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通常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抒情散文,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另一種則是記敘散文。我以為,在記敘散文中也應該再分為兩種:一種是純記敘的,再如朱自清的《父親的背影》,講述了一個父親的「愛」。再一種則是在記敘中以議論、評論為主。像魯迅先生的散文,在文字中就常常夾雜著「匕首和投槍」。那麼,怎麼看待巴金老人的散文呢?

如果說當年,巴金在《家》、《春》、《秋》中,通過對一個家族的描寫,在男歡女愛乃至風花雪夜中襯托出良知和人性的話,那麼,在老人的散文中,則是用經歷、用苦難、用血和淚、用生命來來直接呼喚人性和良知了!《隨想錄》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迴響……

轉眼,十幾個年頭過去了。巴金老人同他的《隨想錄》都已經成為了往事……

今天,這本用血和淚「鑄就」的散文集還會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多少記憶呢?還會再次觸動人們的靈魂、引起人們的共鳴嗎?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肯定會有很多人沒有忘記巴老、沒有忘記他的《隨想錄》。


《隨想錄》堪稱一本偉大的書。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經驗來傾心創作的。沒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沒有對完美人格的追求,沒有高度嚴肅的歷史態度,老年巴金就不會動筆。他在《隨想錄》中痛苦回憶;他在《隨想錄》中深刻反思;他在《隨想錄》中重新開始青年時代的追求;他在《隨想錄》中完成了一個真實人格的塑造。所有很喜歡。


名人的作品,大多數人都喜歡。尤其是他的小說更受歡迎如:家、春、秋、霧、雨、電。並被翻譯成各種語言版本,行銷全世界。


非常非常不錯!


看不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