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出生於建武八年(32)。班固出身於封建官宦家庭,又是儒學世家。班固的祖先十分闊綽,秦末漢初是樓煩土豪。曾祖父班況官越騎校尉,是拱衛京城的八校尉之一,官秩二千石。他的祖父班稚,哀帝時為廣平太守。父親班彪,是一位著名的史學家。班固幼年時就十分聰明伶俐,九歲能作文,十六歲入洛陽太學讀書。青年時更是博覽羣書,對於諸子百家的觀點,他都細心加以探討。他治學注重瞭解文章大義,而不在分析章句上下功夫。班固為人寬厚,謙虛,向來不以自己的才學過人而自恃,因而深為時人所敬慕。

漢明帝永平初年,東平王劉蒼(光武帝的兒子)任驃騎將軍,輔佐朝政,在東閣招賢納士。這時班固年僅二十餘歲,他毅然上疏東平王,希望東平王能夠學習周公輔政的做法,廣泛聽取各種人的意見,為國家廣選人才。他還向東平王介紹了桓梁,金紅,李育等六人,認為他們都是當時德才兼備的高士,應當予以重用。班固二十二歲時,父親去世,當時他正在洛陽讀書,聽到噩耗以後,遂回家居喪,並潛心閱讀父親的遺作。在遍觀《史記後傳》之後,他認為記敘得並不詳盡,於是決定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他首先大力收集資料,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改訂體例,在《史記後傳》的基礎上編纂《漢書》。他埋頭寫了五年,可是沒有料到,永平五年(62)有人向朝廷上疏,告發班固私自改作「國史」,班固因此被捕入獄,書稿也被抄去。

班固的弟弟班超聽到其兄遭受不白之冤後,立即趕到京都洛陽,上疏為兄辯解。這時,地方官也將班固的書稿送到京都,供朝廷審查。明帝看了書稿以後,非常讚賞班固的史學才華,就召他到京師任蘭臺令史,掌管宮廷的藏書,並進行校勘工作。第二年,班固被提升為祕書郎,他一邊典校祕書,一邊編著國史。接著他又寫成了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等列傳和載記二十八篇,奏上明帝。明帝閱後非常高興,命他繼續撰寫班彪未完成的《史記後傳》。當時,蘭臺藏書非常豐富,班固身居蘭臺令史之位,這為他廣泛閱讀提供了充分的條件。他可以遍觀東漢以前的所有典籍,這為他創作《漢書》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這樣,經過二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到漢章帝建初年間,《漢書》才大體完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