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人說獨角兕大王,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但如果說起「青牛精」,則大傢伙一下就能想起來水火不懼的那個「圈」。

題主問題中說「孫悟空明知獨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寵物」本身就是個錯誤,原著中從未言明孫悟空知道青牛精的來歷,且看一下原著是怎麼講的。

《西遊記》原著用了三回來講「青牛精」這一難,第50、51、52三回——

  • 第五十回:情亂性從因愛欲,神昏心動遇魔頭;
  • 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計,水火無功難煉魔;
  • 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鬧金兜洞,如來暗示主人公;

青牛精第一次和孫悟空大戰說了兩回話:

1、好猴兒,好猴兒!真箇是那鬧天宮的本事!

2、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一個偷丹的魔頭!

我想這就是題主所說的「明知道」的由來了,大概是因為青牛精知道「孫悟空偷丹」的事,實際上孫悟空大鬧天宮、鬧蟠桃宴、偷仙丹,眾神皆知,連妖精都聞得一二,不能因此斷定青牛精就是太上老君的人。

孫悟空無奈之下,到天庭去找玉帝幫忙,玉帝派下了哪吒、李靖、雷神、火德星君、水德星君等仙幫忙,仍然被血虐,最後孫悟空無奈之下,找到了靈山如來。

如來面對孫悟空對於「青牛精來歷」的詢問,是這樣說的:

那怪物我雖知之,但不可與你說。你這猴兒口敞,一傳道是我說他,他就不與你斗,定要嚷上靈山,反遺禍於我也。我這裡著法力助你擒他去罷。

然後派了18羅漢帶了18粒金丹砂去降妖,仍然被那個「圈」打敗了,隨後其中一名羅漢對悟空說:

如來吩咐我兩個說,那妖魔神通廣大,如失了金丹砂,就教孫悟空上離恨天兜率宮太上老君處尋他的蹤跡,庶幾可一鼓而擒也。

這就是「如來暗示主人公」的來由了,如來先是向青牛精示一下弱,給了青牛精(老君)18粒金丹砂作禮物,隨後再請猴頭到太上老君那裡去鬧,也算是師出有名。

同時也讓太上老君放心:你們道家猛,我們佛家輸了。

最後老君笑嘻嘻的出手,牽著老牛帶著圈走了,總算度過了這一難。

如來不好正面與太上老君交鋒,但取經大事又不能耽誤,「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只能栽了面子、失了金丹砂,換取過關,留下佛教的生力軍。


(拙拙一答,恭聞指正)

在得到如來佛祖的暗示之前,孫悟空根本不知道獨角兕(青牛)是太上老君的坐騎。

孫悟空雖然擁有火眼金睛,可畢竟主要是用來辯識真正的妖魔的。熟讀過原著的朋友們肯定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地上的野怪和天上的真神,幾乎都逃不過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然而,一旦面對著神仙們的「寵物」,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似乎就不靈了。

為什麼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寵物畢竟是寵物,既不是純種的妖魔,也不是地道的神仙。但與眾不同的是,它們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仙氣。

故而,在吳承恩筆下的八十一難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劫數幾乎都與來自天上的「寵物們」有關。而對於師徒四人的旅程而言,寵物們的客觀存在,無疑又大大地增加了西天路上的前進阻力。

顯而易見,倘若孫悟空處處都能預知天機,那麼傳說中的「斗戰勝佛」恐怕也就沒有那麼高的含金量了。因此,孫悟空根本不知道獨角兕是太上老君的坐騎,故而才會在向天求救的過程中顯得有點「有病亂投醫」的味道。

同時,在整部《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直爽性格誠可謂是極具代表性的。「故意繞彎子」,從來都不是孫大聖的風格。在眾多角色當中,唯一一位能夠讓孫悟空因為避諱什麼而放棄真實自我的人,既不是如來佛祖,更不是太上老君,而是他的師父——唐三藏。


原著中,便沒有看見,描寫孫悟空知道妖怪是青牛的事,孫悟空只是猜到了,妖怪可能來自天上,但並知道妖怪的底細。

孫悟空的火眼金晴,只有在高度警惕下,才能辨別妖怪的真假,但不能辨別出妖怪的原形。所以,孫悟空不知道這怪是青牛。

文中那白森森的圈子,能各種套,也是第一次在孫悟空面前出現,孫悟空也不知道,這白森森的圈子到底是個啥?因為他看不清,所以中了無數圈套。

為什麼要先找玉帝、如來,不直接去找太上老君?

先找玉帝,是因為孫悟空懷疑是天上的,才去找玉帝找查。找如來,是因為去玉帝那裡查找不出結果,自己已黔驢技窮,只能去問如來了,畢竟如來是取經事業的負責人。不找老君,是他不知道妖怪是老君的青牛,知道後,還不是一樣去找。


你被別人家的寵物咬了,你不起訴告他,弄點賠償花花啊?


太上老君曾經在煉丹爐里燒過孫悟空,他知道太上老君的厲害。而且太上老君在天庭地位極高,他自己去找的話可能連面都見不到。他踢倒人家的煉丹爐也是理虧的,所以找個中間人比較好辦事。


孫悟空什麼時候知道了?不是問過如來才知道的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