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是兩種對立的自然現象,具體的形成成因是什麼,短時間內學術界很難有一個普遍認可的說法。有關厄爾尼諾的報道可以說由來已久 ,而拉尼娜的概念則相對新鮮。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出於宣傳環保的目的,一些部門選擇主動把屎盆子扣到自己的頭上,認為是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引起了厄爾尼諾現象。不過時至今日,關於兩者的成因,多數人顯得越來越保守。

世界洋流圖(局部)

什麼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在解釋兩者之前,要先了解一個地理知識——洋流。世界的海洋表層海水在風的吹拂下,相對穩定的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動,稱之為洋流。例如赤道地區的海水,在南北半球信風帶的影響下,自東向西流動形成兩股赤道暖流。大量的溫暖海水自西向東流動,造成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這一側海水溫度偏高,使得澳大利亞東部地區氣候溫暖濕潤。而南美一側(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則較低,氣候比較乾旱,這是正常的情況下的正常氣候。

厄爾尼諾年份

然而在有些年份或一年中的某些月份,信風強度異常減弱,造成赤道地區向西流動的洋流規減弱,西太平洋的海水溫度不正常的降低,本來比較濕潤的氣候趨於乾旱,而東太平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應該乾旱的氣候趨於濕潤。簡單的說就是應該多雨的地方降水減少了,應該乾旱的地方降水增加了。

秘魯寒流

因為秘魯寒流的影響,秘魯本來漁業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在厄爾尼諾年份,因為寒流減弱,造成漁業資源大量減產。對於我國,厄爾尼諾年份夏季風會減弱,造成暖濕氣流始終在南方活動,無法推向北方,引起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而北方普遍大旱,影響工農業生產。

1998年長江洪水

1997年5月,發生了20世紀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當年年底達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結束。這次異常偏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造成1998年我國夏季長江流域降水明顯增多,引起了長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澇災害

拉尼娜年——信風異常增強

相反,在某些年份,或一年中的某些月份,信風出現了異常增強的情況。赤道地區的海水將規模更大的流向西太平洋地區,造成本來就降水豐富的澳大利亞東部地區洪澇災害嚴重,而本來就很乾旱的秘魯沿海更加乾旱,而赤道東西兩側水溫的差距繼續擴大。

拉尼娜年份的情況

對於我國,拉尼娜年的情況和厄爾尼諾年完全相反,由於夏季風增強,很相對快速的推進到黃河流域,造成長江流域出現乾旱,而北方降水異常偏多,在拉尼娜年的冬季,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依舊活動頻繁,冷暖氣流相遇,造成冬季降雪量增加,個別年份甚至會形成雪災。

2008年的雪災

例如2007年底到2008年初的雪災,就是典型的拉尼娜現象造成的災害,持續一個多月的強降雪給南方帶來了嚴重的低溫凍害,以及雪災,造成大面積的電力系統破壞,甚至使很多務工人員無法返鄉過年。

總得來說,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是正好相反的兩個極端,一個是加劇目前的原有氣候,讓乾旱的更乾旱,濕潤的更濕潤,一個是正好相反。本身沒有什麼誰好一點,誰不好,任何事過猶不及,我們人類要做的就是繼續研究現象發生的原因與規律,指導社會正常的生產生活。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路,徽南城意頭條號,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態,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


不管是拉尼娜還是厄爾尼諾說白了都是人對大自然的破壞後得到大自然的回贈,無論是全球變暖還是變冷,無論是旱還是澇,所造成的一切惡果,更多的反應出來的是相當的一個群體的貪婪:圍海造城、平溝擴耕、毀林……近幾年的新聞經常遇到某某工業區被淹……某某海景……數不勝數……又有多少人可能反思……


厄爾尼諾又稱聖嬰是赤道太平洋海水異常升溫現象造成就是夏天熱冬天不冷,而且南方雨多北方乾旱,拉妮娜則是夏天更熱冬天更冷,總之哪個都不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