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版塊交界處的東非大裂谷,是地球上大陸間最大的斷裂帶,被稱為地球的「傷疤」。世界地圖上作了非常清晰的標記,其不規則的三角形分布成為一座天然儲水庫,呈現出超乎想像的奇幻美景。

  東非大裂谷的底部是廣袤的原野,分布著大大小小二十多個波光粼粼的淺水湖泊,這些湖泊猶如顆顆晶瑩剔透的寶石鑲嵌在谷底,輝映著裂谷四周美麗的風光,倒映著蒼穹下流動的白雲,形成動人心魄、猶如「裂谷湖珠」般的仙境。

  坐落於東非兩大裂谷之間的維多利亞湖,是僅次於蘇必利爾湖的世界第二大、非洲最大的淡水湖。它是在1860年由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首次發現,並以當時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為它命名,延用至今。維多利亞湖內島嶼眾多,風景優美,水產特別豐富。湖中還生活著兩種龐然大物——鱷魚和河馬,乘船在湖中遊玩,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憨態可掬的河馬在相互追逐嬉鬧。

  裂谷帶上最為狹長的湖泊當推坦噶尼喀湖,它是典型的斷層湖泊,是僅次於貝加爾湖的世界第二、非洲最深的湖泊,也是非洲面積第二大湖,同時還是世界上分屬國家最多的湖泊之一。坦噶尼喀湖風光變幻無窮,其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景色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遊客,大大刺激了沿湖國家旅遊業的興旺發展。

  裂谷的南端最為壯麗的湖泊是馬拉維湖,它也是非洲的第二深湖。此外,大裂谷底部散布著基伍湖、愛德華湖、巴林戈湖、納庫魯湖等,景緻自然、璀璨奪目。


東非大裂谷,聽名字就很霸氣,不過確實很霸氣。東非大裂谷處於威爾遜旋迴的萌芽階段,也就是胚胎期,有人問威爾遜旋迴是什麼呢?威爾遜旋迴是解釋大陸的演化過程,各個大陸之間相愛相殺的糾纏史,大陸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理論。當然也不是代表現在的大陸就是古代的大陸,在演化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地殼生成,也不斷有老的地殼消亡。

先介紹下威爾遜旋迴,威爾遜旋迴有六個階段,胚胎期,以東非大裂谷為代表,幼年期,以紅海為代表,成年期,大西洋,衰退期,太平洋,終了期,地中海,閉合期,喜馬拉雅山。按這個順序很好理解,你可以看到一個大洋從誕生到消亡的大致過程

那麼,東非大裂谷底部有什麼?

enmmmm,東非大裂谷是地幔熱力涌動而形成的,說底部是岩漿也沒有問題吧??

。。。地幔熱力上涌對地殼造成拉伸張力形成了大裂谷,說不定幾百萬年後東非大裂谷已經變成了大洋了ヽ(*′?`)??,也有可能沒有了(-_-?)。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