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鰱和白鰱有什麼區別?養殖哪個更掙錢呢?

花鰱其學名為鱅魚,俗稱花鰱、大頭魚、胖頭魚等等;而白鰱的學名為鰱魚,鰱子、白鰱是其俗稱,這兩者的區別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 頭部:花鰱的頭部明顯要大要胖,整個魚看上去感覺只有頭部最大,而白鰱的頭部較小較尖,特別是現在有一種縮骨大頭魚,這個更明顯了。

  2. 看魚的鰓:兩種魚雖然都是濾食性的魚,但是其鰓部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自然環境下花鰱主要以浮遊動物為主,所以其鰓部的鰓耙較稀疏;而白鰱主要以浮游植物為主,所以其鰓耙較花鰱的要密不少,而且十分發達。
  3. 體色:花鰱整體來說顏色要深,頭部和背部呈蒼黑色,腹部呈灰黃或白色,體兩側散布有黑色的斑點;而白鰱則只是背部有一些青黑色,體兩側為銀白色。
  4. 看腹棱:一般的魚從腹部到肛門處的正中連線處都有一條硬的梗,水產學上稱之為腹棱,花鰱的腹棱僅從腹鰭基部至肛門處有,而白鰱的腹棱則自胸鰭下方直至肛門,這個是最直觀的分辨方法。

至於您說的養殖哪一個品種更掙錢,以目前整體市場來說,還是花鰱的市場好一些,不僅是市場價格高一些而且銷量也會高很多,白鰱的話大都只是用來做魚丸子用,而花鰱的一個魚頭就會令不少人去追捧;另外在養殖過程中,這兩種魚相對來說花鰱也會較白鰱耐養一些,白鰱對於水體中氧的變化是四大家魚中最為敏感的,稍不留神就浮頭。


(以上三張照片前兩張為花鰱,後一張為白鰱)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可供您參考,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花鰱和白鰱有什麼區別?養殖哪個更賺錢

花鰱和白鰱它們都是「四大家魚」之一,相比較青魚、草魚,花鰱和白鰱應該更好區分。

白鰱在清水塘家這邊也直接叫做鰱魚,花鰱叫做雄魚、大頭魚或者是麻腦殼。接下來我們來過說他們之間有啥區別:

從顏色上來看:白鰱除了背頂部是青色外,別的地方全部都是銀白色的,而花鰱腹部以及兩側的魚鱗是黑白相間的顏色。應該說這也是區分白鰱和花鰱最容易的方法。

從頭部大小來看:白鰱魚頭明顯的要小很多,而花鰱魚頭就比較大了。平常我們吃剁椒魚頭就是用花鰱魚頭做的。花鰱魚頭可以佔到整個身體的40%,而白鰱也就只佔到20%的樣子。

從腹部側線也可以看出來:白鰱腹部兩側有非常明顯的側線,而花鰱兩側的側線沒有那麼明顯。

白鰱和花鰱都是屬於濾食性魚類,不過白鰱主要以濾食浮游植物為主,而花鰱主要以濾食浮遊動物為主,它們在水層中也是有層次區分的,白鰱生活在水體上層,而花鰱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

要說養殖哪個效益更好,當然是養殖花鰱了。白鰱刺太多,味道也沒有花鰱味道好。像清水塘家這邊,現在吃白鰱的人真的很少,吃花鰱倒是很多,即便吃花鰱人家也是沖著那個魚頭去的。在我們這,白鰱大多都是用來喂黃鱔了。

從價格上來說,白鰱最不值錢,而花鰱的價格和草魚價格差不多了。所以養殖花鰱的效益肯定比白鰱好。

大家說呢?


花鰱俗稱大頭魚,顧名思義其頭很大,佔到整個身軀的三分之一。魚鱗小,身軀白色有斑斑黑點。骨頭多且小。主要吃它的魚頭,湖南有一道菜叫「剁椒魚頭」,原材料就是花鰱的魚頭。做出來的味道確實不錯。市場上花鰱魚頭和魚身都是分開來賣,魚頭貴過魚身。

白鰱別名鰱魚,全身魚鱗小而白。骨刺非常多而且小,口感不是很好,腥味重,不適合清蒸。剁成兩指寬,有油煎炸直到表皮焦黃。這種做法就不怕魚刺多,腥味也沒有。

養殖方面,兩種魚都很好養,食雜魚類,什麼都吃。不像草魚經常玩喂草,而花鰱與白鰱可以不喂草。可心的方法是在水面養鴨,鴨子的排泄物非常適合這兩種魚。立體養殖的效益非常好。小時候記得父親在河裡撈了一些小的白鰱與花鰱放到一個小水塘里,都不怎麼打理,過春節清塘時一樣收穫滿滿。主要魚塘的淤泥肥沃,兩種魚就是吃淤泥里的生物或水面上的浮萍長大。

經濟效益方面,當然可以考慮養花鰱。去過市場的人都知道,很少有賣白鰱的。這種魚不受歡迎。江河湖泊里到處是這種魚,不過這種魚可以凈化水質。當然一個魚塘也不要刻意只養花鰱,從經濟收益方面講,草魚,鯽魚都要養。


肯定是花鰱,花鰱的肉質嫩,口感更好,魚頭也是出了名的好吃,白鰱口感差好多,


白鰱魚不值錢,花鰱魚很貴好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