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低估了吳國的軍事實力對自己的軍隊盲目自信;沒有聽取范蠡的勸告;吳王夫差鄙視勾踐對他的俯首稱臣很是滿意,越王勾踐是一個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勾踐盲目自大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聽聞吳王夫差厲兵秣馬準備進攻越國,為了率先佔據軍事上的優勢越王決定主動出擊,此時范蠡極力勸阻勾踐不要盲目出兵但勾踐根本聽不進去此時的越王就是個不懂軍事的昏庸大王。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越王如此衝動一拍腦門就出擊了,俗話說得好『師出有名』,既不瞭解對方的軍事情報又師出無名,不敗都沒有道理。吳王夫差撿到了一個大便宜,本來正愁沒有理由進攻越國呢,正好送上門來了豈能放過呢?帶領軍隊精銳擊敗了越王勾踐,在會稽團團包圍住越王,此時的越王欲哭無淚後悔不已。越王極端絕望之際,認為是天意要滅亡越國,學識淵博的文範列舉商湯,周文王,晉文公,齊桓公的事例鼓舞了越王的信心,范蠡,勸勾踐與吳國議和到吳國為臣,越王便派大夫文種求和。吳王夫差願意接受勾踐的稱臣

大夫文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稱越王勾踐願意攜帶妻兒到吳國服侍吳王,吳王夫差被花言巧語矇蔽了,相國伍子胥卻看透了這種把戲極力勸阻。越王勾踐此時絕望之際要殺死妻兒拚死一搏了,大夫文種認為吳國太宰伯嚭貪財好色,若是能誘惑他就能離間吳國君臣成功實施計劃。勾踐立馬來了精神便促成此事,這下連吳國內部都出現了內奸,吳王夫差就動搖了聽信了太宰的建議看似吳國勝利了實則埋下了禍根。相國伍子胥憤恨不已,卻也無可奈何了。
能屈能伸的越王勾踐越王勾踐終於意識到自己盲目自作主張給國家帶來的危害,便掛一隻苦膽每次喫飯都必須嘗一嘗警示自己不要忘記當初犯的錯誤,與農民同甘共苦,獎勵生育耕織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為麻痹吳國,施以美人計賄賂吳王夫差讚譽美名,贈送木料令吳國大肆修建宮殿消耗人力物力財力,同時收購吳國的糧食使之糧庫空虛,散步謠言吳王對伍子胥生疑逼死了他。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公元前482年,吳王率領本國精銳去往背上黃池會盟,只留下太子和老弱病殘國都幾乎成了一座空城,越王勾踐抓住時機迅速出擊打敗吳國殺死太子。前478年,越國再度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吳國再次失敗從此一蹶不振,最後為越國所滅。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故事告訴我們,過程不重要最後的勝利纔是最重要的,誰會在意你的屈辱史呢?能屈能伸纔是真正的王者。

我們都知道: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些故事都是寫勾踐的。

其實夫差也同樣背負同樣的使命。

夫差的爸爸闔閭在徵討越國的時候負傷死了,在臨死前特意祝福兒子要記住這個恥辱,所以夫差繼位後時刻不敢忘。

他命人站在庭院裏,每天路過庭院就向夫差喊話:「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事情了嗎?」

夫差聽了後就回答:「我不敢忘!」

夫差就是以這種當時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忘了殺父之仇。

夫差勤於政務,不敢怠慢,任命伍子胥為相國,伯嚭為太宰,積極發展國立,擴大生產,增強兵力,而這些都被越王勾踐看在眼裡,勾踐意識到這不是好苗頭,遂打算髮兵攻打吳國。

范蠡趕緊勸說道:「雖然盈滿卻不溢出,雖然強盛卻不驕傲,雖然有功卻不炫耀,這是天道。聖人隨時做好行動的準備,這叫守時,天時不到就不能去別人家做客,沒有機緣就不要行事。」

勾踐聽不懂。

范蠡繼續說:「大王,您現在積累的還不夠多就要往外出,還沒有強大就要驕傲,還沒幹活就要炫耀功勞,時機未到就要攻打別國,機緣未到就要挑起事端,天時不利,人事不和,您這樣做,對國家和您自己的命運都沒有好處。」

然而勾踐還是聽不進去。范蠡只好再次苦勸道:「勇猛,是不好的道德。兵器,是不祥的器物。爭鬥是是解決事情的最下策略,暗中挑起事端是由人引起的,最後人也會跟著消亡,這種事情是違背天意的,誰先行此事就會對誰最不利。」

勾踐最後堅決的說:「我意已決!」

於是,越王勾踐率先發動對吳國戰爭,吳王夫差則抓住時機,派出精兵與越軍大戰,雙方在水上作戰,結果越軍大敗。

勾踐帶著5000殘兵逃到會稽山,被吳軍團團包圍,這時候勾踐想起了范蠡,把他叫到跟前來說:「當初我沒聽你的意見,以至於落到如今這個下場,我知道錯了,請問還有沒有辦法了?」

范蠡說:「大王,難道您忘了我說的話了嗎?持盈者在於天,定傾者在於人,節事者在於地。」

勾踐說:「那麼對於人,我該怎麼做呢?」

范蠡說:「降低身份,獻上厚禮,將子女玉帛等好東西都獻給吳王,如果還不行,您就親自做人質,給吳王做奴役,只要能讓他消失,我們付出什麼都可以,只要您能活著就會有希望。」

勾踐說:「好吧。」

於是越國派出文種去吳國求和。

在伯嚭的幫助下,夫差接受了越國請降,越國成為了吳國附屬國。

但是吳王並不放心,就把勾踐和范蠡留在身邊做奴役,時間久了,夫差看到了他們甘心做奴役,而且也看不出他們有反抗之心,同時又在伯嚭的勸說下,夫差終於將勾踐和范蠡放回了越國。

吳國在夫差的經營下國立逐漸強盛,收服越國後吳國的實力達到了頂峯,夫差也因此逐漸驕橫起來,放鬆了對越國的警惕,開始一心專註於爭霸中原的偉業。

勾踐回到越國後,時時不忘復興國家,從此臥薪嘗膽,不忘亡國之恨,越國就在夫差的輕視和忽略中開始慢慢發展起來,並且最終滅了吳國,報了仇,這就是後世廣為流傳的故事。

其實勾踐和夫差是同一類人,在不同的時期做了同樣的事情,只不過勾踐比較幸運而已。


感謝邀請。臥薪嘗膽雖然是個褒義的成語,但是對於越王勾踐來說,這是他一生的恥辱,他的身心都受到極大的刺激。為什麼會走到那一步呢?

一是,越王勾踐自己做死,因為他驕傲了。驕傲的時間得追溯到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也就是夫差的老爸,趁著越國辦喪事攻打越國。在蕞李(今浙江紹興),雙方擺開陣勢,吳軍陣列整齊,無懈可擊。不愧是孫武練出來的精銳。可是越國派出了一隊人馬,為首之人說道,大致內容是,我們越國得罪了貴上,特派我們前來謝罪。說完,為首之人就把自己的頭砍下來了,接著身後一百多人也各自砍下來自己的腦袋。吳國軍隊直接斷線了,這是真的嗎!士兵紛紛走出陣列,去檢查人頭是不是真的。就在這時,越國發動進攻,吳國陣營大亂。結果是吳國大敗,吳王闔閭受傷而死。兩年後,即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舉兵攻越,勾踐覺得吳國根本不值一提,上次大敗,這次也不行,不採納范蠡的退避建議,而是領兵迎戰。大湖一戰,越軍大敗。越王帶領五千殘兵逃往會稽。結果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只好厚禮乞和。

二是,吳王夫差當初也頗「臥薪嘗膽」的。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夫差為了報仇派人經常提醒他.。每當他經過宮門的時候,宮人們便沖著他喊:「夫差,你忘了你父親的仇嗎?」夫差便流著淚說:「不,不敢忘。」夫差令伍子胥和伯嚭操練兵馬,為攻打越國做準備。兩後,夫差親自率軍攻打越國。

三是,吳國的綜合國力要比越國強得多。吳國內政有伍子胥,練兵有孫武。整體上甩越國一條街。可惜啦!


因為戰敗了 認清了現實 如果繼續硬鋼只會亡國滅種 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主動示弱 讓對方放鬆警惕 然後發展自己 時機一到 一戰定乾坤


謝邀請!我沒學過歷史不知內情,不能胡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