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 ”价“ ”质“
没想到CP值这档事出乎意料的得到不错的回响,而且还说我讲的真保守,那我只好把内心深处的恶魔呼唤出来。
 
其实我不是保守,只是我很清楚我的立场有点尴尬,但至少我认为在当初我创立 GIDER 之前,我就是如此的观念,也才期待当我做出好产品,就应该会有人愿意付出对等的价值。实话说,并非恶意讨战,实在是觉得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间点,要改变一定不可能是短时间可以达到,但起码从观念开始逐步转变吧!
 
CIMG0191  
 
我总认为当CP值的观念无法被正确使用时,只会掉入一个无穷尽的恶性循环,当你服务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只能运用低价策略来打市场时,老板只能从原料,人事费用来想尽办法降低成本的同时,你觉得你的薪水会有办法增加吗?
 
CIMG0163
 
 
 
再以我的例子来说,尤其每当我自己碰到客人讲到:咦!你们鞋子在台湾做的,怎么还要这么贵的时候,这个感触更深了。我心里真正想的是,就是因为在台湾做,我们才必须以这样的售价来支撑品牌的基本营运,我说的是基本营运,还不是赚钱,而如果你会认为在台湾做的东西就是该低价、该平价,那么你觉得你能得到好的薪水吗?
 因为师傅的工艺值得这个价,所以在生产端我的初衷就是只要师傅能将鞋做好,师傅开的价格,绝对不去砍。或许你会觉得是我傻B,你自己不砍成本要怪谁,但尤其在 GIDER 鞋子这样的商品,品质的好坏并非是新鞋时用看的就能看得出来,包含往后实际使用后的状况,这都跟制作当中的每个环节有关,我也可以砍师傅的工钱,师傅也可以照做,可能新鞋的状况看起来都一样,但使用之后的状况就很难说了。如果真是这样你能说这是师傅没做好嘛?我不认为,我会认为是当初我砍师傅工钱得到的结果,毕竟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不是吗?因此,我宁可付出师傅应该得到的报酬,只求能换来真正该有的品质。
 
CIMG0034
 
 
再往更深入一点来说,如果当市场上大家发现,做出对等“价”“质”的商品及品牌是能被接受,那么品牌及生产端就会更愿意提供好的商品,而在这两端工作服务的人也能得到合理报酬的同时,口袋里也更有本钱能够进行消费,这不才应该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CIMG0232
 
而这两篇文章归结几个重点:
1.首先还是,对等“价”“质”的概念,希望大家能用品质来决定商品的价值而非不对等的比较方式,粗俗点讲的话就是"LP比鸡腿",这是要怎么比。

2.并非强调看到是 Made In Taiwan 就要盲目支持,而是要支持好的MIT品牌及商品,支持的方式不一定非得要花钱买啦!(虽然这是最实际的方式),但我相信许多正在打造台湾品牌并且希望将制造留在台湾的朋友,一定也和我一样,有时只是你的一句话告诉我们说,很认同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这样就足够让我们有再继续前进的动力,至少我这几年来就是倚靠这个小确幸在努力著。
 
3.我也清楚这是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概念,这个优先顺序有时很难去下定论,不过只要两方都能在观念上往前进一步,总是会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站在同一个点上。
 
logo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