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如何評價宋神宗和王安石領導的北宋變法。我基本上同意王夫之的看法,神宗和王安石的變法,確實加速了北宋的滅亡,或者更準確地說惡化了北宋的政治生態和社會形勢,不管他們倆人主觀上的想法好不好,客觀上確實是如此。

首先,變法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宗旨,用四個字可以概括,就是「富國強兵」,很多人覺得這個富國強兵的宗旨很好啊,神宗和王安石很有理想啊,但是要注意,他們哥倆說的「富國」,可不是發展經濟、共同富裕,而是千方百計的增加國家財政的收入,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設計來替朝廷撈錢,因為宋代從真宗開始,基本上就陷入了非常嚴重的財政危機,到仁宗以後,國家財政基本上是入不敷出,朝廷上下因此被搞得焦頭料額。

本來宋代社會經濟的高度發達,宋代的經濟形態的革命性變化,即在傳統的游牧經濟、農耕經濟之外,開創出商品經濟時代。從人口數據上就可以看到宋代經濟的發達程度,宋代疆域比漢唐都小,但人口卻比漢唐多,漢唐盛世人口不過6000萬,而北宋的人口基本上保持在1億以上。而宋代城市商業的繁榮,更是遠遠地超過唐代,比如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臨街開店的形式(唐代做生意是在專門的市場中進行的),就是宋代的商業經營革新。

那麼問題來了,宋代這麼發達的經濟水平,為什麼朝廷又會搞得財政困難呢?

宋代的國家財政的花費,主要有兩個大頭,一是軍費開支大,二是政府機構運行的成本高。 錢都光在這兩個事情上了,宋代龐大的軍費,按宋人的話說是「養兵之費」,它不是現代意義的國防經費,宋朝是把大量青壯年召募為兵,以消減民間的反抗力量,因此軍費雖然龐大,但軍隊戰鬥力卻很低。

另一方面宋代的官僚機構龐大,官員眾多,實際上是把知識分子吸納到官場,把他們養起來。這樣身體好的當了兵,頭腦聰明的當了官,民間就只剩老弱和痴愚之輩,就算要造反也不會成功。宋代在這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三百年間,基本上沒有大的農民起義,就是有一些稍成氣候的農民起義,也可以很快被鎮壓。

宋代國家收賣了軍人集團,同時利用士大夫集團制約軍人,文武兩大精英團體與朝廷結成利益關係,從而實現了皇帝聯合官僚集團與老百姓之間的對立,為了收買這兩大群體,必然使得政權成本上升,這就使得經濟發達與財政困難在宋代長期並存,成為宋代的一大特色。

到了神宗和王安石的時候,朝廷的財政困難越來越嚴重,於是王安石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眼看民間的商業資本賺了大錢,於是決定政府與參與到商業活動中去,直接從市場上去撈錢,最典型的就是青苗法,用政府出錢貸款給農民,然後收取利息。這個制度設計看起來不錯,農民不用再去借高利貸,政府又能獲得一部分的收入,簡直是雙贏。但實際情況卻是,各地政府為了政績,而強迫農民貸款,農民貸款之後還不起錢,衙門就抓人。

神宗和王安石這一思路,影響很壞,整個變法設計的各種增加朝廷收入的辦法,最後都變成了變相的新稅種,更嚴重的是,這些增收的措施,在本質上是以朝廷的強權去掠奪剛剛發展起來的商業社會的財富,最終使得商品經濟發展嚴重受阻,人民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後來蔡京等人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就發展到無所不用其極的掠奪民間商業社會的財富,把基本生活品的鹽、茶、酒都搞專賣,弄得民不聊生了。

最後,我來說一說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強兵,宋神宗的理想是強兵,富國只是手段,因為強兵是需要花錢的,所以他要先富國,沒錢怎麼打仗!他一心想要增強宋朝的軍事力量和發動對西夏的戰爭(神宗一心想要滅西夏,對於遼他倒是沒敢多想,他的兒子徽宗理想比他更大,要打敗遼朝,收復幽雲十六州),神宗後來搞將兵法,訓練軍隊,確實提高了宋軍的戰鬥力。對外發動對西夏的戰爭,對內則在湖南、貴州一帶開疆拓土,這些地方以前當地民族首領管治,只是名義接受宋朝的統治而已。神宗強兵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北宋後期在西北戰場上對西夏已經具有軍事優勢,「西兵」也成為宋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南宋能夠扛得住的金軍,靠的就是這個底子。

但強兵對於宋朝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雖然增強了自己的軍事實力,但另一方面,又刺激了對外擴張的野心,這最終把北宋引向了毀滅。

大家不要以為宋徽宗後來被金人打得很慘,一副慫樣,就以為他一直胸無大志,其實神宗強兵和對外擴張的成功,在徽宗時代是被繼承下來了的,徽宗也一向以繼承父皇神宗的遺志為口號,可以說,宋徽宗是宋神宗的升級版。徽宗時代可以說是一個大力對外用兵,開疆拓土的時代,宋徽宗也是有一個大國夢和強國夢。宋徽宗統治的二十多年間,宋軍在碰到金軍以前,是取得了一系列的軍事勝利的。一是發動對青海地區的吐蕃諸部的戰爭,全面佔領青唐地區,這一地區是唐代的隴右節度使轄區,安史之亂後為吐蕃戰領,至此已三百多年了,可以說是取得前所未有的開疆拓土的戰績,二是發動對西夏的戰爭,跟以前是西夏攻,宋軍守不同,這時多數時候是宋軍主動進攻,西夏處於守勢,三是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推行以軍事恐嚇為主的擴張活動,強迫各少數民族首領獻出土地。上述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和擴張的成功,最終刺激宋徽宗君臣發動了聯金滅遼的軍事冒險,最終翻船。


說起來,王安石的變法對於北宋後期的政治影響並不算太大。只不過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所起用的人,對於北宋後期的政局影響確實很大。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想讓「民不家富而國用足」,只可惜這是一個天真的夢想。王安石的青苗法一經推行,就遇到了官府的強行攤牌。老百姓拿到了這些錢之後,官府又想著法兒的把他們的錢騙回來,一來一去官府的錢一分沒少,老百姓卻負載累累。這使得從仁宗以來富庶的宋朝民間被搞得十分混亂,以致從神宗朝開始到北宋末年,各種流民聚義的事情不斷發生。也才有了後面的梁山好漢。

而且王安石變法,起用了呂惠卿、曾布、蔡卞、蔡京等人,都是當時的酷吏,很快就在朝廷內部形成了新黨與舊黨之爭,之後又形成元祐黨人與熙豐黨人之間的黨爭,朝廷內部出現的分化,導致文官集團出現了嚴重的對立。

此外,朝廷與民爭利的風氣驟然開啟。尤其到了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由於財政年年赤字,宋徽宗又想改變這樣的局面,於是,蔡京在王安石變法的基礎上,對老百姓進行了一次可謂抄底式的搜刮:第一,將紙幣從四川引向全國,發明一種叫作「錢引」的貨幣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推行;第二,加大食鹽的票據化,把鹽票當作第二貨幣使用。

通過這一做法,蔡京達到了想要的結果,他用這些花花綠綠的紙片,從民間攫取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和糧食。然而,這個做法無異於殺雞取卵,表面上是朝廷財政收入的充實,實則留下了一個赤貧的民間。這一嚴重後果在十幾年後發揮了它的威力——當女真人打來時,朝廷再也籌集不上新的財富來抵禦外敵,北宋就這樣滅亡了。


謝邀。

我在初中,高中,歷史都不咋地,雖說勉強可以及格。但是對於這種嚴謹的問題,鄙人不敢擅自回答,如果有關於命理方面的問題,可以詢問我,謝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