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由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2018)發佈會”在京召開,發佈《中國企業精準扶貧50佳案例(2018)》和《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分領域案例(2018)》,共收錄80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該成果是國務院扶貧辦聯閤中國社科院打造的當前國內最權威、最全面、最專業的企業精準扶貧案例研究成果。

  擺脫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不能容忍羣體性、區域性貧困長期存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號角。實現全面小康社會,貧困問題是突出“短板”。如何把中國存在幾千年的貧困現象徹底消除,不留隱患,輕裝前行,不僅政府要發揮主體作用,更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攻堅。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作爲市場主體的各類企業,在參與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資金優勢、產業優勢、人才優勢、渠道優勢、信息優勢、管理優勢等,圍繞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重點,積極創新企業扶貧方式,在電商扶貧、旅遊扶貧、消費扶貧等新業態積極探索,卓有成效,精彩紛呈。

  國有企業成爲社會扶貧的主力軍。國有企業作爲共和國的長子,肩負起了脫貧攻堅的歷史責任,積極開展產業扶貧等,加大投資建設力度,改善貧困地區公共產品服務保障和基礎設施建設;認真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目前96家中央企業定點幫扶246個貧困縣,佔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41.6%;設立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金和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181.86億元,累計投資項目近百個,投資額140億元,覆蓋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有企業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講政治、顧大局、真扶貧、扶真貧,精心組織,傾情幫扶,效果明顯。

  民營企業成爲社會扶貧的新品牌。2015年10月,國務院扶貧辦與全國工商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一道啓動了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組織動員民營企業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方式,對貧困村、貧困戶進行精準幫扶。目前已有7.64萬家民營企業幫扶了近5萬個貧困村,755.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受益,有效地推動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落實落地,實現了助力脫貧攻堅和企業轉型升級的雙贏,體現了民營經濟的社會擔當。“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已成爲社會扶貧的新平臺和新品牌。

  外資企業成爲社會扶貧的新力量。作爲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一些外資企業積極響應中國政府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異軍突起,迅速調整工作重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主動對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比較突出的幫扶成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國務院扶貧辦要面向全社會廣泛宣傳爲脫貧攻堅作出突出貢獻的典型案例,爲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營造良好氛圍。爲加快推進這一工作,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委託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開展了“企業精準扶貧案例研究”,歷經案例徵集、實地調研、案例初篩、專家評審、張榜公示、案例編寫六個階段,一年多時間,在全國範圍內各類企業中評選出80個企業精準扶貧最佳案例,以此形成《中國企業精準扶貧50佳案例(2018)》和《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分領域案例(2018)》。這兩本案例集對2018年企業扶貧的實踐進行了總結和提煉,對50家優秀企業及分領域30家企業的扶貧做法進行了系統呈現,希望通過樹立典型引領導向,營造濃厚社會氛圍,凝聚強大攻堅合力,能爲更多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提供工作指引和參考。

  脫貧攻堅事關困難羣衆幸福生活,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參加6個地方代表團審議,“脫貧”是必談話題。在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着重強調,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正是最喫勁的時候,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要求全黨、全社會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鬆、整治問題不手軟、落實責任不鬆勁、轉變作風不懈怠,確保如期打贏、切實打好脫貧攻堅戰。3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1月1日起至2022年底,對企業用於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建檔立卡貧困村的扶貧捐贈支出,按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據實扣除;對符合條件的扶貧貨物捐贈免徵增值稅。這一重大利好政策的頒佈,立即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好評如潮,意義深遠。通過調節稅收政策槓桿,以點帶面,示範推動,形成激勵企業參與脫貧攻堅的強大原動力,進而帶動社會各領域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扶貧捐贈事業的深層次改革,迎來企業和社會扶貧的春天,進而推動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的最終形成。

  面臨新的扶貧形勢,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更加需要企業家的擔當精神、創新精神以提升脫貧質量;更加需要各類企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以夯實基礎;更加需要企業立足主業、發揮自身優勢、對接市場以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更加需要社會各界以“但願蒼生俱飽暖”的情懷腳踏實地爲民造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幹實幹,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久久爲功。我們真誠希望通過推出“企業精準扶貧案例研究”案例集,宣傳一批可學、可複製、可推廣的企業扶貧典型案例,進一步動員更多企業積極履行新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推動扶貧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新突破、再創新輝煌,爲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而努力,並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嵐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