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这个真的得说一说啦

小学2年级到北方上学到现在也有好多年了你说要有什么好玩的事那真不太多

从当初的看见雪手套都不戴就出去玩

到现在下雪就麻溜的跑回屋说一件比较尴尬的事小学一年冬天刚来北方的我不知道瑟骨的寒风带来的威胁我的大姨(比较复杂 住在我姨家)给了我一件神器棉裤!!!我看著这个像羽绒服一样的东西好奇还是有的大姨比较忙 我只能自己管自己嘛

把外裤脱掉,把棉裤套上 (完美)

到了班里以后 我看见全班同学都没有像我一样穿我以为我走在了时尚的前端 世界的顶尖在快上课的时候我脱棉裤的声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全班肃静……然后爆笑3秒 我都看见班主任那忍不住的笑容自此以后4年的每个冬天 这都成为了我们聚会必bibi的趣事!!!!!

当然啦 不习惯的比如说

男孩子打招呼都是用肢体……我说请你去吃饭居然不是AA打球同学买了打水塞给他一块钱说我磕碜谁呢?!?(当然现在也是好朋友也没往心里去)好啦住大家逛知乎愉快!!!!

(来自知乎小萌新@@)

(瑟瑟发抖的蔡蔡)


街上找不到泰国香米,丝苗米米饭吃他们只有东北大米
北方的冬天真是太开心了 第一次体会到冬天不用在室内穿三层,不用纠结晚上戴不戴bra睡觉是一种怎么样的爽感
谢邀反过来行吗 不算彻底北方 皖北平原出生后长期居住深圳海南等彻头彻尾的南方地区体验就是 我喜欢吃米饭也喜欢吃面食 皖北地区绝大部分都是吃面食的我小时候吃过的米饭屈指可数 后移居南方因为年龄不大也能很好适应米饭 并且养成了吃饭喝汤的习惯提出「吃」这个因素是有原因的 国人嘛吃为大事因为我母亲在南方地区居住十五年仍然不能很好的接受米饭作为主食 她的说法是米饭吃多了她会胃酸 「撅心」包括我好几位长辈都是如此 不过吃饭喝汤这个习惯我母亲但是很好的接受并喜欢了 这在我老家并不是一个大部分人都有的习惯 我指的不是宴请或者聚会而是家庭日常吃饭

这是我姥姥家的小村庄 皖北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 老家境内全县只有一座不超过八十米高的「山」 四季分明 悲催的是没有暖气今年冬天最低温度零下18摄氏度 当然属于极端天气 正常情况下0°左右

生活在南方大部分都还是很适应的吧喜欢广东的老火靓汤和早茶 海南的东山羊文昌鸡各种超便宜的海鲜 也会想念家乡的糖醋蒜瓣五香牛肉 想念家乡一望无际的麦田横平竖直绝对不会迷路的马路也喜欢辽阔的大海当然对于分不清南北的我来说南方的路真的接受无能 永远找不到北 深圳生活这么久我只认识家门的南拐个弯就不知道!还有就是海南的蚊子真毒 蚂蚁还很猖狂咬人!大蟑螂 呵呵 上去就是一巴掌 死在我拖鞋下的冤魂无数!

风景很棒不是吗


我不知道啊,我是北方人生活在北方,现在好冷呀,这周都是零下,怎么办,上班路上冷的不行

第一,饮食不习惯

在南方习惯蔬菜多肉食少,而且口味虽然偏辣,但是盐其实会少放,喜欢喝汤。但是到了北方发现即使是食堂里也是肉比菜多,很少能吃到纯蔬菜的菜品。而且真的很咸,但是食堂根本没有的汤,都是米汤。第二,生活学习的氛围我在哈尔滨念大学,感觉几乎所有的同学吧,从大一开始就立志考研读博考公务员了,我其实有问过其中一部分同学,读完研要干嘛,也基本都是考公务员。我在家的时候这种考公务员的风气真的不重,大部分家里都是鼓励出去看看(转转国内也好,去国外也好),或者尝试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研究也好,老师也好,美术也好,总之不会众望所归的让你去一味地考公务员。所以我从大一开始就说自己学这个专业是因为调剂的原因,自己未来会从事其他职业,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不可能做到。


家乡是南方某省会城市。北京的空气跟家乡比起来确实很不好。北京的菜场买菜的量很大,譬如买肉半斤、一斤,摊主会觉得买太少。常常买菜不小心买多了。北京菜场的鸡蛋比家乡便宜不少。北京的海鲜没有家乡的鲜,价格上有时候比盛产海鲜的家乡还便宜哈…北方菜(非高端会所)份量大但很难感到精致。南方有时候不是很大的小店就能够做出很用心的菜品。关于份量的问题,有次回家乡的时候在店里吃饭有点不适应份量了哈哈。北京开车出门随便就得一两小时。车流量很大道路也很宽。家乡开车一两个小时就把整个城市逛半圈了。以前觉得在北京倒地铁很麻烦,现在倒两三趟地铁觉得很方便。家乡有地铁了没怎么坐因为只有一条线。觉得家乡更有人情味,朋友间打个电话就能够约出来吃饭。在北京约吃饭的话看看吃饭的地点开车or坐车超过一个小时就不想去了。在家乡打车超过50块钱就已经去有点远的地方了,在北京随随便便打个车就得超过¥50。前几天在另外一个地方打车,滴滴专车司机说自己一个月能做两万多的营业额。北京的司机估计做不到,毕竟竞争很激烈,客户的选择太多。南方人很少能够分得清东西南北的。所以经常跟著导航也会走错路…家乡和北京看病都不方便。但是北京比家乡看病贵多了…曾经在北方雪地里非常欢快地跟雪亲热,同行的朋友非常感慨南方姑娘看到雪居然这么激动,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