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是明朝萬曆年間洪應明所著,到現在已經有四百多年了。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他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

洪應明偶見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一時有感而發,便用這句話立意,以「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主題,寫下了一部不朽的菜根真言,流芳百世。

這一部著作還被翻譯成多國文字,被稱頌讚揚,很多企業家都奉為圭臬。

更有學者把《菜根譚》與《孫子兵法》、《論語》等具有相同的文化價值。

《菜根譚》立意深刻,直指心靈,措辭優美,言簡意賅,通過人生百態來闡述人生百味,點化世間人。

它囊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亦儒、亦佛、亦道。

作者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佛家的出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為人處世哲學。

把中國文化的精華融合貫通。主張親近自然,又提倡積極入世,還有透徹的禪機,通過安身立命,居安思危來普渡眾生。

他的內涵豐富,寓意深刻,不同的人都能從中受益。貧賤之人讀了既能安貧樂道,培養善根,又會不墮青雲之志。

富貴人讀了,能知道一切皆為虛幻,善心萌發,達濟天下,恩澤後人。

《菜根譚》是一部凈化人類靈魂的哲學書。它字字珠璣,給人以精神上啟迪,生活上指導。

它像是天空中的明月,照亮我們的行程。

菜根的營養和能量被清朝的一個聖賢曾國藩奉為必備。曾國藩最喜歡祖母泡製的菜根,每頓飯都離不開,看來菜根的營養不但能夠讓曾國藩修身立命還能夠讓他成為近代的大聖賢。曾國藩的菜根和洪應明的《菜根譚》真是異曲同工之妙。


謝謝文友提問邀答!

問題:菜根譚的意義是什麼?

引言:

喜歡古文的人,絕對不會陌生「恪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人生信條。千百年來,無法逾越的法則,將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士大夫等所有讀書人,禁錮在這一大鐵籠之內,讓他們孜孜不倦,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在這一守則內最受青睞,雅俗共賞的當屬「小菜圍」,分別是——《菜根潭》、《圍爐夜話》、《小窗幽記》。

其中,明代萬曆年間著名學者,思想家——洪應明所著的《菜根譚》被後人翻印過無數次,可見此書的普及程度之廣,喜歡此書的人之多。

此人很多人也許感到陌生,但他的名言「屋漏偏逢連陰雨,行船又撞偏頭風」,大概都不生疏吧?

新中國一代偉人——毛澤東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見此書的珍貴价值。

《菜根譚》內容博大精深,可以簡單地說: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各行各業無所不能;樸素的智慧涵蓋古今。

  • 從這部書里,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治國安邦的謀略。比如「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經綸。」
  • 商人可以從中獲得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諸如「用腦」、「用人」、「商略」、「制勝」、「交往」等名言警句,令後人受益匪淺;
  • 讀書人可以從中悟到高妙的思辨方法和處世哲學。最難能可貴的是,其開篇所言:「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我的觀點:

  • 特點之一,靜心閱讀之後,我深刻體會到,作者是一個精通「釋儒道」三教真理的集大成者,而且人情練達,洞明世態,精品人生滋味。
  • 特別是「菜根」二字,教誡世人不但有曠世之才,還應有堅韌不拔之志,成大事者,一定以堅忍清苦磨練心志,善於栽培灌溉,充實自我。
  • 特點之二,洪應明用精美雅緻的語言 ,把三教深邃而晦澀的道理,平易通俗,娓娓道來。他沒有李摯那樣的激進,更沒有朱熹那樣的道貌岸然,而是面向中低層知識分子,甚至勞苦大眾。所以這部著作的問世,影響深遠廣泛,對於普通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著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力量。

  • 特點之三,作為我來說,最喜書中蘊含的豐富人生哲理,時時給人以澄明清遠的智慧啟迪,使人心清智明,頗得領悟禪機之妙。 

再次感謝悟空問答平台!感謝文友提問!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原創不易,嘔心瀝血。敬請關注,分享交流!


菜根:可食植物的根,

少、小時候常食之,

如今也食之,

酸甜苦澀麻之味不同菜根滋味濃淡各異,

菜根有益身體健康壽命綿延;

《菜根譚》:可讀經典之一,

勵志成長,為人處事,目標誌向,一心向好等之導言、經驗,

精神營養源泉之一。

《菜根譚》物質與精神完美的結合,親切可愛。


菜根譚與其他陋室銘,寒窯賦,增廣賢文,勸世傳本一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與人向善。看看可以,照做就不必了。


《 菜根譚》本質的含義是:

「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這是原書語錄


「咬的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譚》是一部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智慧的語錄體作品,從修身、處世等方面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它集儒釋道三家智慧哲理之大成, 使人泰然面對人生種種。


就現代社會而言沒意義的不少,社會變了,法治進步,人更自由,你還在網上提著問題,研究嗎?反正我看不進去啊。


菜根譚是明朝年間一部著作,作者對為人處世方式而傳之後人,同時也表現了中國人對人生、人際和人性的獨到見解。


草根譚。就是裡面的裝的東西,越沉越想,越老越有味。就像裡面的東西,讓讀者讀起來,回味無窮!


古人智慧精華,可以借鑒。但不能生搬硬套,需結合自身環境加以利用轉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