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情況不同,高俅對王進沒啥可圖的,有點小矛盾而已,隨便出點氣就可以了。

林沖可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主要問題在高衙內身上。高衙內看中了林沖之妻,千方百計想得之。可林沖和夫人怎能受這般屈辱?!眼看衙內為此而茶飯不思,尋死覓活,高俅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直林沖於死地。於是上演了白虎堂之計,誘林沖中圈套,以意欲謀殺朝庭命官之莫須有的罪名將林沖打入死牢,然後想法除之。

林沖雖系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心地卻很軟。這樣的事放在武松、楊志等人身上,早就當機立斷,尋機殺了衙內等這般禍害,帶上老丈人及妻小投奔梁山了。

分析其原因:由於歷史和個人觀點的局限性,政治上不成熟,沒政治遠見。這也難怪,他只是個武將,很不懂得官場之險境和姦臣玩弄的政洽手段和技倆。

沒有什麼反抗精神,軟弱的心態。在遭到一次又一次的迫害、追殺。火燒草料場,殺了那些幫凶,不得已才上了梁山。

他和高俅的仇恨是殺父奪妻之仇,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勢不兩立的鬥爭。

這就是林沖和高俅的矛盾越陷越深的根夲原因和重要因素。

謝謝邀請!


在那個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封建朝代,上司往往掌握著下屬的命運甚至生死。高俅是殿帥府太尉,位高權重,心胸狹隘,手段毒辣。林沖與王進都是殿帥府統管的禁軍教頭,對高俅的為人都很清楚。但為什麼在面臨高俅的迫害時,王進選擇了逃走,而林沖卻選擇了周旋呢?這主要是三個原因:

第一、家庭狀態不同。林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妻子貞娘美麗賢惠,兩口子感情深厚。而且,家裡還有一個婢女~錦兒。另外,林沖的岳父也在禁軍當教頭。作為一個男人,首先要對家庭負責。所以,林沖在明知危險,但在高衙內的侵害還沒有突破林沖底線(妻子被玷污)的情況下,林沖為了家庭和妻子,他選擇了隱忍,這是合乎情理的。而王進卻是個鑽石王老五,只有一個老娘,基本沒有家庭的負累和牽絆,說走就走。

第二、王進與林沖在思想上對危險的判斷不同。王進的父親王升也是一位槍棒高手。早年,高俅未發跡時,曾經與王升較技,被王升一棒打翻,卧床半個月。俗話說,父債子償。如今,高俅成了王進的頂頭上司,王進因病沒有點卯,被高俅喝罵。他預感到高俅會奈何他。回家,跟老娘說了後,老娘先提出來逃走的對策。王進自也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而林沖得罪高俅,是因為高衙內企圖霸佔林沖的妻子。無論在岳廟還是樊樓,林沖都沒有動手打高衙內,而只是把忘恩負義、幫狗吃屎的陸謙家砸了。因此,林沖覺得理虧的是高俅,自己並沒有直接觸犯高俅,高俅也不會置他於死地。

第三、王進與林沖的性格不同。林衝心地善良,為人朴忠,不突破底線,能忍則忍。而王進比較果斷,雖然內心不願意逃走,但母子抱頭痛哭後,就毫不猶豫地連夜逃走。


謝友邀請。

高俅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用智多星吳用的話來評價高俅:

「我觀此人,生得蜂目蛇腰,是個轉面忘恩之人。」

忘人大恩記人小過,心腸歹毒就是高俅的本質。對此,王進十分清楚。

「王進謝罪罷,起來抬頭看了,認得是高俅!出得衙門,嘆口氣道:

「我的性命此翻難保了!俺道是什麼高殿帥,卻原來是東京幫閑的高二!先時曾學使棒,被我父親一棒打翻,三四個月將息不起,有此之仇,他如今發跡,得做殿帥府太尉,正待報仇。」

你想,王進那還敢在東京待下去?所以只能帶著老母連夜逃走了。

反觀林沖卻是位相信組織相信領導的好乾部。高衙內調戲他老婆,他卻對趕來幫他打架的魯智深說:

「原來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時間無禮。林沖本待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權且讓他這一次。」

就林沖這種被調戲了老婆還想息事寧人的軟弱態度就決定了他必遭高俅這種小人的陷害。


謝邀。王進和林沖,同為禁軍教頭,同樣武藝高強,也同樣與高俅有矛盾,兩個人的遭遇卻完全不同:王進逃離高俅的魔爪,遠赴邊關再立功名;而林沖卻被不斷陷害,逼上梁山成為反賊。歸其原因,個人覺得是兩人有三點不同造成的:

性格不同。王進果敢明決,林沖優柔寡斷。

——王進打過高俅,兩人接下了不小的梁子。當王進看到高俅得勢時,馬上意識到會被報復。於是他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連夜帶著老母跑路。正是這種果斷,讓他逃過一劫。

——林沖則完全不同,他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被逼到最後做出的,沒有一個是他自己的決斷。在草料場的時候,如果陸謙他們沒有防火想燒死他,估計林沖都不會痛下殺手。

追求不同。禁軍教頭並沒有實權,更沒有帶兵打仗的權力,是沒有什麼升遷的機會的。

——王進顯然對現狀並不太滿意,到邊關一刀一槍掙個軍功,應該是他早就考慮過的事情,而高俅得勢,加速了他實現追求的進度。

——林沖是安於現狀的,他並沒有什麼遠大抱負,只要能安安穩穩的做他的教頭,平平淡淡的過一輩子,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足夠了。

牽掛不同。王進輕裝上陣,林沖束縛太多。

——王進家中就一個老母,要跑路的話,收拾兩擔細軟,帶上老母就可以了,幾乎沒有阻礙。

——林沖則不同。他有妻子,有家產,有外家,有婢女,跑路的話,要考慮的事情太多,要牽掛的人也不少,而且也很容易暴露。


我認為是兩人的觀念和心境不同。

同為禁軍教頭,但是兩個人絕對是相反的思想。

王進早就認識高俅,知道高俅的品行。他被高俅「相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頭了。在這樣的小人手下當職,還能有好果子吃嗎?與其等著被報復,不如趁早走人。隱姓埋名,遠遁他鄉,不為別的,只求自保。這是明哲保身的一個最好例子。

林沖恰恰相反,老婆被欺負了,自己被陷害了,他都不想甚至不敢對高太尉有半句怨言。在大相國寺,看清欺負他老婆的是高衙內,高高舉起的拳頭軟軟的放下,換做是別人,是普通老百姓,一頓飽打肯定避免不了。由此可見林沖對高俅的畏懼。

限制林沖的,就是教頭身份。他一直認為這個身份很榮耀,捨不得丟掉。直到後來被逼上梁山,大家叫他林教頭,他照樣樂呵呵的,從來想不到在這個稱號最巔峰時自己經歷過什麼。

王進、林沖相比,林沖的性格缺陷盡顯無遺。王進可以丟掉虛名,投身世間,遠離潛在威脅。林沖一直留戀教頭身份,身處實禍卻不知躲避,這樣的傻瓜不被坑才怪。


王進得罪的是高俅本人,只能帶著老娘,亡命天涯。

林沖雖然也只有妻子而無兒女,但與王進不同,得罪的是高衙內,而非直接開罪高俅。

兩天一小罰,三天一大懲,王進自知無法挨受這樣的未來,更別提什麼前程展望,收拾包袱走人才是王道。

林沖則不然,認為自個有理,高衙內又只是高俅的收養的兒子,沒那麼親,頂多就是犯下了打狗沒看主人面的錯誤,忍一忍就扯平了。

高俅也厲害,溫水煮青蛙,繼續讓林沖在這個錯誤認知上麻痹自個,然後忽施毒手。

發配滄州,林沖甚至以為這個是報復的最高界定,還傻傻的以為只要好好承受,日後還有機會。

依然是溫水煮青蛙,只是水已經很滾熱了,野豬林就是一個爆發點,但林沖這隻青蛙已經被自已麻痹到無法自拔的程度。

只有到了最後,圖窮匕首見,林沖才真正覺醒,高俅要的是命,不單單是嚴厲的報復。

風雪山神廟,林沖滅了高俅派來的殺手,和高俅正式直球對決,無法迴避,矛盾處於零和狀態,不可能再有任何一丁點的希望。

所以才有被逼上梁山一說。

一家之言,僅供交流。


完全不一樣。

王進跟高俅是老熟人了,見面一看就知道:「我道什麼高太尉,原來是以前幫閑的高二!」之前高二跟王進父親學棒,被一棒打翻,二三個月下不了床。所以高俅肯定要收拾王進,王進找個機會,一大早就跑路。倆個軍人找了一天才報告,給王進充足的逃脫時間,跑到史家莊、後來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那裡,高俅更是找不到了,想報復也報復不了。

林沖跟高俅沒有什麼冤讎,至少林沖這麼認為。所以他在京城報復都是針對陸虞侯的,並沒有想主動逃脫高俅的勢力範圍。林沖的性格比較安於現狀,服刑的時候也是模範囚徒。他實在是料不到高俅幾次三番要致他與死地。山神廟之後,是林沖徹底告別自己守法良民的開始,但是這時候高俅也基本上整得他一無所有了。


中國有兩種仇恨是不共戴天!一是殺父之仇;一是奪妻之恨。高俅和林沖之間的仇恨就是奪妻之恨,因為高逑之子高衙內看上了林沖的妻子,並且當眾調戲之。高衙內發誓一定要霸佔林沖的妻子!於是就設計陷害林沖於白虎堂,目的是將林沖置於死地。要不是魯提轄在野豬林救了林沖,林沖已經命喪黃泉。那麼林沖為什麼要上高俅的當呢?因為林沖性格直爽,並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又有一定的文化素質,且對自己的妻子深愛無比,從心裡不願意讓愛妻陷入虎口,情愛的牽掛讓林衝進退兩難。林沖更沒有想到高俅是地痞無賴出身,根本就沒有什麼素質,即使當了太蔚也難改無賴本性。所以林沖才誤入白虎堂。逼上梁山。

至於王進和高俅的矛盾,只是王進的父親打過無賴高逑,於是高俅記恨於心。高俅當了太尉之後,就拿王進開刀,打了王進一頓,也算釋放一下心頭之恨。王進無家,就聽了老母親的話,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種打架之仇只是平常之事,高俅並沒有放在心上。也就不了了之。


王進只是當年他父親無意打了高俅,高俅也只是想報復教訓他而已,所以王進跑了就跑了,也沒什麼大礙。林沖乃高衙內看中了他老婆,而且得不到誓不罷休,其性質截然不同。然而林沖是有家室的人,豈能輕而易舉出逃,也萬萬想不到對方暗中設下狠毒的圈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