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好現代也好現代也好,只要是傳統的中國白酒步驟都是差不多的,第一步發糧食(也就是讓糧食吸收水分,澱粉吸脹作用所以利於蒸煮的時候澱粉釋放出來),這個糧食發水的工藝每一種香型不一樣,例如說我我們醬香白酒在糧食發水的時候是熱水浸潤並翻幾次,而有的香型白酒是直接把糧食泡缸裏。第二步蒸糧食,這個步驟都幾乎一樣,差異就在於蒸糧食的時間,然後出甑攤涼到合適溫度,第三步加曲,每一種香型白酒的曲不一樣,醬香白酒屬於高溫大麴,濃香主要是中溫大麴,現在有一些廠家是中偏高溫大麴,

第四步有的是直接入窖或者說入缸發酵,而醬香白酒先堆積發酵再入池發酵。封閉發酵。

發酵時間不盡相同,醬香白酒一般30天,濃香有30天40天甚至有120天的。第五蒸餾發酵好的酒糟,取酒。基本過程都是這樣的。


古法釀酒的步驟大致有七個。下面是安徽銅陵老家酒業的釀酒流程

出窖

扮糧

上甄

接酒

攤晾

入窖

封窖


固態法小曲清香型白酒是中國蒸餾白酒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歷史悠久,主要分部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小曲清香型白酒以糧谷為主要釀造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培菌、續糟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其出率高、發酵週期短、醇香清雅、糟香突出、回味協調、餘味清爽。

一 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工藝

   1 小罐發酵生產工藝流程

  原料→浸泡→初蒸→燜水→煮糧→復蒸→出甑→降溫→下曲→入箱→出箱→發酵→蒸餾

   1.1原料:高粱、包穀、小麥、大麥、蕎,本文以高粱為例。

   1.2浸泡:將水加熱至70℃—75℃,先水後糧,待糧倒入後,扒平,夏季浸泡16h—18h,冬季浸泡18h—20h。

   1.3初蒸:初蒸前放出泡糧水,用清水洗漂2次—3次,瀝幹水後,把高粱裝入甑內,加蓋復蒸,待汽圓蓋5min,打抄一次,再蒸20min—25min,初蒸時間為25min—30min。

   1.4燜水:初蒸完成後,就轉入燜水,水量高出糧面15㎝—20㎝,邊燜水邊加溫。

   1.5煮糧:煮糧水溫需加熱至70℃—75℃,經過20min—35min左右,糧食開花率在85%—90%,用手指壓高粱粒,柔軟、有彈性,就可以撤水,待煮糧水瀝幹後,就可復蒸,也可吊甑2h—10h後再進行復蒸。

   1.6復蒸:撤水後,煮糧水瀝幹,轉入復蒸,復蒸時間以汽圓甑蓋達40min—50min,即可出甑。

   1.7降溫、下曲:出甑後,用風乾機降溫。小曲用量:夏季0.4%—0.5%,冬季0.5%—0.6%,待品溫降低35℃—45℃第一次下曲,品溫到30℃—35℃時,第二次下曲,兩次酒麴拌勻,兩次下曲完成後,根據季節氣溫調節晾牀溫度,夏季24℃—26℃,冬季28℃—32℃,晾牀操作必須在60min內完成,以減少雜菌感染。

   1.8入箱:夏季品溫降到24℃—26℃時入箱,厚度保持為12㎝—18㎝;冬季當品溫降到28℃—32℃時入箱,厚度保持在18㎝—22㎝,並四周扒平厚度均勻,以保證箱內溫度基本一致。

   1.9出箱:夏季經過24h—28h,品溫升至36℃—38℃,冬季經過28h—30h,品溫升至34℃—36℃時,即可出箱。出箱溫度不應超過40℃,出箱感官要求:有清淡的蜜甜香氣,手指壓糧食柔軟,有明顯的水解液,口嘗微酸甜。在低溫季節,當溫度達到32℃—34℃時,把周圍的冷子鏟入中部拌勻,然後把高粱堆成圓堆,周圍用草牀或麻片保溫,經過約2h就可出箱。

1.10發酵:出箱時,拌入配糟,夏季配糟用量為1:0.8—1:1;冬季配糟用量為1:0.9—1.1,當溫度至26℃—28℃時拌勻裝罐,用薄膜密封,轉入發酵,在整個發酵過程溫度控制為35℃—38℃,夏季發酵期為25d—30d,冬季發酵期為35d—40d。在低溫季節,必須對小罐缸採取保溫措施。

1.11蒸餾:當發酵期達到工藝要求時,就對酒醅進行蒸餾。上甑前把尾酒加入甑內,開汽上甑,上甑時酒醅要撒均勻。上甑要點:輕、松、勻、薄,壓汽上甑,流酒時要控制好流酒速度1㎏/min—1.5㎏/min,採用緩火蒸餾,以保證更多的呈香呈味成份,每甑按投料量的0.1%—0.2%接取酒頭,當酒接至要求時及時截尾,一般入庫酒精度在55%vol—60%vol。

  2 小麥地窖(池)生產工藝

   原料→浸泡→初蒸→燜水→煮糧→吊甑→復蒸→出甑→降溫→下曲→入箱→出箱→發酵→蒸餾

   2.1地窖(池):窖池是用青磚、水泥、石塊修建的一種發酵容器,分長形、方形,1/3在地表上,其餘在地表層,也有全部在地表層,其容量根據蒸餾設備而定。

   2.2原料:小麥、大麥、高粱、包穀、蕎,本文以小麥為例。

   2.3浸泡:小麥夏季泡糧水溫以常溫即可,浸泡6h—8h,冬季浸泡水溫為35℃—40℃,浸泡時間為8h—12h,當小麥浸泡好後,放掉泡糧水瀝幹,用清水漂洗2次—3次,直至無酸雜味後,瀝幹水分即可上甑。

   2.4初蒸:初蒸以汽圓甑蓋為準,上汽5min後,抄一次,隨後續蒸10min—15min,初蒸15min—20min即可燜水。

   2.5燜水、煮糧:小麥燜水時間短,水溫要求在50℃—65℃,當小麥破口率在60%—75%左右,用手指壓小麥,柔軟即可,一般燜水時間在10min—25min,即可撤水,煮糧水量高出糧面10㎝—15㎝即可,小麥撤水要快。

   2.6吊甑:當小麥水分瀝幹後,就轉入吊甑,吊甑時在表面撒上一層糠殼。吊甑時間為10h—16h,使糧食充分、均勻吸收水分,也可不弔甑。吊甑結束後,要在甑內邊撒入糠殼,並打抄,以防甑邊和底部糧食過爛。

   2.7復蒸、出甑:小麥復蒸時間為30min—40min,復蒸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糧食蒸爛,復蒸時間滿足後,就要出甑。

2.8降溫、下曲:用風乾機降溫,溫度在40℃—45℃時,第一次下曲拌勻,當品溫在32℃—38℃時第二次下曲拌勻。夏季用曲量0.4%—0.5%;冬季用曲量0.5%—0.6%,小曲選用兩個廠家的效果更佳,按1:1混合使用,晾牀操作在60min內完成,以免雜菌感染。

   2.9入箱:夏季當品溫在24℃—26℃時入箱,箱厚度為12㎝—15㎝,經過24h—36h,品溫在36℃—38℃時即可出箱;冬季當品溫在28℃—32℃時就可入箱,箱的厚度為15㎝—20㎝,經過24h—38h,品溫在34℃—36℃時就可出箱。

   2.10發酵:地窖的發酵配糟量大,一般在1:3.5倍—1:4倍,配糟用風乾機吹冷降溫。夏季配糟溫度在24℃—26℃,冬季配糟溫度在28℃—30℃;用糠殼調節水分、疏鬆、酸度,其用量是原料的3%—8%,但必須注意所使用的糠殼必須進行清蒸1h,才能投入生產。在入窖前首先準備一定量的酒糟作為底糟,冬季需保溫,一般在底部墊3㎝—5㎝即可。入窖前把配糟與糧食拌勻裝入窖池內,用塑料薄膜蓋好窖面,並蓋上糠殼,夏季入窖池品溫在24℃—26℃即可,冬季入地窖溫度在26℃—30℃即可,一般經過18h—24h品溫在36℃—38℃就可密窖,最高品溫不能超出42℃,封窖後每天用手把窖邊壓緊一次,連續3d,夏天發酵週期為8d—9d,冬天發酵週期為10d—12d。

   2.11蒸餾:地窖的酒醅量多,一般蒸餾採用截半酒醅的方法,一個窖池採用兩甑蒸餾,並淋出黃水與第二甑蒸餾。在上酒醅時把分離的底糟擺在表面蒸餾,出甑時作丟糟。

  上甑要點:壓氣上甑,輕、松、勻、薄,流酒時要控制好流酒速度1㎏/min—1.5㎏/min,採用緩火蒸餾,每甑接取按投料量的0.1%—0.2%的酒頭,當酒截至要求時及時截尾,入庫酒精度在55%vol—60%vol。

二 小曲清香型白酒生產措施

   1 小曲白酒釀造的幾種原料特徵:

   1.1高粱:高粱釀酒醇厚、濃鬱、香正甘冽。

   1.2玉米:玉米生香味糙,高級醇類多。

   1.3大米:大米(粳米)澱粉含量高,蛋白質及脂肪含量較少,有利於低溫緩慢發酵,成品酒較凈。

   1.4糯米:生成較多的醇甜綿柔香味微量成分。

   1.5小麥:小麥澱粉含量高,在發酵中升溫快,酒味單薄。

   1.6大麥:大麥產酒衝勁大。

   1.7蕎:蕎澱粉含量低,粗纖維豐富,在發酵中易產生糟味。

  2 生產中糠殼的作用

   2.1糠殼是一種優良填充劑,可以調整入窖池澱粉濃度,沖淡酸度,吸收水分;

   2.2在蒸糧時可減少原料互相粘著,可避免塌氣;

   2.3在酒醅中起疏鬆作用,保持糧糟柔熟不膩;

   2.4在發酵中產生一定量的糠醛,賦予白酒特殊的香味。

  3 釀酒生產中原料糊化原理(蒸糧原理)

   3.1澱粉吸水而產生膨化現象,隨著蒸料溫度的不斷上升,澱粉顆粒的體積逐漸增大,當增大到一定程度後,促使各巨大分子間的聯繫消弱達到顆粒解體的程度,這就是糊化。

   3.2澱粉通過糊化,變成可溶性澱粉和糖,同時糊化能將附著在原料的微生物滅殺。

   4 糖化(培菌)箱雜菌污染及解決方法

   4.1水黴:呈白色,高溫多濕易感染。

   4.2青黴:呈黑色,溫度較低多濕易感染。

   4.3毛黴:呈灰色,因通風不良而感染。

   4.4麴黴:呈灰黑色,因高溫、乾燥而感染。

解決辦法:應勤洗箱池,把草蓆放在太陽下暴曬或在蒸糧甑上蒸30min左右,也可採用消毒靈1:500倍清洗箱池及糖化場所。

   5 釀酒原料品種更換時,在生產中應注意:

   5.1當釀酒原料品種更換時,出率會發生一個正常的波動,當澱粉含量低的原料換為高的應降低發酵入窖池(罐)溫度1℃—2℃;

   5.2當澱粉含量高的換為澱粉含量低的應提高發酵入窖池(罐)溫度1℃—2℃。

  

三 結論

   1 小罐生產工藝產品特點:清香幽雅,入口綿甜,回味清爽;

   2 窖池生產工藝產品特點:清香馥郁,入口醇厚,回味悠長。

  小曲白酒傳統生產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發展迅速,經過多年的發展,小曲白酒在產品結構,傳統工藝創新和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目前釀酒方法可以分為兩類:釀造酒和蒸餾酒,釀造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發酵酒,這種釀造酒是在發酵終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的低度酒,比如我們熟悉的葡萄酒、啤酒、黃酒等,時間出現的較早。釀造酒工藝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廣,很多朋友通過學習釀酒知識自己在家就可以釀酒喝,比如葡萄酒、黃酒。因此,這種工藝技術非常普及,並且也十分成熟。

  第二種蒸餾酒,它的原理是在發酵終了再經蒸餾而得的高度飲料酒,有我們熟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主要特點就是酒質純,酒精度數高,這得益於它的多了一道工序:蒸餾,蒸出來的液體稱之為原漿,大部分需要進行勾兌纔能夠飲用。

  喝過酒的的朋友都知道釀造酒和蒸餾酒的口感完全不一樣,蒸餾酒的酒香氣非常濃,喝起來綿柔,爽口;而釀造酒的口感非常好,果味或者糧食味比較濃鬱,酒精度偏低,容易入口。

  那麼,通過對上面的認識,我們知道了傳統釀酒工藝的具體方法,但是有一個問題大家可能會問了:酒是如何被釀造出來的?確實,這是一個問題,不管是發酵還是發酵蒸餾模式,酒是怎麼樣釀造的呢?這裡酒龍頭要說的釀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酒麴,酒麴是整個釀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而作為具有幾千年釀酒歷史的中國,對釀酒技術做出的貢獻是發明瞭酒麴釀酒。大家知道糧食的含量大部分為澱粉,只有讓澱粉糖化纔能夠釀出美酒,而酒麴的目的就是讓澱粉能夠徹底的糖化,經過蒸餾然後成為原酒。

  酒麴中含有使澱粉糖化的絲狀菌(黴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中國先人從自發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限劣而製造酒麴,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有了酒麴,有了釀酒的方法,就釀出了今天的白酒,如今,古代制曲釀酒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以上介紹的就是傳統釀酒工藝知識,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釀造綿柔酒,在洋河,至今還堅持全流程的手工製作,從源頭的選糧開始、到制曲、到釀造環節再到藏酒等,都是純手工,而釀造綿柔就像煲湯一樣,在工藝上講究小火慢燉,所以酒體更綿柔。


到洋河看看手工班的釀酒你就全部明白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