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滬深300ETF的大額分紅成爲華泰柏瑞位居分紅榜前列的主要因素

《投資者網》宋鴻

能賺錢、會分紅。暖春行情之下,業績優秀的基金積極分紅,幫助投資者落袋爲安。

Wind統計,截至3月11日,今年以來共403只基金分紅。爲了尋找會賺錢、高分紅的佼佼者,《投資者網》以2018年底的份額測算,得出目前市場分紅最高的基金產品和基金公司,其中,華泰柏瑞基金以7.79億元的高額分紅位列基金公司分紅總榜第8。

旗下滬深300ETF派息歷年最高

據瞭解,華泰柏瑞之所以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與旗下滬深300ETF的大額分紅分不開。

圖片 1.png

根據基金1月10日發佈的收益分配公告,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本次分紅的方案爲每10份收益單位派息0.59元,是2012年成立以來金額最高的一次,作爲規模、份額和交投活躍度均位列同類第一的3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此次分紅也被認爲是一次“大手筆”。

在大手筆分紅背後,A股市場的春季行情使得資金對ETF熱情不減。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9日收盤,華泰柏瑞滬深300ETF(510300)一季度日均成交金額14.84億元,接近去年日均成交額7.95億元的兩倍,在同類ETF產品中遙遙領先(數據來源:wind)。

對此,業內認爲,一些藍籌類寬基ETF和行業ETF有望成爲2019年表現最好的品種。寬基ETF的投資優勢明顯,一是覆蓋廣、流動性好,在市場低位時配置價值突出;二是對應的指數衍生品豐富,投資策略更加多元。

據悉,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作爲滬深300股指期貨開發交易策略的現貨替代標的之一,投資者除了可根據一、二級市場折溢價進行套利外,也可以採用股指期貨套利策略賺取額外收益,所以這類品種才格外受到資金關注。

主被動投資各領風騷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國內首批發行ETF的基金公司之一,華泰柏瑞基金公司以其穩定的業績、鮮明的特色、嚴格的風控在業內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

截至2018年底,華泰柏瑞旗下擁有57只公募基金、多隻專戶和QFII投顧賬戶,產品線已覆蓋ETF、主動量化、主動股票和混合、QDII、債券、貨幣市場基金等類型。剔除貨幣基金與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的資產淨值爲649.46億元,行業排名23/130;股票投資方向的資產淨值578.77億元,排名10/121;持有A股市值541.92億,排名9/127(銀河證券)。

主動投資方面,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2018年12月底數據統計,華泰柏瑞近五年旗下股票基金算術平均股票投資主動管理收益率近60%,行業排名14/68,接近行業前20%水平。而據海通證券統計,華泰柏瑞旗下權益類基金去年的年度整體超額收益排名17/109,最近三年超額收益排名16/97,最近五年超額收益排名17/68,均位列行業前四分之一水平。

被動投資方面,作爲業內ETF的領軍者,華泰柏瑞基金保持着13年無差錯運營記錄,去年年底管理的權益類ETF規模達376億元,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公司不僅擁有市場上最大的滬深300ETF,此前還發行了市場上最大的 SmartBeta ETF、也是業內首隻紅利主題ETF——上證紅利ETF,成立以來指數投資團隊的業績和品牌屢獲權威機構認可,是兩屆“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四屆“年度指數型金牛基金”、七屆“指數型金基金獎”和“基金業20年最佳指數和量化基金管理人”的獲得者。

專業投研實力保證

除了共同配合、專業分工,華泰柏瑞基金對投研團隊的選拔標準和要求也非常高。

據悉,華泰柏瑞的量化投資團隊成員擁有海外知名金融公司的實戰經驗和世界一流高等學府的學歷背景,具有量化投資不可或缺的堅實金融工程功底和豐富的海外投資經驗,熟悉包括A股和港股在內的亞洲市場。同時公司爲量化投資團隊配置了國際頂尖的優化器、風險模型、程序化交易系統、數據供應和信息技術。

目前公司團隊旗下已擁有滬深300風格、中證500風格、創業板風格、全市場風格、港股通量化及投資風格對標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的9只主動量化基金,並有2只對衝策略量化基金。截至2018年末,公司主動量化基金規模122億,排名行業第一(Wind)。

而在權益投資方面,華泰柏瑞基金主動權益團隊已形成了一套獨有的研究體系:一是着眼於長期,以獲得相對較長時期的收益作爲主要目的;二是精選個股,通過對上市公司的深入研究,精心選擇重點持倉股票池,力爭獲取超越指數和同業的回報;三是價值發現,“價值”並非是投資傳統意義上的價值股投資,而是通過大量研究、尋找存在價值預期差的公司。

與此同時,公司的固定收益團隊優勢突出,團隊經驗豐富、風險管理能力全面,旗下純債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以其穩健的業績受到了專業投資者的認可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固定收益類基金整體2018年度超額收益和絕對收益在106家可比基金公司中排名均爲第一(海通證券)。(思維財經出品)■

聲明:投資者網&思維財經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