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林

11月27日,馬爾地夫總統薩利赫上週宣誓就職後,第一個出訪的國家是印度。隨薩利赫訪印的新任財政部長易卜拉欣·埃米爾稱,中國基建投資「價格虛高」,但不會推翻已有合同。因為其中很多(包括跨海大橋)已經完工,「不可能重新談判,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減少未來基建項目的支出」。

馬爾地夫外交部長沙希德26日在接受《印度時報》採訪時則表示,印度數十年來一直是馬爾地夫發展的最大貢獻者,同時,他表示,「中國為我們貢獻了最多的遊客,在對馬援助方面一直非常慷慨」,「我們不會拿朋友進行比較,但我們有朋友和特殊朋友,印度一直是特殊朋友。」

沙希德的這番話,表明了馬爾地夫現政府的姿態。畢竟,是印度支持薩利赫上臺的,他不可能不顧及印度。但他沒有一邊倒,還能說出相對照顧中國感受的話,估計印度人聽著已經很不舒服了。

分析人士預計,薩利赫此次訪問新德里將向印度提出資金援助,解決國內基礎設施和社會問題。馬新政府預算創歷史新高,達19.6億美元,目前預算缺口達2.5至3.5億美元。印度領導人也許會許諾「幫助新政府完成自己對國人的承諾」,不會對馬爾地夫無私提供更多的援助。

問題是,印度與中國的經濟實力根本無法相比,它以目前無法給予馬爾地夫足夠的財政支持,幫助後者發展經濟。印度想在馬爾地夫「收復失地」,則要能夠做到順利接手此前中馬合作的項目,並能幫助馬爾地夫償還中國貸款等。否則,印度方面對馬爾地夫的熱情也只能是空談。

一個國家政權更迭後,贏得大選的在野黨變成執政黨後,其執政意志和國際形勢變化對雙邊關係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最簡單的辦法是,以前政府貪腐為名,對之前與其他國家簽署的合作項目進行重新審查,甚至取消。

例如,從2015年斯里蘭卡、2016年緬甸,到今年5月的馬來西亞的政權更迭後,與中國的關係發生搖擺。過去中國與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簽署的港口、水電、鐵路等的投資協議,要麼被現政府擱置,即使上馬的項目也被迫停下來。馬來西亞新政府上臺後,立即暫停由中國投資的多個項目,聲稱要重新談判。

薩利赫的上臺是馬爾地夫內部長期鬥爭的結果。和斯里蘭卡2015年「變天」一樣,薩利赫在上臺初期,對華政策可能會有一定的調整,在過渡期內,馬爾地夫的對華政策會趨於冷淡。但過渡期後,相信薩利赫政府也會冷靜下來,重新審視對華合作。

中國在馬爾地夫的投資項目本身是一個商業行為,對中馬雙方都大有好處。如果從商業角度來說,因為利益問題而產生的矛盾雙方可以通過商討來溝通,而從政策角度來看,馬爾地夫要徹底放棄項目並非易事。

畢竟,中國與馬爾地夫的合作並不是支持某個人,而是國家間的經濟合作,這種合作有利於該國人民。即使新政府上臺,印度在經濟上不可能在馬爾地夫去取代中國,無論是在投資領域還是在旅遊領域。

近年來,中國赴馬爾地夫遊客保持在每年30萬人次以上,2017年更高達40萬人次。以平均每名中國遊客在馬直接或間接花費1000美元計算,馬爾地夫每年從中國遊客身上可以賺至少3億美元的旅遊收入。像這樣的旅遊大軍,是印度無法取代的。

儘管馬爾地夫政府高官會拿中國說事兒,但是總體上,中國是一個迅速崛起的大國,馬爾地夫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中國。下一步,馬爾地夫新政府仍會採取更加平衡的大國外交政策,這其中就包括與中國的關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