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與司馬懿同為魏明帝曹睿的託孤大臣,共同輔佐年僅八歲的少帝曹芳。與司馬懿的鬥爭失敗是指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解除曹爽的大司馬職務,不久他又以謀反罪被族滅。

公元239年,曹睿病重,任命曹爽為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與司馬懿一起輔佐太子曹芳。曹睿死後,曹芳登基,又給曹爽加侍中職務,改封武安侯,與司馬懿共同輔政。

其實曹爽跟司馬懿比是有很多優勢的!

第一,他是曹魏宗室,自小出入宮中,與曹睿關係不錯,曹睿在位期間對他也是寵信有加。再加上他父親是為曹魏立下赫赫戰功的曹真,曹爽在朝中還是有一些聲望的。

第二,曹芳繼位時司馬懿已是年過六旬的老人,而曹爽則年富力強。

第三,少帝曹芳年幼,曹睿安排曹爽和司馬懿是共同輔政,讓他們相互制約。但曹睿對司馬懿的忌憚是多於曹爽的,所以他在朝政安排上也是更重用曹爽的。

有著這些優勢在,曹爽很快便在與司馬懿的角逐中佔了上峯。他尊司馬懿為太傅,升司馬懿的親信蔣濟為太尉,採用明升暗降的方法奪了兩人的軍權。同時他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為中將軍,曹訓為武衛將軍, 曹彥為散騎常侍,使京中的禁軍完全掌握在自己人手裡。任命表弟夏侯玄為 中護軍,負責統皇管諸將。任命丁謐、何晏、鄧颺為尚書,命他們奏事時只向他彙報,架空司馬懿,自己專權。

要說曹爽這一系列的舉措還是很不錯的,可最後為什麼還是敗給了司馬懿呢?

首先,曹爽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出兵討伐蜀漢,但他是個草包將軍,殘敗而歸。此戰不僅消耗了國本,還搞的人們怨聲載道,曹爽的聲望不升反而降了很多。

其次,曹爽在專權期間驕奢淫逸,狂妄自大。把自己的飲食、起居跟皇帝看齊,還霸佔了魏明帝曹睿的妃子做妾。他還縱容下屬侵佔民田,竊取官物,公報私仇等。更過分的是他為防止太后跟他搶權,把郭太后遷往永寧宮軟禁。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罷免曹爽大將軍職務,用的就是郭太后的名義,當然郭太后也很願意這麼做。

再次,曹爽驕傲自滿,聽不進忠言建議。曹爽曾經多次與弟弟曹羲出去遊玩,大司農桓範曾勸說他弟兄二人不可同時出城,以免有人要反對他們,關起城門,他們連個內應都沒有。但曹爽認為自己已經指手遮天,沒有人敢反對他們,跟本不聽桓範的建議。後來司馬懿就是趁曹芳、曹爽、曹羲三人到高平陵去祭拜魏明帝曹睿時,發動政變,與蔣濟等人佔領洛水浮橋,關閉洛陽城門。罷免曹爽和曹羲的職務,換由他自己人擔任。桓範逃出洛陽城到高平陵與曹爽會合後,建議曹爽擁著少帝曹芳到許昌,以皇帝的名義徵兵討伐司馬懿。此時的曹爽卻猶豫不決,後司馬懿派來的說客說可保他榮華富貴,弟兄二人又都心動,想投降司馬懿。主薄楊綜也勸說他們萬不可投降,但曹爽既無勇也無謀,又聽不進勸說,還是投降了司馬懿。桓範更是哭著大罵二人,《魏書》中記載說:

範怒爽曰:「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頭肉,今桓範隨卿滅門也!」

果不其然,曹爽回到洛陽以後就被司馬懿給軟禁起來,不久就給他安了個謀反的罪名被誅滅三族了,他手下的親信也都被誅滅。

而曹爽的對手司馬懿卻是老謀深算,段位比曹爽要高的多。司馬懿是歷經曹操、曹丕、曹睿、曹芳的四朝老臣,深知權謀之術,在朝中樹大根深。在曹爽架空他的時候,他知道敵人勢頭正盛,就避其鋒芒,借病休養在家。後來李勝前去探望,他更是裝出重病在身,時日不長的情形來,曹爽也因此對他放鬆了警戒,使他有機會與兒子、親信祕謀發動政變。後來在曹爽把少帝曹芳安放在伊水之南,又調遣士兵,修築工事時,又先後派許允、陳泰、尹大目等人輪番去勸說曹爽投降。因為若是曹爽真聽從了桓範的建議擁著少帝曹芳到許昌,那就又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奉著太后旨意的司馬懿就沒有曹爽明正言順了,而勝負也就很難說了!

所以宗合曹爽和司馬懿兩人的能力,曹爽敗給司馬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裏(今河南溫縣招賢鎮人。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之祖父,被晉朝追尊為宣皇帝。

司馬懿的先祖司馬鈞,東漢安帝時為徵西將軍,鈞子量為豫章太守,孫儁為潁川太守,重孫防為京兆尹。司馬防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災在他的個詔書稱:「本諸生家,傳禮來久。」司馬懿排行第二。史書說他「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此深受南陽太守楊俊、尚書崔琰等人的推重。起初他似乎看不起岀身¨贅閹遺醜」的曹操,曾拒絕曹操的徵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為丞相以後,始用強制手段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任職,小心謹慎,勤勤懇懇,「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他並以支持曹氏篡漢稱帝而取信。建安二十四年(219),當孫權向曹操上表稱臣、慫恿曹操自立為帝時,司馬懿對曹操說:「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當時曹操手下的門閥官僚擁漢者尚多,為曹操所深忌,苟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對曹氏代漢有異議而不得善終。大概司馬懿在這個關鍵可題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對他由猜忌逐漸轉為信任。

曹操稱魏王以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司馬懿和曹丕的關係一直搞得很好,「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羣、吳質、朱鑠號為四友。」由於司馬懿為曹不「篡漢」出了大力,因此他才一直得到曹丕的「信重」。曹丕代漢稱帝後,晉陞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向鄉侯。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居守許昌。當曹丕臨終時,又令司馬懿與曹真、陳羣、曹休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魏明帝曹睿曹睿時,司馬懿成了魏國的重要謀臣,又掌握軍權,擔任獨當一面的軍事首領。他通過防吳、拒蜀的戰功,由撫軍大將軍升大將軍,又遷太尉。曹睿臨死前,又遺命馬司懿與曹爽同輔幼帝齊王曹芳。

曹芳繼位以後,司馬懿遭到曹爽的排擠,轉為沒有實權的太傅。曹爽並引用心腹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等專斷朝政,來排擠司馬氏的勢力。司馬懿偽裝生病,不過問政事,實際上也在暗中佈置,準備消滅曹爽勢力。正始十年(249)初,司馬懿乘曹爽陪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時,起兵控制京都,發動政變。懦弱的曹爽不敢鬥爭,在脅迫下向司馬懿投降。不久,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從此曹魏的軍政大權完全落入司馬懿的手中,為司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礎。


大哉司馬懿深謀遠慮,不爭其位智者不惑


曹爽和司馬懿的角逐,實際上是皇族和士族的鬥爭。從歷史大勢看,士族的崛起已無法阻止,所以曹爽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無非是這一角逐最後由司馬懿完成了致命一擊。

曹芳繼位後,由曹爽和司馬懿輔政,其實形成了皇族和士族的一個短暫平衡,但隨著司馬懿被明升暗降後裝病臥牀後,這個平衡被打破了。曹爽大權獨攬後,重用皇族及身邊親近之人,排斥士族力量。趁皇帝年幼,甚至有了越權之舉和篡位之心。這一切的一切,都激起了士族的不滿。反觀司馬懿,暗中養精蓄銳做好準備,同時利用士族的不滿情緒籠絡人心。最後在曹芳,曹爽及曹氏實權人物全部出城祭陵之時,發動雷霆一擊控制了首都。令人意外的是曹爽最後沒有聽從手下建議到許都,利用皇帝曹芳的名義發布勤王令集結軍隊攻打司馬懿,反而是束手就擒認慫了,錯過了反撲的最後機會。

曹爽的失敗,一方面是士族崛起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有他自身飛揚跋扈但又外強中乾的原因。敗給老謀深算又是士族領袖的司馬懿,正常不過。


一個是優柔寡斷,一個是老謀深算。一個是官二代,一個久經沙場。一個是急功近利,看在眼前,一個是城府深謀,深思熟慮。一個年輕氣盛,一個老道謹慎。所以曹爽會敗。


不在一個層次,曹爽少子,哪裡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的對手


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小孩子能鬥過老頑童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