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果然只生產傻叉問題!如果活了多年,還不明白消費電子的難度不在研發而在量產,是一件放棄思考的行為。如果是可以量產的東西,又有市場,根本就不會缺資金,哪來的傾家蕩產?如果不能產出,那麼領先再多都是大家口中的PPT領先。為什麼會說華為和蘋果一樣,成功核心是營銷,道理就在這,產品並沒有大的領先幅度,多大的新賣點都會被迅速模仿,但應用場景的設定卻是無形的品牌塑造,讓人一想到某項功能就會第一個想起它。比如拍照,權威評分前幾名都差不過三分吧?有巨大差距嗎?沒有的!也不可能有,畢竟大家生活的是同一個地球,可選擇的是差不多的供應商,科研可以有差距,但生產能力是無法突然跨越的,無論有怎樣的技術儲備最終都需要在應用場景上征服用戶,否則投入是沒有回報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認可華為的研發能力和投入金額,我仍然要說華為移動終端的成功源自於營銷策略的成功。新技術投入了只能換來技術成功,能量產只能是生產成功,能把應用場景打造好宣傳出來還能讓最多的人產生購買慾望才能算營銷成功。顯然層層都是大難題,能解決一項的就是優秀企業了,能一併解決的絕對是卓越的企業。


天真的問題。

雷軍身價大不到1000億人民路,就算是小米9也只能生產3000萬左右。

更何況領先好幾代,硬體成本至少翻倍,那麼也就1500萬台左右。

可笑不可笑,1500萬-3000萬台手機,就算一次性砸在手機市場上,確實能造成一定衝擊,但想造成毀滅性打擊無疑是痴人說夢。

更何況如此大規模的資金投入,不可能不走漏風聲,也就是會給友商時間反制。比如研發階段,若想獨家必然需要重金投入,但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止同類硬體的出現;鋪貨銷售階段,還要防止友商防禦性囤貨,阻止大量手機貨源在市面流通……

2018年下半年,小米囤了大量,現貨賣不出去,整個四季度都在清庫存。

低於成本價的策略更是可笑,5000的商品賣3000,友商完全可以不生產,變著法回收大部分現貨,坐等攪局者破產。

雷軍確實牛,但沒必要神化,好像他無所不能。雷軍的第一身份是商人,賠本的買賣會做,也需要從其他地方收回成本。1000億人民路的巨額投資,最多擾亂手機市場。

結束。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我們面前。不過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不得不吐槽一下提問者的腦洞大開——假設雷軍傾家蕩產,以極低的價格製作一款科技領先好幾代的手機發售,能對整個手機行業造成怎樣毀滅性的影響?

說到這個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iPhone的誕生,蘋果把手機從一個簡單的通訊工具變成了可以比肩PC的掌上電腦,聊天、娛樂、遊戲等等,改變了整個手機行業。說得簡單直白一點,蘋果就是第一口吃螃蟹的人,晚了幾個月的安卓就錯過了這一機會。假設現在的小米就在憋大招,想要成為下一個蘋果一樣的公司,那會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一點,這個科技的領先得是全方位的領先,不然沒有任何優勢。現在手機行業的兩個瓶頸,一是全面屏,另一個就是電池技術。而整個手機的發展趨勢來說,目前還沒有很高的設計突破,換句話說,目前還沒有一個足以改變手機行業的理念出來。

當時iPhone的目標是電腦,但現在的手機和電腦已經極同質化了,假設小米真的鉚足了及,經過幾年的卧薪嘗膽,打造出一款現象級的產品,那對整個行業帶來的震動肯定是很大的。首先國內外的手機廠家就會紛紛效仿,內部構造和系統交互先不管,至少外觀設計想盡一切辦法都要模仿出來,至於一些細節功能,也會借鑒學習。

就跟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機一樣,迅速佔領市場,對整個市場大洗牌。小米股市暴漲,投資人踏破門檻都想搭一程。如果說還是概念性產品,那就沒有任何意義。

我是先森,一名走心的數碼控,自由而純粹的科技粉。歡迎各位朋友一起探討交流,共同進步。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個人覺得不可能

如果一個產業這麼脆弱的話,那麼想必現在這個產業也就只有一個大哥,而不沒有如今的幾大巨頭激烈的交鋒了。

如果只是僅僅只是幾個領域的進步,頂多讓人眼前一亮,增加點銷售量而已,對於這個產業基本沒影響,畢竟現在誰家的新品發布會沒點黑科技呀。

如果想要得到全方面的提升,那就更不可能了,之後科技的提升不是單單錢能夠搞定的,還要靠時間的積累。就拿華為對於6G的研究,投入了巨款,保守估計都要10年才有可能研究出來,至於商用就更不要提了。

所以說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首先,沒有你說的這種可能性。

極低的價格?這是不符合法律法規的,不正當競爭。雷軍小米公司不是生產商,屬於系統整合商。同華為,蘋果一樣都有各自的供應商,只是各家有各家的議價權,採購成本區別不大,而且供應鏈的整合能力強上,小米吃過很多虧的。

其次,科技領先好幾代的可能性。1是靠技術的創新;2是高額的投入;3.絕對的話語權。前者華為做的更好,後者有高通,蘋果,谷歌,三星把持。這種可能也沒有。

iphone的問世,一定意義是具備你所說的毀滅性的影響。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衰落。商人終究是要追求利潤的,有利可圖,就會有攪局者,所以影響,無非就是新人換舊人,矮子變巨人,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生活,更美好一點。


很負責的告訴你,沒任何影響,這手機只會被人買下來雪藏。若干年後改進在拿出來賣。為什麼。我來告訴你原因,科技發展都是階梯性的。需要人們去適應。技術領先一代。你就是這個行業的領路者。領先兩代,你就是這個行業的先驅。領先三代。你就是先烈了。因為人們還沒有去接受。這需要一個過渡。連過渡都沒有。連蹦好幾級。肯定會接受不了。會被當成異類。假如你穿越古代。如果你融入不了古代的圈子。你就會被當成異類。你拿個打火機出來。估計有人會說你是巫師。會被處死。如果有人發明一項技術。充十分鐘電。可以讓汽車跑一萬公里。並且你這項技術還能覆蓋各行各業。你認為你這項技術現在能面世嗎。肯定不能。只會被雪藏。你這個技術出來。你讓那些石油巨頭怎麼活,讓那些靠石油出口國家怎麼活。連個過渡都沒有。莫名其妙的就死了。人家甘心嗎?你只有三種選擇。一種是就是技術賣給人家。人家雪藏。然後在慢慢過渡新時代。石油公司還能慢慢轉型活過來。二是你不賣。人家把你弄死。把技術搶過來。三是你上交國家。即使你上交國家。國家也不可能把這技術拿出來民用。肯定先軍用。現在是全球貿易時代。如果民用了。誰還給你玩,石油能源關係到世界各地。世界經濟格局要重新洗牌。石油綁定美元結算也沒了。人家美國能答應嗎?俄羅斯經濟靠能源出口。人家能答應嗎?太領先的技術。答案只有一個,死翹翹


這麼說吧,提前以超高的代價將後幾代的技術拿出來使用,也就意味著當了白老鼠。市場會轟動,但小米只會虧損不會收益。但是其他手機廠商就不一樣了,有人替他們做了試驗,他們自然可以拿這些寶貴的市場反饋去加快他們的進度。代價與小米相比,就微乎其微了。有方向與沒有方向,簡直就是天差地別。比如原子彈,美國從發現到試驗成功,花了多久,中國花了多久。即便中國當時基本都沒有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小米mix一代出來時也是一樣,半年後遍地生花都叫自己是全面屏。


恕我直言,雷軍很有錢沒有錯,但僅限於個人財富,馬雲比雷軍有錢吧,馬雲財富是2000多億人民幣,所以算雷軍2000億好了,放到手機研發裡面根本不可能有大的改變,看三星蘋果華為就知道了,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都是千億級別,人家還是多年持續性投入,所以小米想靠一次性投入2000億就取得革命性的成果,還要領先別人幾代,根本不可能的事!


電子產品是一個系統整合工程,不可能一兩家公司就能做到拔苗助長瞬間結果子的,光是說一塊晶元,小米用的驍龍855是A76公版魔改的自主架構,就說要領先三代吧,需要ARM出到A79公版的架構設計,高通魔改,還需要GPU的升級,通訊基帶升級、這就夠高通忙的了,還需要工藝製程的升級,封裝工藝的改進,攝像頭升級,屏幕、快閃記憶體、介面、主板、裝配工藝……可以說需要全球供應商同時能夠提供超前好幾代的技術力量,這個燒錢的程度就是十個小米都不夠燒,大家覺得可能嗎?更何況超前好幾代手機,現在的網路能支持嗎?這麼超前的手機產品價格肯定極高,而那些超前功能卻不能帶來分毫的實用價值,就好比二戰中突然研發出F22,沒有預警機、衛星導航系統,對地導彈用不了,敵方沒導彈,沒有大功率相控陣雷達,自己的隱身功能和導彈來襲預警功能毫無用處等於擺設,那昂貴的F22也只能當超音速螺旋翼戰鬥機來用,有何意義?因為技術太超前而被迫淘汰的東西其實不少,所以不管什麼產品,說到底還是得循序漸進


感謝您的閱讀!

雷軍為了製造一款手機而傾家蕩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我們假設成立,我們以一個並不準確的數字進行分析,下圖是小米剛上市時,雷軍的身價,達到了195億美元。如果雷軍用195億美元研發一款領先科技好幾代的手機,那麼,市場會怎麼樣?

第一種情況:雷軍的手機確實超過了好幾代而且價格極低。

  • 備貨。手機很暢銷,可是手機暢銷以後,卻造成了問題,手機的造價不低,既然是新科技手機,材料肯定是頂級的,小米手機都存在供貨不足了,新的雷軍的手機,怎麼不能不會出現備貨不足呢?!
  • 資金。沒有備貨,手機即使賣出去了很多台,可是沒有資金周轉,手機後續發展困難,入不敷出,最後只能不歡而散!雷軍直接破產!
  • 市場。小米手機如果比其他的手機要更為先進,它肯定是會破壞這個市場環境的。可能會引起其他手機廠商的聯合抵制。槍打出頭鳥,自古有之。

第二種:雷軍會這樣做嗎?

且不說雷軍的身家,能否製造出超過目前手機幾代的產品。我們就說雷軍會不會這樣做?

我們從小米手機的發展中卻能看到,小米手機以極其低的性價比,進入了手機市場,並且能夠迅速的佔有市場比例。就證明了雷軍有著極其高超的管理天賦和市場敏覺,所以知道市場規律的雷軍,他是不可能去做一件破壞市場的事情。

如果說,195億美元就可以製造領先幾代的手機,那麼世界的富豪早就去這樣幹了。關鍵是還以極低的價格去銷售,不僅僅它的材料,以及它的數量都會影響著手機生產!

所以,市場規律以及雷軍的聰明才智,它不允許雷軍這樣干,而且以目前的科技發展,領先幾代的手機到底能否符合消費者需求還是未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