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和白鲢有什么区别?养殖哪个更挣钱呢?

花鲢其学名为鳙鱼,俗称花鲢、大头鱼、胖头鱼等等;而白鲢的学名为鲢鱼,鲢子、白鲢是其俗称,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头部:花鲢的头部明显要大要胖,整个鱼看上去感觉只有头部最大,而白鲢的头部较小较尖,特别是现在有一种缩骨大头鱼,这个更明显了。

  2. 看鱼的鳃:两种鱼虽然都是滤食性的鱼,但是其鳃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自然环境下花鲢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所以其鳃部的鳃耙较稀疏;而白鲢主要以浮游植物为主,所以其鳃耙较花鲢的要密不少,而且十分发达。
  3. 体色:花鲢整体来说颜色要深,头部和背部呈苍黑色,腹部呈灰黄或白色,体两侧散布有黑色的斑点;而白鲢则只是背部有一些青黑色,体两侧为银白色。
  4. 看腹棱:一般的鱼从腹部到肛门处的正中连线处都有一条硬的梗,水产学上称之为腹棱,花鲢的腹棱仅从腹鳍基部至肛门处有,而白鲢的腹棱则自胸鳍下方直至肛门,这个是最直观的分辨方法。

至于您说的养殖哪一个品种更挣钱,以目前整体市场来说,还是花鲢的市场好一些,不仅是市场价格高一些而且销量也会高很多,白鲢的话大都只是用来做鱼丸子用,而花鲢的一个鱼头就会令不少人去追捧;另外在养殖过程中,这两种鱼相对来说花鲢也会较白鲢耐养一些,白鲢对于水体中氧的变化是四大家鱼中最为敏感的,稍不留神就浮头。


(以上三张照片前两张为花鲢,后一张为白鲢)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可供您参考,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花鲢和白鲢有什么区别?养殖哪个更赚钱

花鲢和白鲢它们都是「四大家鱼」之一,相比较青鱼、草鱼,花鲢和白鲢应该更好区分。

白鲢在清水塘家这边也直接叫做鲢鱼,花鲢叫做雄鱼、大头鱼或者是麻脑壳。接下来我们来过说他们之间有啥区别:

从颜色上来看:白鲢除了背顶部是青色外,别的地方全部都是银白色的,而花鲢腹部以及两侧的鱼鳞是黑白相间的颜色。应该说这也是区分白鲢和花鲢最容易的方法。

从头部大小来看:白鲢鱼头明显的要小很多,而花鲢鱼头就比较大了。平常我们吃剁椒鱼头就是用花鲢鱼头做的。花鲢鱼头可以占到整个身体的40%,而白鲢也就只占到20%的样子。

从腹部侧线也可以看出来:白鲢腹部两侧有非常明显的侧线,而花鲢两侧的侧线没有那么明显。

白鲢和花鲢都是属于滤食性鱼类,不过白鲢主要以滤食浮游植物为主,而花鲢主要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它们在水层中也是有层次区分的,白鲢生活在水体上层,而花鲢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

要说养殖哪个效益更好,当然是养殖花鲢了。白鲢刺太多,味道也没有花鲢味道好。像清水塘家这边,现在吃白鲢的人真的很少,吃花鲢倒是很多,即便吃花鲢人家也是冲著那个鱼头去的。在我们这,白鲢大多都是用来喂黄鳝了。

从价格上来说,白鲢最不值钱,而花鲢的价格和草鱼价格差不多了。所以养殖花鲢的效益肯定比白鲢好。

大家说呢?


花鲢俗称大头鱼,顾名思义其头很大,占到整个身躯的三分之一。鱼鳞小,身躯白色有斑斑黑点。骨头多且小。主要吃它的鱼头,湖南有一道菜叫「剁椒鱼头」,原材料就是花鲢的鱼头。做出来的味道确实不错。市场上花鲢鱼头和鱼身都是分开来卖,鱼头贵过鱼身。

白鲢别名鲢鱼,全身鱼鳞小而白。骨刺非常多而且小,口感不是很好,腥味重,不适合清蒸。剁成两指宽,有油煎炸直到表皮焦黄。这种做法就不怕鱼刺多,腥味也没有。

养殖方面,两种鱼都很好养,食杂鱼类,什么都吃。不像草鱼经常玩喂草,而花鲢与白鲢可以不喂草。可心的方法是在水面养鸭,鸭子的排泄物非常适合这两种鱼。立体养殖的效益非常好。小时候记得父亲在河里捞了一些小的白鲢与花鲢放到一个小水塘里,都不怎么打理,过春节清塘时一样收获满满。主要鱼塘的淤泥肥沃,两种鱼就是吃淤泥里的生物或水面上的浮萍长大。

经济效益方面,当然可以考虑养花鲢。去过市场的人都知道,很少有卖白鲢的。这种鱼不受欢迎。江河湖泊里到处是这种鱼,不过这种鱼可以净化水质。当然一个鱼塘也不要刻意只养花鲢,从经济收益方面讲,草鱼,鲫鱼都要养。


肯定是花鲢,花鲢的肉质嫩,口感更好,鱼头也是出了名的好吃,白鲢口感差好多,


白鲢鱼不值钱,花鲢鱼很贵好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