩個領域都才華橫溢,而建築和文學的社會性和傳承性都高於其他公用性的職業,自然知名度要遠超張幼儀了。


平凡的人總是被忽視,故事傳播需要爆點:

徐志摩的濫情(或者叫「博愛」),拋妻追求小學妹林徽因未果,出軌「交際花」陸小曼(下圖是陸小曼和徐志摩),寫情詩,年紀輕輕空難逝世……哪一個不是上娛樂頭版的大新聞啊!但徐志摩放現在典型的「渣男」啊,人設崩塌的問題藝人。

再說林徽因,有「民國才女」稱號加持(事實也是),又是「官二代」(林徽因父親是民國外交官林長民),還是富二代(林家是福建大家族),有個名氣非常大的公公(梁啟超),有段才子佳人式的完美婚姻(最後林徽因嫁給梁思成,如下圖),中途又來了為了自己終生不娶的第三者超級大咖(哲學家金岳霖)……天吶!豪門婚事,三角戀情,官二代,富二代……這樣的身世經歷,不火都難。

反觀張幼儀,一輩子忠於徐志摩,任勞任怨,賢良淑德,真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完美妻子了。張幼儀也是有才華的,但跟徐、林甚至情敵陸小曼相比卻又顯平庸。當年在看徐志摩跟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之間的故事時候,心底是非常同情張幼儀的,講真箇人價值觀來說,我非常張的品質。平平淡淡,卻能算偉大。


張幼依是徐志摩的結髮妻子,是徐志摩在家讀書的時候張幼依的哥哥發現徐志摩很有才華,給自己的妹妹做媒,當時張家已經是當地富商,於張家聯姻徐志摩父親求之不得,於是同意了這門親事。張幼依十五歲就嫁給了徐志摩,而徐志摩對於張幼依並沒有感情可言,他只是說是遵從父母之命去結婚的。

結婚後徐志摩到歐洲留學,之後遇到了同樣在歐洲的林微因,兩個人一見如故,都墜入愛河。才子佳人相遇,都傾心於對方,怎麼能不碰撞出熾熱的愛情之火。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徐志摩接到張幼依哥哥的信,無奈之餘,徐志摩不耐煩的八張幼依接到身邊,二此時林微因發現徐志摩已經結婚,而且有了兒子,依然離開了徐志摩,後來嫁給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也許在徐志摩看來,林微因的離開是因為張幼依來到了他的身邊,在他的心裡,對於這樁婚姻本來就是不情願的,現在林微因又離開自己,一定對張幼依心存怨恨,於是在張幼依懷有身孕的情況下,徐志摩不管不顧,依然提出和她離婚,張幼依看出了徐志摩的心沒有在他身上,欣然答應,在離婚協議上簽字,結束了他們這段婚姻!

張幼依之所以沒有林微因和徐志摩那麼有名氣,是和她從事的職業有關,張幼依和徐志摩離婚後開始在大學教書,後來由於她哥哥的緣故,幼出任銀行副總裁。然後又做實業,開了服裝公司!

而徐志摩是詩人,風流才子。是很多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林微因又是民國時期的才女。雖然是搞建築學的,但又是多才多藝。兩個人談戀愛,能不出名嗎?


林徽因和徐志摩都是民國史上著名的有才華者,再說兩個喜歡拋頭露面,又有風花雪月之事,而張幼儀實在是太低調了。大家對他的了解實際上在徐志摩那裡看到的,當然張幼儀也很優秀,但是她低調,張家也是非常厲害的。她哥哥張嘉璈張君勱都是民國厲害的人物。張幼儀辦中國女子儲蓄銀行,辦理雲裳公司,把事業做的風生水起的,徐志摩的唯一兒子徐積楷還是她養活大的。


世人並不是不知道張幼儀,只是張比較低調務實。不像林和徐一樣喜歡久不久整些風花雪月的花邊新聞,讓人茶餘飯後閑聊。


林徽因是大家閨秀,自幼生活無憂,因其父親為京官,知名度較高,同時林徽因擁有較高的學歷,知識面比較廣,朋友或志同道合者較多,又因是梁啟超的兒媳婦,因而人們關注度較高!而張幼儀家庭比較富庶但所處的環境不同但單從經濟角度講嫁給徐志摩是比較合適的,因為他們倆家都是當地名流。張幼儀具有民國時期封建女子的特點,嫁人以後主持生活照顧老人,而林徽因是受過高等教育知識分子眼光高,有追求,主持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通俗點講就是上視率高,因此人們的關注度較高!徐志摩因發表的詩歌引來了無數的讀者,同時他廣交名流,人員很好,同時他到處講課散播他的觀點因此知名度很高!張幼儀後來做的也不錯,因為有家族的影響,也算事業有成,但知名度終未超越徐志摩和林徽因。


關鍵是張幼儀偏入實業,後又移居海外,加上時空分割,所以不及林徽因,徐志摩受人關注。但張女士養育了徐家後代,功不可沒!人家也不會忘了她!


客觀的講,徐林在文學方面是高於張幼儀的,因此影響面會大一些。若論對社會的貢獻,張幼儀當數最大。


當然知道,當時非常有名的人,徐志摩拋棄她之後,出國留學,回來之後,創辦公司,贍養徐志摩的父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