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追思慎遠

謝謝悟空邀請。

清明時分,後代懷念逝去的親??人,和本宗族的先賢功烈,是非常重要和自然的事情。

尤其是叱詫風雲彪炳日月的人物,更是被後代仰慕乃至崇拜,甚至神化。

比方說劉蘭芳《說嶽全傳》裏的金兀朮,《金史》上明載的完顏宗弼,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四子。作為金朝開國功臣,出將入相的四太子,在後人祭奠的神聖場所,被稱頌的一定是無量功德,無敵事蹟,所讚頌的也是其嘉言懿行,又怎麼可能提到其敵人嶽飛,這位被宋高宗親手書寫的"精忠嶽飛"——其一生最大的敵人,死敵呢?!

何況是,想當年致死嶽飛的始作俑者,恰好就是金軍主帥完顏宗弼,民間所謂金兀朮,他們頂禮膜拜的祖宗。

據《宋史》記載,宗弼在寫給秦檜的一封信說道:「爾朝夕以和請,而嶽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不可以不報。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也」。

翻譯過來就是:你們一直想要議和,但嶽飛卻一直厲兵秣馬想要收復河北。必須先殺嶽飛。然後和議纔可能達成。

這信歷來有爭議,不過彼時宗弼在朱仙鎮被嶽飛打得落花流水,窮途末路找不到北,惶惶如喪家之犬。

於是,為了活命,找根救命稻草,那就是天大的事,恰好,這封信就是救命稻草??,一石二鳥,這救急的同時,也成了南宋求和的指北針,總是形勢逼人且比人強。

所以,如果這封信屬實,那麼,從這個角度說開去,金兀朮後人諱莫如深的,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的嶽飛的根本死因,以及最大受益者,就是金國統帥宗弼,秦檜不過是劊子手,宋高宗趙構是從中漁利者。

宗弼的後人,能給老祖宗戴上這樣一副精神枷鎖嗎?

把歷史的鏡頭再拉到明朝末年,明朝統帥薊遼督師袁崇煥的被殺命運,又再一次不幸上演,而且是千刀萬剮。策劃者是其一脈相承的後金開創者皇太極,不過這次用的是更為陰鷙的反間計,假借的是明朝皇帝崇禎之親手,這次,沒有背鍋俠。

歷史是人書寫的,尤其當政者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粉飾太平,篡改歷史,也就不足為奇。

號稱中國最偉大皇帝的李世民,被很多人認為曾指使書??寫歷史者,篡改了玄武門之變的本來面目,為自己上臺當皇帝作理論鋪墊。還有後來雍正皇帝也被很多人詬病矯詔登基,奪取皇位。

客觀上說,這兩位皇帝一位贏得「貞觀之治」的清明美譽,一位是「康雍乾盛世」承上啟下締造者,都有力推動了歷史的向好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受益。

其實呢,人民纔不管你皇位來??正不正,而是看你這個皇帝當的好不好?!

記得當年寫《明史》的吳晗,把草稿送給毛主席審閱時,毛主席曾經說過,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客觀公正評價開國皇帝朱元璋。由此看來,寫史者都難以秉承完全客觀公正的立場,書寫和自己並無太大關係的歷史人物,何況金兀朮後人不提嶽飛嶽武穆,也就好理解多了。

不必大驚小怪。


謝謝邀請。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先簡單聊一下日本和韓國的歷史教材。

韓國。世界第五大「文明古國」,先祖新羅曾佔據過整個東亞地區。他們的祖先還有無數讓所有韓國人引以為豪的發明:紙、金屬印刷機、韓醫(中醫是其一小之又小的分支)、導彈……居然還有……漢字。日本不是土著,更不是徐福的後裔,而是韓國人的殖民產物,孔子是韓國人,朱元璋也是韓國人……我沒法往下寫了,再寫下去得去韓國續家譜了。

如果說韓國人不要臉的話,那麼日本歷史就是一幫XX寫的。二戰期間,對於中國乃至整個亞洲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教材寫得雲淡風輕,甚至根本沒有「侵略」兩個字,比如對華戰爭就被寫得很中性,稱為「日中戰爭」。更為可笑和可氣的是,在它們的《新歷史教科書》中,引發戰爭的原因都在中國。比如「九·一八」事變是因為「隨著國民黨統一中國的逼近,中國人的反日運動激化,不斷發生妨礙列車運行和迫害日本學童的事件」才發生的。關於南京大屠殺,1955年時就被從教材裏去掉了,上世紀20世紀70年代迫於國際社會壓力才又重新加上(怪不得那時候田中角榮敢來中國)。至於被屠殺的30萬人更是一筆帶過、語焉不詳:「那時,日本軍隊導致民眾中也出現了很多死傷者,這就是南京事件(注意是事件)」。反過來,對於二戰末期蘇聯出兵滿洲痛擊日本關東軍則是「義憤填膺」、大書特書,說蘇聯人背信棄義,侵略滿洲,殘殺日本平民,還有60萬日本人被帶到西伯利亞做勞工,數萬人被迫害至死,等等。

胡適之先生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個民族在對待本國歷史的問題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美化和護短的情況,但像以上兩個國家,則堪稱「史學奇葩」。近些年有句話,叫「人至賤則無敵」,不知道是不是說的他們。

好,書歸正傳,說回嶽飛嶽王爺。

首先是一聲嘆息!

在兩宋以前,中國人是出了名的文治武功、血性十足,有「封狼居胥」,也有「雖遠必誅」;有巍巍強漢,也有赫赫大唐。不料到了宋朝,一改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強硬姿態,凡事開始講究以和為貴。尤其是從「檀淵之盟」開始,先是妥協、再是退讓、繼而苟且、最後投降,而且這一切還伴隨著一件極其可恥的事:以殘害自己的民族英雄作為向敵方妥協投降的「投名狀」。

關於嶽飛的身後事,雖然已經平反,但史料記載卻是讓人氣憤。以「中興十三戰功」為例,除了郾城、穎川、朱仙鎮這樣的經典戰役,幾次北伐也基本是他獨挑大樑,吳珙、吳階、劉錡、韓世忠甚至還有廢物邵宏淵,卻唯獨沒有嶽飛。沒有就沒有吧,在「中興四大將」裡面,嶽飛卻有排名第一——這怎麼解釋?

《金史》隻字不提嶽飛的勝績,背後的原因用腳趾頭也能想得到:一夥還沒有完全開化的異族蠻人,不懂規則、沒有廉恥,藏拙露巧實屬正常。

更何況,連《宋史》都抹殺自己的民族英雄,還有什麼理由去苛責人家《金史》呢?


你認識金兀朮的後人?


金史上應該提到秦檜嗎?金兀朮的後人一定對他感恩戴德,而嶽飛也只是金兀朮的千古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歷史是寫給後人看的,是表達民族自豪感的東西,一方面不會把自己寫得有多慘敗,一方面卻把歷史的真相世代口口相傳,嶽飛才得以在金史無什麼勝跡,在金兀朮的後代中卻有所忌諱。


這很正常哦,如果誇讚了嶽飛那不就滅了自己的威風了?


現在的漢奸到金史上找嶽飛的戰績,就像到日本檔案裏找八路軍的戰績,到美國檔案裏找志願軍的戰績,到蔣介石的筆記裏找共產黨的戰績。當時的敵人怎麼會客觀描述對方的英勇和功勞呢?到金史裏找金人對嶽飛的記載,無非是否定民族英雄嶽飛,為漢奸秦檜翻案。在當前的氣氛下,就是否定抗日英雄,為汪精衛翻案。


當今社會,總有一些人挖空心思琢磨,否定歷史,尤其是愛國的英雄人物,今天懷疑嶽飛,戚繼光。明天懷疑董存瑞黃繼光,雷鋒,張思德等等,凡是黨和國家為人民樹立的學習榜樣,都要否定。這些居心叵測之徒只承認外國的英雄人物是真實的。中華民族從古到今就沒有偉大的人物,中國人難道都要崇拜洋人嗎?欲滅其國,先滅其史。漢奸美帝圈養的第五縱隊是真實存在的,愛國同胞們該警惕啦!別上小人的當。


目前為止瞭解的歷史是 嶽飛部隊真沒打過啥勝仗 老是怯戰 類似「遊而不擊」那種……畢竟鄉勇比不了正規軍有組織紀律性


只懷疑宋史,不懷疑金史,金史就真實?看來懷疑歷史也是有選擇的。可惡!


宵小們,因為你們的卑鄙齷齪才懷疑英雄的偉大,螞蟻憾大樹,嶽爺還是嶽爺,你是螞蟻還是螞蟻不信打賭。呵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