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上了诚品51期的电影课(闻天祥老师),我慢慢能从另外一种角度看电影。说不上来,但是上完课之后看电影的感觉不一样了,觉得电影不在只是娱乐,它是一种艺术。

前几天和朋友看了很红的《控制》,反应很慢的我有些地方没跟上,脑袋有点打结,总觉得还没消化完,心里还有什么东西没沉淀下来。跟朋友在电影结束后讨论心得,他讲他的,我讲我的,似乎没什么交集,讲著讲著好像非得理出个谁看懂了、谁没看懂。

回家的路上,我就在想:我真的没看懂吗?

后来我又去看了刚上映的《星际效应》,这次我想一个人看。

晚上近十点开演,看完已经半夜了。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吹著凉风,穿过我身上披著的黄色长版针织外套,有点寒冷。而我眼眶是红的,泪刚刚在电影院里擦了,只是好像还没流完。默默地走在寂静的人行道上,我抬头看刺眼的路灯,心想那黑暗的天空另一头,到底有没有未知的星球?到底,未来的我或是未来的某个人有没有透过异次元看看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如果目前为止都没有人经验到「真正」的异象,那是不是表示我们人类的所有想像仅是想像?还是未来的人(或外星人)放弃了我们?或者他们认为一切顺其自然才是对这个世界最好呢?

电影中有个星球的一小时是地球的七年,当主角回到太空梭看到女儿留给他的影片时,女儿已经变成成熟的女人了。很多人在这时都鼻酸了,是因为时间不可逆的悲痛。其实,当我们年老的时候看以前,或者我们在更高的至高点看现在的时间,何尝不是这种感觉呢? 虽然这么说似乎很八股,但我又再次深刻体会到「活在当下,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即使我们在生命终结时没有留下什么东西,也不是什么伟人,但是来到这个世界,就必须有不虚此生的觉悟和行动力才行。

而我又想到了主角对女儿说的一句话「父母的存在都是给儿女怀念的」。我从高中就离家住宿,大学到北部求学、在台北就业,离开家里已经有十多个年头,我能想像我的未来如果不是遇到同乡的另一伴,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久住在高雄。而我的父母也是。他们出社会之后就离开父母了,把孩子养到十五岁,孩子就离开家了,他们又变成了单独的个体。而未来直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上,孩子都不会长久在他们身边。人,到头来还是孤独的面对人生啊......

电影中讲到有一种东西是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那就是「爱」。我认为最深、最长久的爱就是「亲情」,但是我们这一生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在同学、同事身上,而讽刺的是,他们最有可能是你生命中的过眼云烟;但是对于最爱的家人,我们却花最少的时间在他们身边。这是一种不可抵抗的残忍吗?

 

我要认真过生活,希望未来的我不要对现在的我失望。

我也再次思考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到底出去打拚和陪伴家人之间有没有平衡点?

 

我的心得可能和多数的影评不太一样,是非常个人的。我发现电影没有所谓的答案,就如每个人看小说都有自己的解读,如果每个人都想挖掘出作者真正的意念,那我想作者一定会觉得很无聊又失望。文学或艺术最令人兴奋的,就是每个读者自己独一无二的解读。电影的意义是由导演和观众共同创造出来的,所以没有谁对谁错,没有谁看不懂谁看得懂。百花齐放才美,对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