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從雙臉生。這句話是宋朝晏殊的破陣子這首詞里的最後一句。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整首詞的上闕都在描述春季的三四月份季節中的景象。用一連串的事物襯托出春季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一派生機。如燕子,梨花,碧苔,黃鸝,飛絮。用時間告訴我們時值春盛時節,如新社(古代為祭祀土地豐收,一般在立春之後,清明前擇日,也叫春社。)

下闕開始轉到正體上來,也是要表達的主題。在採桑的路上,正好遇到住在我東邊的女鄰居了,巧笑,古人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句。這種笑會讓你魂飛魄散,六神無主。估計這位女施主也是美若天仙,否則也不會用巧笑二字。正是這種笑使得作者心生遐想,內心思緒萬千,竟然懷疑是不是昨天晚上做了美夢了,今天能在採桑阡陌之上邂逅鄰家小妹,而且還衝我巧笑留情。使我心花怒放,這肯定是昨晚做了個美夢今天才會有如此巧遇。

更巧的是我今天早上鬥草居然也贏了。

(鬥草又稱鬥百草,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遊戲,屬於端午民俗。其最初的源起已無處可尋,最早見於文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採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穫之餘,往往舉行比賽,用草作比賽對象;唐朝後鬥百草愈漸成為婦女和孩童的玩意兒。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荊楚人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

思前想後的認為這絕對不是偶然巧合。一定是冥冥之中上天眷顧,有所安排。想到這些,那個美從內心深處猶如泉涌般湧出來,使我笑開了顏,那鄰家小妹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情景還嫣然楚在,歷歷在目。交錯在我眼前。她那美若天仙的笑,自己美夢般的笑,兩張笑臉同時深深地印在了我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讓我夜不能寐,食之無味。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這也說明為什麼作者會在詞尾一句中出現雙臉了。加了雙臉更能表達那種巧笑,那種美,那種邂逅,那種相思的程度已經到達了情景交融的至真境界了。不愧是用詞用景表達情意的大家。實在令後來者無可企及呀!


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疑其為春夢之喜,卻為鬥草之贏。此笑可解為鄰女贏歡。「笑從雙臉生」,從詩人角度方可見到"笑從雙臉生"。

而詩人先猜其心事,疑後才知女之所笑含。心中欣然,有愛護之喜。解為詩人笑亦為合理。

晏殊詞雍,一語多道,不直露其含,已不為怪。

詞中有意朦朧,更挖解趣


由心裡發出的笑


笑從雙臉生,一個指發出內心的快樂!信號傳遞給大腦,產生笑容!表現於臉部!激情流露於眼神!歡樂傳遞給全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