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句古話:「伴君如伴虎!」歷代知識分子為了理想和信念投身科考、委身政治,他們中的佼佼者得以登入朝廷,進入國家最高統治機構。他們擁有著巨大權力,同時也面臨最大風險,皇帝老兒一不高興,怒火中燒,大叱一聲:「斬立決!」便是人頭落地。更有一些殘酷的暴君還要看點「真人秀」,使出各種刑法折磨罪臣,獲得變態的精神滿足。這時一些「有經驗」的大臣看勢不妙,就會拔出一粒紅色的朝珠,吞下自盡,以免受辱。這粒紅色的朝珠就是傳說中的「鶴頂紅」!

【著名影視劇《還珠格格》中,香妃被賜毒「鶴頂紅」自盡。】

這鶴頂紅究竟是啥玩意,真的有如此大功效,簡直匹敵氰化物!其實,鶴頂紅就是不純的砒霜。純凈的砒霜是白色的,在古代,由於提取工藝較落後,所以體現出紅色,類似丹頂鶴的頭頂,故而得名。

砒霜的威名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這是一種再經典不過的毒藥了,它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

,毒性很強,致死量僅為0.1-0.2克,已經接近氰化物了,實在是古代「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良藥」!

正因為它毒性如此之大,所以我國古代用古神獸貔貅給其命名,砒霜就是猛烈的白色粉末的意思。

【某土豪胸口,貔貅的紋身。】

砒霜毒性雖堪比氰化物,但微溶於水,間諜特工們使用不便。將氰化物加到飲用水或飲料裏很難看出,但砒霜加入水裡會有沉澱,無法迷惑受害人。因此古代只能作為慢性毒藥,或者加入到食物或熬製的中藥裏。

中國歷史演義裏最有名死於砒霜的莫過於《水滸傳》中的武大郎,潘金蓮就是將砒霜摻入葯中毒死了他。此外還有東漢年代,跋扈大將軍梁冀將砒霜摻到餅裏,毒死了漢質帝。

【潘金蓮:大郎起來把葯喝了。】

中藥理論中有一條「以毒攻毒」,傳說砒霜在治療很多病症,尤其是梅毒,特別有效。明清兩代就有很多皇帝、風流名人對此很受用。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這當然有一定科學道理,但風險太大,可複製性存疑,只能祈求自己運氣足夠好,遇到的是神醫而不是庸醫了。

砒霜之所以有毒性,實在是含砷的緣故。在元素週期表裡,砷在磷下面,算的上是磷的小弟,砷的很多化學性質都和向它大哥看齊。前面磷的篇章裏,我們多次提到磷元素在人體內所起的作用,磷元素參與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環等等都是人體的基本反應,磷元素還是DNA的中藥組成部分。而砷進入人體之後,雖然能力還未修成正果,卻非要越俎代庖,摻和它哥的事業,人體全被它弄亂了,這就是砷中毒。

【幽默畫,右邊的砷元素取代磷元素進入DNA,引起了正常DNA的驚慌。】

《水滸傳》中,「鄉村法醫」何九叔用了一根銀針來判案,很多古裝影視劇中,也會看到類似的情況,銀針是否變黑成為化驗食物是否有毒的重要方法。實際上,真正跟銀反應的是硫,生成了黑色的硫化銀。古代的砒霜往往不純,其中含有很多硫磺,所以能被銀針檢測出來,跟砷反而關係不大。

【純凈的砒霜是這樣的白色,英文也叫:「White arsenic」(白砷)。】

我們把視野再拉到西方,拿破崙第二次戰敗,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最終慢性中毒而死。現代科學對拿破崙的屍體進行化驗,發現他的體內有很多的砷,所以有人推斷他是被人下了砒霜毒死,其實不然。

當時的西方世界流行塗上綠色的牆紙,其中的顏料是用一種叫做巴黎綠的物質做的。巴黎綠的成分是乙醯亞砷酸銅,顏色特別鮮艷,而又成本低廉,所以大受歡迎。巴黎綠也被用來做染料,很多貴婦人的衣服都以這種鮮艷的綠色為榮。拿破崙也不例外,雖被流放,皇帝的範還是要有的,他的屋子也是全部塗飾了這種綠色牆紙。

但在當時的科學技術條件下,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空氣潮濕的時候,顏料裏的砷元素會不斷揮發出來,形成砷蒸汽,在這樣的屋子裡生活,慢性中毒幾乎是必然的,拿破崙當然也不能倖免。

【臨死前的拿破崙。】

說起這巴黎綠,也算有點來歷。1775年,我們的老熟人——可愛的舍勒發明瞭一種綠色顏料亞砷酸氫銅,被稱為「舍勒綠」,它迅速取代了古老的銅綠。然而「舍勒綠」的耐久性欠佳,巴黎綠就是「舍勒綠」的改進版和升級版。

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拿破崙是被舍勒「謀殺」的?

【拿破崙:大郎,咱們矮子跟砷元素有仇嗎?】

小測試:

1,砒霜的成分是( )

A) 三氧化二砷

B) 五氧化二砷

C) 四硫化四砷

D)三硫化二砷

2,銀針探毒的機理是銀和( )反應

A) 硅

B) 砷

C) 硫

D)硒

3,拿破崙死於( )

A) 砒霜

B) 氰化物

C) 蓖麻毒素

D)巴黎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