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_book.php.jpgYB4294519.jpg3.jpg     再見寶貝,再見.jpg     1383564890-1997789725_n.jpg2928881_L.jpg

從《漫長的告別》開始讀冷硬派推理,斷斷續續看完了丹尼斯‧勒翰的這個系列作,最後一集出版也是六年前的事了,很可惜那時候還不知道這套小說這麼好看。

從1994年的《戰前酒》,到2010年的完結篇《一月光哩的距離》,故事始終圍繞著主角們長久居住的,一個充滿幫派、槍枝、犯罪的社區,那同時是一個用文字投射的世界縮影,包含了各種社會問題,以及制度的腐敗,勒翰讓我們看見那些角落和縫隙所能藏匿的巨大髒汙,還有潛藏在這一團黑暗之中,我們應該傾力避免被毀滅的最珍貴的東西。

家庭暴力,以及對兒童的傷害,是作者長久關注的議題,也是這一個系列作的核心。看似對一切滿不在乎又嘴賤(看他們鬥嘴是讀這系列小說的極大樂趣之一)的派崔克,和美豔冷酷的安琪,一個從小動不動就被父親虐打,一個長期忍受酒醉的丈夫施暴,這一點都不是典型的偵探形象設定,他們看起來活得率性、自由、什麼都不怕,但作者讓他們各自背負數年無法說出口的傷害,讓他們替同樣失去聲音的人去抵抗和反擊。

安琪和派崔克所面對的世界,無疑代表了社會中充斥著暴力的那一邊,《戰前酒》寫顯性的家庭暴力,肢體傷害和辱罵;《黑暗,帶我走》寫被害人轉變為加害人的模糊界線;《聖潔之罪》是安琪/派崔克版的《大眠》;《再見寶貝,再見》寫隱性的家庭暴力對孩子造成的看不見的傷口;《雨的祈禱》寫得不到理想孩子的父母,和不能滿足父母期待的孩子,在自我選擇之下而犯的罪;《一月光哩的距離》主軸延續《再見寶貝,再見》的兒童失蹤案,同時也寫進了夢想與現實的兩難。這些故事都訴說了當大人無法保護孩童免於受害,當強者仗勢欺負弱者,造成的不僅僅是受害者身心的創傷,同時也是在社會的內裡劃下了一道深深的刻痕,無論是親友、獲報處理的執法人員、旁觀的鄰人,甚至是加害人本身,同樣都受到傷害,無數個暴行展現出的是社會對這種悲劇的默許:這件事是可以發生的。

而這件事是不可以發生的。

對兒少──尤其是在本應最信賴的家庭中被傷害的兒少──的保護可以視為是斷絕書中社區裡暴力惡性循環的關鍵切入點,最近在《蘋果橘子思考術》裡讀到的一段,直白地描述了這這問題:國家推動教育改革時,往往著眼於改變學校和班級規模、教師的教學技巧等等,卻常忽略了家庭同樣做為教育的場域,甚至比學校的影響力更大,而「在我們的社會,如果有人想當美髮師、拳擊手、打獵嚮導,或是學校老師,都必須接受訓練,取得國家機構頒發的證照。然而,我們對當父母的人,卻沒有這種要求。不管是誰,只要擁有生殖器官,就可以自由製造出孩子,沒有人會過問,而且家長還可以愛怎麼養孩子、就怎麼養孩子,只要沒有明顯瘀青就可以。

勒翰對此議題的沉痛提問在《再見寶貝,再見》中尤其深刻:血緣是做為父母的唯一、必要資格嗎?我們不應該主動讓更有能力、更願意付出關愛的人照顧孩子嗎?我們可以被容許使用怎樣的手段,去達成這個目的? 也許是因為曾經擔任受虐兒童心理諮詢師,第一線接觸到被害者的經歷,讓他透過派崔克和安琪的私家偵探角色,以私人的力量設法給予解答。在這一系列故事裡,描寫國家力量正面介入的篇幅並不多,雖然除了主角外,執法人員做為配角,也出現了許多次,但作者忠實呈現了一個治安敗壞的地區,最終幫助了弱者的並不是警察或律師或任何一個職業別的人,而是正直的人。他們伸出援手僅僅是出於對自己信念的堅持。

不知道勒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也是如此,派崔克曾說他不相信死刑,「『我不認為社會具備這個權力或智力。』

『我信任自己,我可以接受我的行動。我不相信社會。』

『這是什麼他媽的意思?』

我聳肩。「我信任自己,我可以接受我的行動。我不相信社會。』」

這或許反應了作者對司法和社福系統的不信任,讀的時候的確會感受到這一部分的沉重。作者曾在2011年獨立報的採訪中談到一個心理諮商個案,那成為他創作私探系列的契機之一:一個在一歲時,雙親因車禍喪命的小男孩,被一對宗教狂熱份子收養,原因僅僅是他們想要他的雙胞胎姐妹。養父母一直對他很厭惡,他的養母甚至曾在他不聽話時,用一把.357麥格農指著他的頭,說:「你想去見見上帝嗎?」未能獲得社福系統的協助,他被性侵和虐待,「當我們找到他的時候,他的情緒緊繃。他當時才八歲。」勒翰之後聽聞男孩在十七歲時行刺一名計程車司機,因此入監服刑。「他幾乎沒有機會。如果他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成長,他現在可能是一名律師或職業運動員。我的憤怒由此而生。」

丹尼斯‧勒翰的作品之所以出色,除了節奏緊湊、畫面感十足、劇情轉折充滿張力外,因為他有真正想讓讀者看見的事,因而他的故事帶有真實的銳利和冰冷,同時也有苦中作樂的幽默,和對弱者的關切。他筆下為反抗不義而採取的暴力,既痛,又溫柔,有時看似給了惡人迎頭痛擊,但他也寫出了主角們內心的掙扎:當你以自己的價值去評斷他人的對錯,你就必須不斷質疑和反省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正確。這一切都會不停耗損你自己。

我喜歡他沒有輕描淡寫扮演英雄,打了就跑,甚至在完結篇給了派崔克一個難堪的處境,讓他必須設法去決定是否要繼續走下去。

最後就引用完結篇的結尾,曾經害怕世界太銳利,不值得一個溫暖的生命降臨於斯的派崔克,說了這段很美的話:

「在九十三號公路往南開的路上,我領悟到一件事,我愛所有會帶來刺痛的事物;愛那些無時無刻駐留在我心頭的沉重壓力;愛那些一旦毀損就無法修復、只要失去就無法取代的一切。

我愛身上的重荷。」

雖然已經完結了,還是意猶未盡,派崔克和安琪,希望有一天能再見面。

 

*以下均是新版(首圖版本)書籍資料

《戰前酒》A Drink Before the War

 

作者: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

 

譯者:朱孟勳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2013/04/16

 

《黑暗,帶我走》Darkness, Take My Hand

 

作者: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

 

譯者:任慧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2013/05/02

 

《聖潔之罪》Sacred

 

作者: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

 

譯者:朱道凱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2013/09/10

 

《再見寶貝,再見》Gone Baby, Gone

 

作者: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

 

譯者:蘇瑩文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2012/08/09

 

《雨的祈禱》Prayers for Rain

 

作者: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

 

譯者:尤傳莉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2013/11/05

 

《一月光哩的距離》Moonlight Mile

 

作者: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

 

譯者: 蘇瑩文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2012/08/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