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连日来跟踪报道广州市客轮公司“减少2元广州水巴班次,增加珠江日游”,受到读者广泛关注。南都NDX实验室发起的“减少2元水巴班次,增加30元珠江游,你怎么看?”调查,已有2576位网友投票,其中2450票反对,反对占比95%。

日前,南都记者查了广州市客轮公司过去公布的水巴运营成本监审报告运营数据以及近五年的财政补贴情况,水巴从2013年起获得市财政资金补贴,用于发展水上公共交通,但从广州市交通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近两年水巴的日均客流量变化不大,且在全市的公共交通客流量占比降低。

珠江日游轮船驶过广州塔。

水巴年年亏本,运营“账本”不公开

参与水巴调研的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和部分网友都提出,水巴要减少2元的公交性质班次,增加珠江日游,需要有数据支撑,包括客流量和运营情况。但连日来客轮公司方面并未就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记者查询发现,近年客轮公司没有公开运营情况。而南都记者翻查了2013年10月广州市水上公交票价调整听证会前公布的成本监审数据:2010-2012年水巴营业收入1153万元、1039万元、972.6万元;营业成本分别为3122万元、3315万元和3542万元;年亏损分别为1969万元、2276万元、2570万元。

数据可见,2010-2012年,水巴营业收入逐年下降,成本逐年上升,导致亏损面扩大。2013年水巴票价在听证后有所提高,在市区范围内航线基本为2元/人次,与常规地面公交票价保持一致。

当年关注水巴票价调整的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科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指出,水巴一直在亏损,但运营账本并没有详细向社会公开,存在运营不透明的问题。此次水巴的主要航线减少班次,同样希望能向公众公开相关数据。

广州塔码头,珠江日游船靠岸,游客准备上船。

每年补贴2000万,用在哪了没公开

南都记者查询到,2013年起水上公交每年获得市财政资金补贴。

原广州市交通委员会2013年至2019年的部门预算显示,2013年起市财政对水上公共交通给予运营补贴。2013年补贴为1400万元,2014-2017年、2019年每年补贴2000万元。2018年部门预算账本没有单列水上公交补贴金额,市财政局提供提供给南都记者的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公交行业营运补贴49.8亿元,包含常规地面公交、地铁票价优惠补贴、水上公交运营补贴、村村通客车。

2019年水上公共交通运营财政补贴首次列入了部门预算绩效考核,年度考核目标为“通过开展水上公共交通运营财政补贴工作,主要达到如下目标:1.水上公交航线里程达到50公里;2.水上公交年客运量达到1400万人次;3.市民满意度达到80%。”

水巴补贴资金怎么花?2013年起五年内,只有2016年市交委部门决算账本单列了水巴补贴:全年财政补贴2147万元;其余4年(2018年部门决算未公布)只有公共交通运营补助方面支出合计数,没有单列水上公交补贴。

水巴每年获得的补贴资金用途是否需要公开?

公交客运量逐年增长,水巴客流量占比逐月降低

日前,客轮公司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水巴航线的优化调整主要是基于对客流情况和出行需求的分析。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多样,地铁、公交和水巴均可,而对S2线(天字码头-海心沙)客流的分析发现,乘坐该航线的很多都是游客,因此只保留每天对开四班通勤班次。

谭国戬指出,某个线路的通勤乘客比例少,一方面可能是需求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线路和时间间隔的导致的,比如如果将航线延长到金沙洲或者番禺,让西南片区的居民乘坐水巴到天字码头或广州塔、海心沙上班,或将缓解高峰线路的交通压力。

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广州交通运输月报,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时间段内,水巴日均客流量在4万-5万人次之间,年平均客流量约为1551万人次,基本能满足财政项目绩效考核目标要求。

但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水巴全年客流量平均占比0.27%,2019年1月占比0.24%,表明水巴客流量在全市公共交通客流量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广州城市公交客运量逐年增长,水巴客流量不变或因班次减少,水巴的客流量占比下降趋势或更明显。

天字码头入口只有一个简单的公告牌提示航线变更。

人大代表:

水巴拿了财政补贴,不能弱化公益性

“一边拿着政府财政资金补贴,一边减少水巴班次、客流量萎缩,是说不过去的。”曾德雄指出,对于一家市场化企业而言,经营调整考虑经济效益无可厚非,随着生活习惯改变,客流流向地铁是趋势,水巴线路和班次确实需要优化。但是,对于享受财政补贴的公交项目,“即便是每年2000万的补贴还补不了亏”,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考量公共利益。

曾德雄强调,按照当年广州市财政资金安排的精神,是将水上公共交通发展成为我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方式,而水巴面临每年扩大的亏损,所以予以资金支持,“也就是说这笔补贴是为了发展公益性的客运服务的”。但是,如果水巴要减少班次,发展珠江日游,“那就是市场行为,将导致其公交属性弱化;是不是还继续拿补贴呢?如果市场调查结果是水巴出行需求少,那是不是还要再继续投入财政资金呢?”

曾德雄建议,主管部门需要对水上公交做出综合研判,政府支持公共交通项目应该从使用者需求出发,优化线路,为真正需要水上交通的乘客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赵安然 钟丽婷 李文 实习生聂佩文

摄影:南都记者谭庆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