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葉卡捷琳娜二世

一位普通普魯士貴族家的女兒,遠嫁到俄羅斯深宮的小媳婦,通過什麼成為了稱霸歐洲、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的一代女沙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出生於普魯士的一個敗落貴族家庭。在她被選中作為俄羅斯皇位繼承人的未婚妻之後,改名為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

如果不是她13歲那年的一個偶然事件,索菲婭的命運可能與同年代的貴族小姐們沒有什麼兩樣。1742年,因為她的遠房表哥卡爾·彼得·烏爾裏希,被選中為俄羅斯皇位的繼承人,所以這位俄羅斯皇位繼承人的婚姻問題,便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鑒於和彼得的這層遠房表親關係,索菲婭成為了當時奪標呼聲最高的候選人,最後竟得到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促成了這場政治聯姻。

經過足足一年的等待,惴惴不安的索菲婭終於等來了聖彼得堡的信使,執政沙俄的伊麗莎白女皇邀請索菲婭前往俄羅斯做客,這無疑是已經敲定了這樁政治上的聯姻。

1744年1月,擔心夜長夢多的索菲婭與母親立即出發。當時正值寒冬,母女倆一路風餐露宿,於2月9日抵達了聖彼得堡。伊麗莎白女皇給予了索菲婭母女熱情的招待,皇儲彼得卻彬彬有禮的對索菲婭明言:他對伊麗莎白女皇的侍女情有獨鍾,而對索菲婭沒有任何的感情,之所以同意迎娶索菲婭,不過是為了保住他俄羅斯皇位繼承人的位子,被迫執行伊麗莎白女皇的意志而已。

彼得這番毫無遮掩的表白,對於一個憧憬美好未來的少女來說是晴天霹靂。即使是索菲婭再單純,她也知道自己成了政治聯姻的犧牲品,被「潛規則」了。

1745年8月21日,俄羅斯宮廷為彼得和索菲婭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索菲婭也正式改名為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婚後的日子對於葉卡捷琳娜來說是一段灰色的時光,丈夫彼得另尋新歡,兩人結婚五年卻一直分居,這令伊麗莎白女皇大為惱火。好在皇宮之中還有明事理之人,女侍衛長私下裡多次暗示葉卡捷琳娜,無論如何也要生下一個帝國繼承人,不然她的位子坐不穩。葉卡捷琳娜於在1754年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為保羅。

當然,幡然醒悟是一回事,生孩子又是一回事,畢竟一個人是生不出孩子的,丈夫彼得是指望不上了,那麼這位保羅王子來的就有些蹊蹺了。據說葉卡捷琳娜一生有23位情人,其中有三位非常重要,因為這三位都為葉卡捷琳娜奪得沙皇寶座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亞托夫斯基:他曾與葉卡捷琳娜生一女安娜公主(後夭折),在葉卡捷琳娜政變成功後,葉卡捷琳娜操縱波蘭,將波尼亞托夫斯基推舉為波蘭國王,即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格利高裏·奧爾洛夫:奧爾洛夫是葉卡捷琳娜次子阿列克謝的生父,一位高大健壯的近衛軍軍官。同時他的兩個兄弟也都是近衛軍中著名的軍官,是他幫助葉卡捷琳娜實現了政變,將葉卡捷琳娜推上了沙皇的寶座。

格利高裏·波將金:波將金是葉卡捷琳娜的左右手,幾乎所有的俄羅斯帝國軍政大政,全部出自波將金之手,直至他去世,波將金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二號人物。據說他曾與葉卡捷琳娜祕密在教堂舉行過婚禮。

在俄羅斯帝國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位是俄羅斯帝國的奠基人彼得一世,而另一個就是這位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帝國長達35年,在她的統治之下,俄羅斯領土得到了瘋狂的擴張,對外的所有戰爭也均以輝煌的勝利而告終。這在她之後的六位繼任者之中無人能夠出其左右,俄羅斯帝國正是因她而成為了歐洲的第一大國。

望著瘋狂擴張的俄國版圖,葉卡捷琳娜曾豪情萬丈的說道:「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但同時又因為她擁有23位情人,一生都周旋於眾多的情人之間,而且她又是靠眾多的情人,放倒了丈夫彼得而登上皇位,所以她又被稱為「絕世蕩婦」。


Если я доживу до 200 лет, вся Европа будет ползать у меня под ногами,

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這句豪言壯語來自和唐朝的女皇武則天,和英國都鐸王朝的伊麗莎白一世並駕齊驅的女皇——葉卡捷琳娜。葉卡特琳娜 (又名凱瑟琳),在成為「女王」之前是德國公主索菲·弗裏德里克·奧古斯特·馮·安哈爾特·澤布斯-多恩伯格。

她作為王儲彼得三世(彼得大帝的孫子,伊麗莎白女王的侄子)的準新娘來到俄羅斯, 在與彼得結婚,皈依東正教後,她改名為葉卡捷琳娜。直到被加冕為俄羅斯女皇。

葉卡捷琳娜初到俄羅斯,作為一個德國公主,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而彼得大帝的女兒——伊麗莎白·彼得羅夫納皇后,只關心葉卡捷琳娜的肚子什麼時候能生下俄羅斯的繼承人。丈夫不愛,宮廷中的皇后又對她虎視眈眈,身在異國他鄉,可以想像,她的日子必定不好過,可是她還是憑藉強大的毅力學會了俄語,並逐漸的獲得了皇室的好感。

彼得三世是一個軟弱無能,喜歡藝術,政治素養為零的皇帝,他對政治不敢興趣,卻喜歡以軍事遊戲和打獵為樂,對於姑媽給自己挑選的新娘,始終抱著敵對態度,和自己的情婦享樂。當然,葉卡捷琳娜也有自己的情夫,包括國王的宮廷守衛和戰鬥英雄,他們對於她取代彼得的王位起了很大作用。

葉卡捷琳娜的主要功績就是修改了法制,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資助教育事業,崇尚藝術發展,開疆擴土。在葉卡捷琳娜在位統治的近35年期間,俄羅斯總人口數量由1763年的2321萬人上升至3741萬人,無論領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在葉卡捷琳娜的統治下,俄羅斯逐漸進入強國的行列。作為女皇,實至名歸。


在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她統治時間持續了近35年,整個十八世紀後半期的俄羅斯就是她的歷史活動舞臺。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個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她在位的這些年裡,是俄國農奴制度的黃金時代,此間俄羅斯國家的土地面積擴大了67萬平方公里,打開了通向黑海和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擊敗了俄國的老牌敵人土耳其和瑞典,還和普魯士和奧地利一起瓜分了波蘭,從而得到波蘭46%以上的土地。她贊助和支持俄國藝術的發展,反對愚昧和落後,慷慨的資助哲學家和藝術家。伏爾泰形容她是歐洲上空最耀眼的明星。

早年曾讀過許多西歐啟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開明專制」的時代,她也使自己成為這一時髦的追逐者,即位之後與伏爾泰有過密切的書信聯繫,還曾資助過狄德羅。她興辦各類學校,提倡文學創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採取鼓勵的政策,取消對貿易的限制等。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強化了國家政權,將農奴制推上了發展頂峯。在她在位期間,俄羅斯在南方得到了極大擴張,沙俄勢力跨過了高加索山。俄羅斯人口由1763年的2320萬人上升至3740萬人,無論領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都是歐洲第一大國。

假如她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她的腳下,多麼的豪言壯語啊!是的,從一個普魯士貴族家的普通女兒,到遠嫁到俄羅斯深宮的小媳婦,再到雄視歐洲大陸,引得無數啟蒙運動思想家競折腰的一代女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被稱為俄版武則天一點也不過分!


說起戰鬥民族,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將「不慫」二字刻入骨血的民族。如果沒出過幾任名留青史的帝王,那簡直是辜負了這樣彪悍的血脈。不過,縱觀俄國歷史,能被冠以「大帝」之稱的,唯有兩位帝王而已。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可見兩位「大帝」是公認的站在整個民族頂端的人:一位是彼得大帝,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還有一位,是可被稱為俄版「武則天」的女天皇——葉卡捷琳娜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又叫葉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非亞·弗雷德里卡·奧古斯塔,是俄國留裏克王朝特維爾大公的後裔,德國採爾布斯特公爵的之女。1744年,出身高貴的她被俄國伊麗莎白女皇選為皇太子彼得三世的太子妃,成婚後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嫁到俄國後,她努力學習俄國語言與文化,積極開展外交工作,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和擁戴。不過他的老公可不這麼覺得,出軌發展婚外情不說,還想「休了她」。到這裡,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人生軌跡可以說與武則天驚人的相似,不過她們的應對方法可不相同。葉卡捷琳娜充分展現出了她血脈中「戰鬥民族」的彪悍天性,想威脅我的位置?去死吧!不像武則天只是搞死了小三,葉卡捷琳娜直接沖著矛盾根源去了。1762年,葉卡捷琳娜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踏過層層屍體,拾級登上王位,用「前夫」彼得三世的血繪成了頭頂的沙皇皇冠。作為孟德斯鳩的鐵粉,葉卡捷琳娜在登位之初便開始施行開明君主制,大力提倡自由主義,成立自由經濟協會,鼓勵工商業發展。積極協調地主和農民之間的關係,希望解決桎梏俄國已久的農奴問題。但是很顯然,手握大權的舊貴族地主並不買賬。作為一個弒夫上位的女沙皇,她不得不考慮自己統治是否能穩固的問題。因此只能無奈妥協,頒布一系列保護貴族地主特權的詔書,給本就緊張的農奴主和農奴之間的矛盾又加了一大捧柴火。既然國內的矛盾關係這麼緊張,那麼還是著眼與外部的領土擴張吧,在這一點上,葉卡捷琳娜絕對對得起她「北方的塞米拉米達」( 傳說中的領導了亞述王國的多次遠徵亞述女王)的稱號。她完美的繼承並發展了彼得一世的外交思想,拉攏奧地利、開戰土耳其,拿下了黑海的出海口,完成了彼得大帝想做而未做成的事情;同時為鞏固俄國在北歐的地位,趁波蘭打的正熱鬧之際,毅然出手參與了三次瓜分波蘭的戰爭,先後獲得了近47萬的波蘭領土,保障了俄國在波羅的海的利益。通過葉卡捷琳娜頗具戰略眼光的海外擴張,俄國版圖延伸到了歐洲腹地,真正成為了當時橫跨亞歐大陸的歐洲最強國。作為彼得大帝之後,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稱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用自己的雄才大略帶領俄國走向了鼎盛輝煌。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堪稱俄版「武則天」。

如果有一位女皇可以稱得上是俄版武則天,那麼毫無疑問就是18世紀的女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她和武則天一樣,都不是皇家後裔,但一步步從王妃走上了皇帝的寶座。而且葉卡特琳娜二世出身於德國但澤一個小貴族家庭,對於俄國人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外國人,成為俄國皇帝可謂難上加難。更難得的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去世時被追認為「大帝」,和改革俄國的彼得大帝並駕齊驅,被譽為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葉卡特琳娜二世年輕時因政治聯姻嫁給未來的彼得三世。但她不滿於皇后的身份,發動政變推翻親普魯士的彼得三世,被俄國禁衛軍擁戴為俄羅斯女皇。作為啟蒙時代「開明專制」的擁護者,她統治俄國三十四年的時間裡,一直執行內外有別的雙重國策。對內,葉卡特琳娜積極將啟蒙運動時期的新理念引進俄羅斯,比如她召集500名代表共同商議國事,這些代表來自俄國不同社會團體和少數族裔,從而加強了沙皇統治的合法性。她頒布貴族和城市憲章,改革俄國教育體系,得到俄國精英的擁護。她甚至想廢除農奴制,但因農奴主貴族階層的激烈反對,只能作罷,最後她任內爆發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普加喬夫農奴起義,證明瞭她改革眼光的正確。對外,葉卡特琳娜繼承了彼得大帝以來沙俄對外擴張的傳統,在東南西三個方向展開擴張,在西方,她主導了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的行動,奪取了波蘭幾乎一半的國土(47萬平方公里)。在南方,她發動第五次俄土戰爭,徹底吞併克里米亞汗國,並且移民大量俄羅斯人至克里米亞半島,讓俄羅斯獲得了黑海出海口。葉卡特琳娜在黑海的擴張戰略是今日克里米亞危機的起源。在高加索山脈,葉卡特琳娜二世派大軍南下進攻波斯帝國奪取亞塞拜然。在遠東,俄國則跨越白令海峽,向美洲擴張,佔領阿拉斯加。總之,在葉卡特琳娜二世統治下,俄國打通了黑海出海口,越過了高加索山脈,同時向歐洲腹地挺進,成為橫跨歐亞美三洲的大帝國。如果沒有葉卡特琳娜時期俄國國力的積累(1762-1798),可以想像,俄國很難面對隨後拿破崙大軍的進犯,更不用說後來的歐陸霸主地位了。葉卡特琳娜二世作為「俄國武則天」是名副其實的。

她就是葉卡捷琳娜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於1729年5月2日生於奧得河畔的什切青市(今波蘭境內)。其父親是普魯士軍隊中的一位將軍,後被封為公爵,封地是安哈爾特-採爾勃斯特公國,一個在當時的德國很不起眼的小公國,母親是德意志霍爾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1742年,13歲的索菲亞的命運開始變化。她的遠房表哥,荷爾施泰因王子卡爾·彼得·烏爾裏希,也就是俄國彼得大帝的外孫(後來的彼得三世),被他的姨媽,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選中,成為俄羅斯皇位繼承人。接著在1744年,索菲亞被伊麗莎白女皇選定為彼得的未婚妻。那一年的6月18日,索菲亞皈依東正教,改名為德國名字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並於次日與皇儲彼得訂婚,在1745年8月21日在俄羅斯宮廷舉行盛大的婚禮。婚後的生活對於葉卡捷琳娜來說並不是幸福的日子,而是一段人生的灰暗。在婚後的5年時光裏,兩人都處於分居的狀態,因而也沒有子嗣。這期間的葉卡捷琳娜整日幽處深宮,只能借讀書排遣寂寞,並由此引發了其對政治哲學類書籍的興趣,為之後的當政奠定了一個深厚的思想與理論基礎。就在第五年,為了鞏固自己的位子,在伊麗莎白女皇的督促下,葉卡捷琳娜與彼得生下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保羅。縱使生下兒子,葉卡捷琳娜的生活也並沒有因此而發生什麼改變,反而變得更加艱難。特別是丈夫彼得對她不僅沒有一絲柔情,流連於自己的情婦之間,更是對葉卡捷琳娜極盡羞辱、蠻橫無理。在這種狀況下,葉卡捷琳娜不得不對自己往後的生活開始謀划起來!葉卡捷琳娜在這一時期始終思索的一個問題就是:伊麗莎白女皇馬上就要過世,彼得繼位之後怎麼辦?1761年12月25日,伊麗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繼位,史稱彼得三世。

  1762年,在慶祝同普魯士簽訂和約的國宴上,彼得口出粗話,在眾多國內外來賓面前公開侮辱葉卡捷琳娜。二人的關係勢同水火。與此同時,奧爾洛夫兄弟加緊了在近衛軍中的串聯活動,暗中形成了一個數百人的軍官集團,準備策動政變,推翻彼得三世,支持葉卡捷琳娜登上皇位。到了1762年6月底,形勢一時萬分危急,一名參與策劃政變的近衛軍軍官被捕,政變陰謀暴露。6月28日,葉卡捷琳娜和奧爾洛夫兄弟在得到了伊麗莎白女皇在世時的寵臣拉祖莫夫斯基、沃爾康斯基公爵和帝師潘寧的支持後,提前發動政變,推翻了彼得三世,登基稱帝,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帝國有史以來的第四位女皇。而退位之後的彼得三世據說被勒死(毒死)在看守的地方。在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的統治時間持續了近35年,在她的時代,俄羅斯跨進了世界列強行列,並因積極幹預歐洲事務被稱作「歐洲憲兵」。而俄羅斯在十九世紀能夠如此強勢,多得益於葉卡捷琳娜時代奠定的基礎。


因為開疆拓土啊,所以俄羅斯只有彼得和之後的葉卡捷琳娜兩位大帝。而出生比較早的彼得是1672年生人。看看清朝這邊呵呵,原來整個西伯利亞和遠東都是明朝的,結果被康熙一紙尼布楚條約將北方割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