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中外的軍事史上不乏有這樣的精彩案例。準備進攻的一方,在展開行動之前先使用一些手段來迷惑對手,以達到隱藏己方的真實意圖,誘使對手做出錯誤判斷的目的。而這些手段的成功與否,也往往和整場戰役的最終結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樣的案例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聲東擊西,近代戰爭史上的諾曼底登陸,和楚漢爭霸期間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都可以說是對聲東擊西的完美理解和精彩演繹。

動須相應是圍棋十訣中一條有關於進攻的格言。它的含義主要是教導我們在對局時要有全局觀念,不可盲目的實施手段,這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倒確實是與軍事上的聲東擊西有著相似之處。但如果向更深處延伸來思考,就可以發現這兩者之間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

與軍事上的計策大多可以歸為陰謀不同,圍棋棋盤上的較量則是不折不扣的陽謀。例如,軍事上聲東擊西的目的在於欺騙和矇蔽對手,以便為自己下一步行動的順利開展創造出有利條件。而在圍棋中,對局者就不能抱著欺騙對手的心態來對局了。

棋盤上每一個戰略目標的達成都是與良好的戰術執行分不開的,而在確立了目標之後,先做好準備工作,為達成最終理想打下基礎,也就是動須相應這句話的最深刻意義所在。

古人云:欲速而不達。凡是在處理事情時,有急於求成心態的人,事情最後的發展一定都不會太好。下棋其實也是一樣,即便你的戰略理想十分宏大美好,在實施時,也還是離不開細緻的戰術執行。否則,再良好的願景恐怕也只會是鏡花水月,難有成為現實的一刻。

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常常會和我這樣提起一句話——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少年時的我雖然還不太理解個中深意,但也聽了媽媽的話,把它寫在了自己的記錄本上,奉為座右銘。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和對圍棋理解的加深,我還體會到,這句話用在棋盤上似乎也是十分貼切的。與生活一樣,我們在棋盤上所看重的目標,相信也不會有那一個是可以信手拈來的,在對此展開追逐的過程中,勇氣與細膩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慢慢的,我懂得了細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而只有對細節追求完美,做好相關準備的人,纔可以收穫一個完美的結果。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想創業,但是又暫時沒有相應的能力和條件,那麼這個時候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努力學習,讓自己的能力予以提高,同時多多積累相關方向的人脈資源,為未來的創業打下基礎,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動須相應」

最後讓我們再回來聊聊棋盤上的事兒,經常會有朋友要我判斷他的棋力已經到了何種水平,有的還甚至要求我說出其具體的段位。說實話,在以前這實在是一件令我抓狂的事情。

而經過多年來的總結,對於這樣的要求我已經有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經驗,也可以說是竅門,在此開放版權廣而告之,也好為棋友們自測棋力,提供一個參考。

這個小小的訣竅,其實有重要的一條就是看您在開劫前是不是會先數劫材,如果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劫開起來再說的棋友,恐怕其實力還很難超過業餘二段,如果是數過劫材再開劫的棋友,其實力至少要提升一段,而如果在發現劫材不利後,懂得先去他處製造劫材的棋友,基本上已經有了業餘五段的實力,也算是跨入了業餘高手的行列。

上述的棋力自測參考,雖不能說是十分嚴謹準確,但也應該會有一定的道理,謹供棋友們娛樂與思考。

如果說有應而動是一種周密,那麼無應而動就是一種莽撞了,這兩者之間體現出的不僅是棋力差距,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是人生境界上的差距。

棋如人生,動須相應的道理,或許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到體現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