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一直是孩子們和家長頭疼的學科,這很有可能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盲區和誤區。

數學學習並沒有那麼恐怖,我們可以應用許多方法促進孩子學會怎麼正確地學數學。

有些孩子天生不適合學數學嗎?

?

有好多家長說孩子數學學不會,甚至連老師都拿孩子的數學沒辦法了。

也許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太合適學習很抽象的高等數學。

但是除極個別很特殊的孩子外,所有人都是可以學好初小階段的數學的。

因為初小階段的數學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即使抽象思維能力有些不足,初小階段的數學知識也都是可以藉助於具體場景和物事來完成思考的。

數學學不好的孩子,他們有兩個共通的特點:

1. 上課經常神遊,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難集中注意力;

2. 做作業時經常憑感覺拿題目中出現的數字來湊算式。

第一個問題說明他們很難進入到上課的情境中去完成思考,

第二個問題說明他們很難進入到書面問題的情境中去完成思考。

這兩個問題,指向的其實都是同樣的能力要求——主動思考的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數學學習有什麼特殊性

?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知識分成了三類:社會知識、物理知識、邏輯-數學知識 。

· 社會知識是通過社會性活動進行傳遞的知識,如風俗習慣、語言等等。

· 物理知識是可以通過觀察和感知得到,客觀存在的知識。比如物體的顏色、重量等等。

· 還有一些知識,是不能通過觀察和感知來直接獲得的,而必需經過人的心智活動才能創造出來,這類知識就是邏輯-數學知識。

通俗來講,物理知識和社會知識是可以通過體驗和記憶來完成絕大部分學習任務的。

但數學的學習則必須通過構建一個屬於個體的邏輯框架,再用這個框架去解釋和解決更多問題。

所以數學學習有別於其它學科,學習英語可以通過不斷地背誦和記憶來學習,但數學不行,它必需通過學習者本身的自主思考,才能形成自己內在的邏輯結構。

大家經常會對一個現象有所疑惑:

有部分女孩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成績特別好,每次考試幾乎都是接近滿分,但上初高中後,數學卻一年比一年差,顯現出男孩更擅長學習數學的現象。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在於女生更容易養成一種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通過記憶和模仿來學習。

小學階段數學概念相對較少,且關係不複雜。只要肯花時間和精力,完全可以通過記憶和模仿很好地完成數學作業和考試。

但到了中學,隨著數學知識難度越來越大,關係越來越複雜,這種通過感性認識的方式就會顯得越來越喫力,只有運用理性思維才能更輕鬆和準確地解決問題。

所以,雖然小學階段的數學,絕大部分都圍繞在數理計算的基礎知識上,但更重要的,是要以它們為載體,完成孩子們從感性認識世界到理性解決問題的發展任務。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一下感性認識世界和理性解決問題的區別。

8個豆子排兩排,一排稀疏,一排緊密。如果你問三、四歲的孩子哪一行多一些,絕大部分都會告訴你第二行的豆子多,因為他們通過感性來認識世界。而會理解計數的孩子則構建起了數量的概念,就有了一套理性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記憶和模仿無助於孩子們發展理性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孩子們除了掌握計數、運算、測量、幾何、和統計的相關知識,以及學習的興趣外,同樣重要的是理性思維能力的養成:

1. 養成大膽推測、嚴謹求證和推理的思維習慣;

2. 建構起一個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思維框架和能力:包括觀察、理解和定位問題的能力;分析和制定策略的能力;按預定策略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檢查、驗證和評估的能力;

3. 能將身邊的事物與數學產生聯繫,並能夠選擇合適的數學語言(算術的、代數的、圖形的、概率的等等)對其進行描述和簡單建模。

這些習慣和能力是數學的核心,小學階段是從無到有的一個階段。從無到有永遠都是最困難的階段,但同時,它也是建構思維習慣的關鍵階段。

一旦養成不良的思維習慣——通過記憶和模仿來解決數學問題,將是非常難以改變的。而這在很多女孩子身上比較容易出現。因為女孩子比較溫順、聽話,想要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績,所以作為女孩子的家長可能就需要特別注意一下,不要讓孩子暫時的好成績矇蔽了自己的眼睛。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培養理性思維呢?

家長介入式學習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不是指責式、監督式,而是探討式的關注。

這對於家長而言也是一個挑戰,因為最有效的介入式教育要求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使用恰當的方法,否則家長的介入可能適得其反。

編程學習助力

家長介入式學習往往非常佔據家長的時間和精力,一天疲於工作回家還要耐心、細心地輔導孩子學習對許多爸爸媽媽來說也是一種挑戰。這時可以採取藉助其他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幫助提升孩子的數學學習成績。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對編程的學習。

為什麼編程和數學的關係那麼密切?

首先,編程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數學抽象概念。對於許多孩子來說,數學概念太抽象、離生活太遠,不好理解。但是在編程的過程中,抽象的數學概念可以被轉化為看得見的、具體的圖像。

比如,在編程的過程中,孩子對於小數和分數會有更直觀的理解。將代碼中的小數點移動位置,屏幕上的物體的大小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孩子可以因此可以將抽象的小數和分數的概念變成鮮活的圖形,印到腦子裡。

其次,編程能夠強化數學能力。編程就是在解決一個個數學應用題的過程,同時又不會像在書面上解題那樣枯燥。編程可以應用各種各樣數學知識,還可以強化孩子的抽象思維。

孩子必須運用邏輯思維來判斷從問題的哪裡入手,先編寫哪一部分的內容。在循序漸進的解題過程中,孩子們會明確自己應該用到哪些數學知識,在編程過程中甚至還需要分析數據,判斷應該使用哪些數據。

總之,孩子數學不好,家長朋友們不用慌,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理性思考方式就好!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編程是很好的工具,家長朋友們不妨試試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