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書法仍延續了明代帖學的餘緒,受明末董其昌、張瑞圖、倪元璐、黃道周等人的影響形成了豪放樸拙、個性鮮明的行草書風,主要書家有王鐸、傅山與八大山人;然而有人說「神筆王鐸」的書法不如傅山?這是為何呢?王鐸和傅山的書法各有千秋,無法相比較嗎?

「神筆王鐸」的書法的確不如傅山,

若書法不能相比較的話,普天之下都是書法家了,而且個個都自成一家之體;如果書法大家之間的書法不能相比較的話,古代書家個個都是「書聖」了,對吧。現在還有人將「二田」與「二王」相比較的呢,所以王鐸與傅山相比較,這是非常正常的事,畢竟二人都是「實力派」書法家,高手過招反而更精彩,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明末進士,入清後任禮部尚書,博學好古,工詩、古文、書、畫,書法獨具特色,以行、草成就最高,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又流轉自如、力道千鈞,可以看出王鐸的神筆之名譽並非徒有虛名啊,其書法取法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各大家,這也說明了王鐸書法筆法基礎深厚,其中,王鐸學米芾有亂真之譽,米芾書法可是「八面出鋒」且還有動態的美感,足夠可見王鐸的模仿能力超強,

傳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號青山,其博覽群書,於學無所不通,精醫術,又工書善畫,書法初學趙孟頫、董其昌,後又受張瑞圖、倪元璐、黃道周、王鐸等人影響,之後又推崇顏真卿的人品書品而轉學蒼勁渾厚的頦體,最終自成一家,值得注意了,傅山書法是以顏體為根基,在這基礎上取法晉唐諸家,而且他還提倡「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書法理念,這也是傅山對書法筆墨精髓的深刻獨特到位的領悟,這也導致傅山的書法沒有一點塵俗氣,是佷純粹的一種筆墨文化,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王鐸獨特的優勢是書法的技法卓越超凡,這也是名副其實有「神筆」之美譽的原因,但是論對書法的悟性,傅山要比王鐸高的多,究竟為何?這和二人的人品有關係,王鐸的人品是遠遠不如傅山的,至於具體事項就不多做解釋了,自古以來,「字如其人」,在書法簡練的線條造型中,可以表達出書家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書法最大的魅力是「養心」,而且還可以通過書法來了解文化,書法家的人品、胸懷決定了其書法的意境效果,書法的技法可以生搬硬套、熟能生巧,唯有藝術修養需要讓世俗來沉澱,沒有藝術修養,書法無法走向更高的境界,也就是脫離「塵俗氣」,而傅山在藝術修養上也遠遠超越了王鐸。千萬不要認為,書法和人品沒有關係。


二者各有各的特點,只是欣賞者的審美觀不同罷了;二人書法均有各自的特點,對後世均有一定的影響。

王鐸的書法,講究個氣勢,著名的代表作品有《擬山園帖》、《琅華館帖》等。

傳山的書法,蒼勁有力,勁與美的完美結合,一氣呵成,極具不拘一格和樂觀向上的個人性格,被譽為「清代第一大書法家」!


神筆王鐸,是明朝之後,在書法史上最有代表性,創新性的書法家之一,因為是降臣,當時乃至死後很多年受人歧視,但並影響他在歷史上對書法的貢獻,他的筆法,墨法非常獨特而又不失法度,今人只能望其項背,無法超越。

傅山也是書法大家,無法互相對比,是後人對其喜好決定的。


各有千秋,不能這麼比


傅山是集學大儒,有民族氣節的大家:::王鐸是變節小人,賊二臣,怎能相提並論?王鐸書,不足觀。


單論書法,王要甩傅一條街。


書法。講究氣和韻


可能還是王鐸的人品不行吧,不如傅山品格高尚。就書法而言,個人認為還是王鐸的書法更高一點,有蒼茫質感。


各自風格不一樣,就線條質量來看王厲害。


七長八短,正史己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