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裝備的發展上,往往湧現出不出科技感強、但又耗資巨大的武器裝備,其中美、蘇就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各種「吞金巨獸」可謂琳琅滿目。而冷戰結束後,出於對現代化作戰的新要求,美國又開始研製新的裝備以應對新形勢,B-2隱形戰略轟炸機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據悉,之所以擔當上「吞金巨獸」這個稱號,是因為在上世紀末,B-2的造價都達到了一架24美元左右,要知道,一艘航母也僅僅百億美元上下,5架B-2就能湊出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來,更抵得上近年來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的、單價僅2億美元的f35,是其10倍之多,足見這款不一般的轟炸機的價值。

而參與研製B-2的部門更是厲害,諾斯洛普、波音這種常見的航空巨頭就不用說了,就連美國最高學府之一的麻省理工學院也參與了進來,最終,多方合力之下使得B-2不僅擁有極低的可探測性,更擁有比肩常規轟炸機的載彈量和續航力,可以說只要拿出一架來,就能對付一個中等軍事強國。

也因此,這也是為什麼自B-2問世以來,所建造的總數不過20多架,因為這傢伙實在太貴了,一般的常規作戰任務根本不用它出馬。此後在歷次衝突中,B-2總是時不時的小試牛刀那麼一下,包括那次激起眾怒的事件,然後便又消失在了眾人的視野中。

當然,除卻作戰任務外,近年來B-2轟炸機也出現過幾次事故,才因此重回到眾人面前。總之,這麼金貴的武器裝備每一次亮相都必定引發高度的關注,而美國空軍將之深藏不露,也有一定作為撒手鐧的意思,是空天威懾力量的重要一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