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熟人地圖社交”的社交新秀「Spot」連續兩週霸榜社交榜,這是否意味着地圖社交成爲一個社交新風口?「Spot」的地圖社交能否在微信的夾縫中求得長期生存,逃離“社交日拋”的魔咒呢?以下,筆者將爲大家詳細講述。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年輕人社交的風口,從去年下半年吹到現在,一直沒停。

這中間,既有子彈短信、多閃、馬桶等自帶光環的三巨頭,也有音遇、ZEPETO等短期爆紅的現象級產品。再細分下去,又有類Snap、語音社交的領域劃分,微信派、頭條系的血統之爭。

今年,Spot成爲社交新秀,3月8日上線App Store後開始霸榜,從未掉過社交榜前三。

據報道:這款產品的創始人爲95後,2015年就在做社交產品,並獲得不少個人投資。2018年確定Spot的雛形後,又拿到BAI領投的數百萬美金A輪融資。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Spot近兩週下載量

Spot主打熟人地圖社交,用戶可以在產品中,和朋友實時共享位置。“地圖社交”並非新概念,LBS早已是社交產品的標配。可這麼多年,專門的地圖社交產品卻少之又少——事實上,去年Spot內測時,就吸引了不少產品經理,但看好的人並不多。

今天就來聊聊:Spot這類產品怎麼用?以及,地圖社交有多大的想象力?

01 Spot:一場假面晚會

去年下半年開始,產品蝗蟲們忙不迭地試用echo、Pop等一個接一個應用,跟風盤一波就刪。這中間,Spot可能是首當其衝的日拋代表。因爲它實在太複雜了,很多PM都是一臉懵x地進去,再訕訕地退出來。

去年9月,我們曾簡單介紹過Spot。按照當時的slogan,這是個“地圖對講機”。

用戶搜索手機號/spot號,或點開微信/QQ等邀請鏈接,可相互添加好友。所有人的頭像、暱稱、位置,會顯示在卡通地圖上。你可以直接在地圖上和對方私聊,或參與對方的匿名羣聊。聊天引導語是“猜對方在幹什麼”。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Spot1.4(2018.9)

以前只有「地圖」一個界面,現在多了「聊天」Tab,你可以更方便地查看好友對話。

另外,聊天引導也不只是“猜對方在幹什麼”,Spot還設置了「羣發小紙條」功能,讓你發圖文給朋友,還有每日「任務」,讓你拍視頻給朋友。引導語多爲“今天怎麼樣”、“早餐吃了啥”。

UGC會以私聊的方式發給朋友,24小時後消失。完成任務後,可獲得愛心、藥丸等炮彈,地圖上丟給朋友,就能表達某種情感。連續攻擊觸發特效,表示情感的強烈程度。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Spot3.0(2019.3)

類比微信,可以理解爲,通訊和動態合二爲一,且所有內容“閱後即焚”。

遷移到線下,就像一個假面聚會,彼此的位置一目瞭然,你可以一對一聊天(這時摘掉面具),也可以三五成羣一起聊(這時戴上面具,但領頭人有透視眼)。同時,你在做什麼,也總有人會看到。而這一切,都只存在於宴會上,不留下任何記錄。

線下互動不止是聊天,人們還可以K歌、做遊戲。Spot也在交互上下了功夫,比如:音樂聊天、合影蹦迪等。音樂聊天,即把文字轉化成含有類似歌詞的音樂,你們不是乾巴巴地互道“你好”,而是用雷軍的聲音問“are you ok”。合影蹦迪,即挑選曲目,邀請朋友到你的地盤“一起搖擺”——當然了,只是你的頭像隨音樂抖動。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合影蹦迪

這些微創新,可能就是官方設置的引爆點。抖音上#Spot#話題有數十萬曝光,用戶發佈的錄屏多爲合影蹦迪,微博上也有類似視頻。當初音遇,就是靠沙雕K歌視頻火起來的。

在這個基礎上,Spot還有貼臉的新手引導,一上來就彈窗讓用戶分享鏈接。這是熟人社交,你不分享就沒法玩,絕大多數人都會跟着分享。你的朋友不用下載Spot,只需在邀請鏈接上點擊“同意”,就成功變成你的spot好友了。

爲了裂變引流,Spot專門開了一個「加好友」Tab,裏面幾乎所有按鈕,都指向外部鏈接分享。

在「聊天」界面右上角,有個「約」按鈕,點開就是發送二維碼到微信,告訴朋友我想吃點東西/喝一杯/發呆……

而上面提到的「羣發小紙條」、「任務」功能,則是爲了增加用戶互動的頻率。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Spot無時不刻不在提醒用戶:該來我這裏玩一下啦,快邀請你的好友一起來呀。

02 掌握某人的座標,有多重要

我半年前下載了Spot,當時加了大概50個好友。現在重新登錄,每天還有大約10個頭像顯示在地圖上。我看着他們早上去中關村上班,晚上回到五環外的小家。Spot依舊孜孜不倦給我推薦“可能認識的人”,添加他們就是最初也是最後的互動。

地圖上五彩繽紛,交流卻並不多,我手中的Spot呈現出一種“熱鬧又寂寞”的景象。

其中有我個人原因,比如:我一開始就違背了“熟人社交”的定義,添加的全是對產品感興趣的陌生人。很多人事實上已經流失,不卸載只是爲了研究備用。我試着藉助Spot的產品說明,模擬熟人視角來真正使用這款產品。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根據App Store上的介紹,Spot的主要使用場景有三個:約會、查崗、找人。

查崗和找人不必多說,前者早已用於校園、企業以及情侶之間,後者類似滴滴的位置分享或用於戶外求生。兩個都是剛需,但都是瞬時需求,微信可解決一切。

什麼時候需要一直跟蹤別人的座標?

除了追逃犯,我想不出別的。但Spot告訴我們:實時跟蹤可以增加熟人見面的機會

一個經典場景就是:你打開地圖,發現周邊出現好幾個熟人,於是大家約出來蹦迪喝酒。

設想很好,可行性怎樣?

首先,必須是同城聚會;其次,幾公里內要看到人;最後,大家有見面的需求。

這幾乎決定了,使用者多爲二三線城市或封閉空間裏,比較清閒且不宅的人。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一線城市打工仔,熟人八成是同事,下班了可直接約飯,使用時間只有週末。剩下兩成,由於不在一起工作,很可能住得較遠,不容易碰到。小城市或大學城,熟人分佈密度大,用戶時間更寬鬆,配對率自然高出不少。這就解釋了:爲何很多人對Spot的霸榜毫無感知?

Spot最核心的功能還是約會,套用樑寧的理論:約會既不是人們懼怕的痛點,也不是大家渴求的癢點,最多也就是一部分人的爽點。需求太軟,用戶量纔是壁壘。

國外類似產品Zenly ,2017年下載量達400萬,作價2.13 億美元賣給Snapchat,後者隨後推出類似的Snap Map功能。只是,Snapchat自己的中國學徒,尚且沒有一個像樣的,Zenly的本土化恐怕也道阻且長。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Zenly

地圖社交也有陌生人方向,這裏簡單提一下,不作重點。

陌生人社交,第一需求是認識更多人,第二是基於LBS的臨時幫助。前者比如:AliceMap,它的一個經典場景是廁所閃聊,再進一步就是約炮,比如剛融資的相看App,男性給附近女性送虛擬玫瑰,從而和對方約會;後者比如大茄來、鄰答,有點像2015年火爆的鄰里社交+C2C跑腿,聽起來很有想象力,但模式太重,一直不溫不火。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相看App

相比之下,微信加持下的熟人社交,反而是地圖社交最好的方向。

03 那些美團、點評沒做好的事

不管怎樣,Spot已經真實積累了一批用戶。

音樂聊天、合影蹦迪是很有趣,但對一款LBS產品來說,終究是邊角料。手機上的聊天並不稀奇,難的是怎麼促成現實中的社交。

MessageMe聯合創始人阿瓊·塞斯,曾用一篇長文闡述“社交蜂巢”的概念:

蜂羣的形成分兩步:一是增加節點間的互動頻率,建立更多連接點;二是減少節點間的摩擦,朝結果共同行動。

社交亦如此,微信首先連接人,再通過公衆號、小程序等提供服務。

那麼地圖社交,任務就不只是讓大家知道彼此在哪,而是要通過建立目標和規則,組織衆人自發行動。

試想一下:僅僅因爲你看到附近有兩個熟人,就張羅着一起吃飯,可能嗎?

宅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年輕人根本不想出門,更別談打擾別人發出邀約了。

熟人之間使用社交產品,第一是爲了還原真實社交,通訊爲主,閱後即焚;第二是維持人設,展現牛x的自己。Spot目前是第一種,但在微信集成度如此高的中國,第二種打法顯然更容易。

比如:用戶每到一處商鋪即可打卡,打卡次數最多的人獲得“地主”稱號,下次進店可享受更多優惠。再進一步,用戶可以三三兩兩獲得情侶、摯友的標識,幾人成團進店可享優惠。又或者,附近店鋪推出限時搶購,規定時間到達店內可享受優惠等。虛擬稱號+現實優惠,給了大家一個出門理由。

「Spot」:地圖社交能否逃離“社交日拋”魔咒?

這些都不是空想,簽到和搶地主的玩法,來自一款名爲《四方》的平行實境遊戲(Alternate Reality Game)。而限時領取禮物,早在2014年麥當勞就嘗試和百度地圖合作,讓用戶在指定時間到達附近門店,免費領取一個櫻花甜筒。

將真實位置和虛擬人物相結合,鼓勵用戶發現和探索,擁有更好的現實生活——這就是簡•麥戈尼格爾在《遊戲改變世界》中提到的“平行實境”。

從交互上看,類似Pokemon Go,但關鍵出發點,還是通過獲得虛擬得分,養成現實中的好習慣。

Spot必須佈局線下,不過,把社交產品變成ARG遊戲,並不容易——官方的地圖定位要精確,用戶的網絡環境也不能掉鏈子;在開始遊戲之前,同樣面臨用戶密度不夠,單點突破又難規模化的問題;店鋪合作不是憑空來的,地推還需要人海戰術。

所以,纔有人說:這個活兒本來是美團、大衆點評想做卻沒做好的。

平臺給線下商鋪引流,賺取廣告費和佣金,這塊蛋糕沒那麼好吃。原因和地圖、打車軟件做社交一樣,用戶只把它當工具使用,用完即走。從這個角度說,內容和社交平臺反而更有優勢。

抖音的POI功能,已經制造了不少網紅店。前不久小紅書推出打卡產品hey,也大有進軍線下的意思。不過這類案例中,算法主導內容平臺,引流關鍵是出爆款,效果不可控。

同一地區的熟人社交網絡,將會大大提高引流效率和穩定性。一個是偶然刷出的、距離較遠的店,一個是想約飯的同時,看到很多好友光顧的店,轉化率肯定天差地別。

從這個角度看,Spot還大有可爲,但沒有用戶談轉化就是耍流氓。現在那麼多社交產品,還沒有一個動了微信哪怕一根小拇指。

遊戲化有很多坑,社交產品能否在微信夾縫中,解決日拋問題,還未可知。

作者:王雅文,微信公衆號:新榜(ID:newrankcn)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新榜,作者@王雅文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