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放禮炮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禮儀傳統,最早起源於17世紀的英國皇家海軍。當時,當軍艦進港,或在海上相遇,需要進行禮儀活動,就用鳴放火炮的方式,向對方表示敬意。後來就演變爲陸上的外交禮節。一般在迎接來訪的外國國家領導人時,鳴放21響禮炮,政府首腦則鳴放19響禮炮。

史上最大規模禮炮:蘇聯勝利日閱兵出動了1000門大炮!

至今各國海軍還保留着禮炮的傳統,當外國軍艦來訪進入內水或港口,本國海軍需要鳴放禮炮表示歡迎。

史上最大規模禮炮:蘇聯勝利日閱兵出動了1000門大炮!

例如2013年07月5日,參加“海上聯合-2013”中俄海上聯合演習的中方艦艇編隊在俄羅斯艦艇的引導下,緩緩駛入海參崴港。俄羅斯海軍出動卡車裝載的專用禮炮,在海參崴大橋附近的岸邊施放禮炮,表示歡迎中國海軍。

史上最大規模禮炮:蘇聯勝利日閱兵出動了1000門大炮!

在19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很多國家舉行盛大國事活動時,例如君主加冕,總統宣誓就職,重要領導人去世的葬禮等,也有鳴放禮炮。

史上最大規模禮炮:蘇聯勝利日閱兵出動了1000門大炮!

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禮炮鳴放是衛國戰爭中的蘇聯紅軍,曾用1000門禮炮齊鳴慶祝衛國戰爭勝利日。從1943年開始,蘇軍紅軍啓用鳴禮炮慶祝大型戰役的勝利,首次鳴炮是在1943年8月5日,慶祝奧廖爾戰役和別爾哥羅德的解放,24門大炮齊鳴12響。第二次鳴禮炮是在同年的8月23日,慶祝哈爾科夫解放的儀式,224門禮炮齊鳴20響。

史上最大規模禮炮:蘇聯勝利日閱兵出動了1000門大炮!

隨着大型戰役的陸續勝利,重要城市的不斷被解放,蘇聯紅軍鳴放禮炮也越來越頻繁,基輔,塞瓦斯托波爾,明斯克,維爾納,布加勒斯特,里加,貝爾格萊德,華沙,布達佩斯,克拉科夫,維也納,布拉格,柯尼斯堡,柏林,這批城市的解放都採用324門禮炮鳴放24響的方式,剩餘的一些城市則採用124門禮炮同時鳴12響的方式。

史上最大規模禮炮:蘇聯勝利日閱兵出動了1000門大炮!

1945年9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舉行規模龐大的衛國戰爭勝利日大閱兵,蘇聯紅軍以1000門禮炮齊鳴30響的方式慶祝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的最終到來,這相當於動用了20個炮兵旅的所有大炮同時開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