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的獨孤皇后,名伽羅,北周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

獨孤伽羅還沒成為皇后之前,她的早年其實是充滿波折的,

獨孤伽羅嫁給楊堅剛一年,她父親獨孤信,圖謀推翻權臣宇文護,結果事敗被賜自盡,獨孤氏的諸子都被罷官。楊堅也被當成重點盯防對象,幾次險遭不測,而他與獨孤伽羅夫婦頂著這樣的壓力艱難生存,這段日子留下的心理陰影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後來楊堅果然造反了,並且成功推翻北周,建立隋朝,成了隋文帝。不過對當上皇后的獨孤伽羅來說,雖然日子苦盡甘來,但早年經歷帶給她的戾氣,非但沒消散,反而越來越重,她用鬥爭的姿態看待世界,把一切人等都當成潛在的鬥爭對象。

遭罪的隋文帝兒子們

隋文帝共有五個兒子,全是獨孤皇后所生,太子楊勇、晉王楊廣,就是後來的隋煬帝、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五位皇子除了楊廣是把自己作死的,其餘幾位的死亡,都與親生母親獨孤皇后有關。

先說廢太子楊勇,此人沒別的大毛病,就是好色。楊勇的正妻元氏是西魏皇族之後,是獨孤皇后特意物色娶進門的,生性和獨孤皇后一樣,刻板深沉。楊勇看不上元氏,他更喜歡出身一般但多才多藝的雲氏,並讓雲氏越俎代庖,以正妻的身份管理家事。這就犯了獨孤皇后的大忌。

獨孤皇后與楊堅成婚時,立誓決不移情,此生不再與別人生子。獨孤自己是這麼做的,也把這個原則推己及人,強加到他的兒子身上。她見楊勇不喜歡元氏,數次批評兒子不懂事。結果沒多久,元氏患了心臟方面的疾病,過了兩天便病發死了。這下更是激起了獨孤皇后的滔天之怒,懷疑是楊勇毒殺了元氏。

獨孤皇后的影響下,隋文帝也對雲氏產生了極大偏見,雲氏生下兒子長寧王楊儼,隋文帝對雲氏也沒有改觀,反而說,絕不能讓下賤的女人撫育大隋未來的繼承人。

楊勇為人神經大條,並沒意識到普通家族的婆媳矛盾,換到帝王家,就是重大政治事件,這就註定了楊勇的人生悲劇。

晉王楊廣猜到母親的心思,他立刻裝成苦行僧的樣子,不近女色,以博取父母的好感,同時,楊廣拿嫂子云氏作為突破口,向母親進讒言,說自己正在被楊勇和雲氏迫害。這一下勾起了獨孤皇后對當年兩個妯娌擠兌自己的慘痛回憶,雲氏挑撥皇室兄弟不和,絕不能忍,楊勇護著雲氏,那就連他也要拿掉!

獨孤皇后聯合朝中最有權勢的重臣楊素,利用隋文帝對太子的不滿,經過一系列運作,終於廢黜了楊勇,另立楊廣為太子。廢立事件無疑給隋朝帶來長遠的打擊,可以說二世而亡的根由,都可以上溯到廢立太子上。

其他幾個兒子,秦王楊俊被父親斥責後重病而亡,死後父母都不怎麼悲傷。蜀王楊秀因事被責,關了終生禁閉。漢王楊諒因為諸兄悲慘的遭遇內心無盡地悲涼,又被煬帝猜忌,索性舉兵造反,失敗後被幽禁至死。五兄弟沒有一個有好下場,隋書悲憫地指出:父子之道,滅於天性。

家庭關係失和,淋漓盡致地反映出獨孤皇后的極度偏激、刻薄和嫉妒,這種心理超越了親情,使得楊氏家庭一直處在不正常的氛圍之中。楊勇五兄弟之間雖說有一定矛盾,但還處於可調停範圍之內,只要父母處理公允,不會出什麼大問題。獨孤伽羅雖然政治方面尚可稱道,在處理家庭關係方面,卻著實連及格線都沒到。

遭罪的朝中重臣

高熲原是獨孤信的部屬,一度改姓獨孤,後來有恢複本姓,他與獨孤信家人關係十分親厚,即使獨孤信家落難也一直不離不棄,是獨孤伽羅堅定的政治支持者。

高熲出將入相,一代能臣,就連楊素都對其傾心佩服。隋文帝一直倚為心腹之臣,對他言聽計從。

獨孤皇后攛掇隋文帝廢太子楊勇,楊堅便先來諮詢高熲的意見。高熲堅稱長幼有序,廢立容易引發混亂。堅決地把隋文帝懟了一頓。

獨孤皇后暗暗生氣,覺得高熲是出於私心,因為高熲的孫子娶了楊勇的女兒,他是標準的太子黨。然而不管怎麼說高熲還是孃家人,她一時還不好說什麼。

恰巧這時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急劇加深了獨孤皇后對高熲的怨氣。

原來偶然一天,隋文帝春意勃發臨幸了一個漂亮的小宮女,品嘗到遺失多年的男女之樂,不禁大為歡娛,一時之間把當年與獨孤皇后的愛情誓約拋到腦後。獨孤皇后知道後,簡直氣炸了肺,待隋文帝上朝時殺了小宮女。隋文帝見春花桃李轉眼翻作死屍,簡直是欲哭無淚,氣得牽了匹馬到山中暴走了二十多里。皇帝家炸了窩,只有大臣來勸。高熲和楊素趕忙去山中拉馬勸解,折騰到後半夜好歹把隋文帝勸回了家。

整個過程都沒什麼問題,壞就壞在高熲勸解過程中說的一句話: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

這話傳到獨孤皇后耳朵裏,本就心裡有氣的她,立刻主動對號入座——好啊,敢罵我是「一婦人」。孃家人僅存的一點情義就此全部完蛋,獨孤皇后從此再無負擔地開始暗算高熲,為廢立太子掃清障礙。

偏巧高熲自己家裡也出了點情況,他的正妻因病去世,獨孤皇后惺惺地請隋文帝給他張羅再娶個夫人。高熲知道獨孤皇后那點愛好,於是連連推辭。誰料沒過多久他的一房小妾居然懷孕生子。隋文帝樂不可支,本來還準備找他取取經逗逗樂。獨孤皇后卻說,高熲口口聲聲說不要新夫人,背地裡卻做出這種事,真是奸詐之極,陛下你以後還敢信他麼。

晚年的隋文帝本就多疑,經過獨孤皇后這麼一點,頓時如夢初醒。從此開始嫌惡高熲,後來居然因此而罷了高熲的官。

高熲不僅是隋朝開基立國的大功臣,還是滿朝文武的正義擔當。罷高熲意味著對高熲一系的政治摧毀。此後,能夠約束皇帝胡作非為的正直力量開始解散,隨著文、煬易代,以楊素、宇文述等輩逐漸掌控了朝政,他們不僅沒有匡正隋煬帝的失誤,反而在一味順應上意、助紂為虐上越走越遠,這無疑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然而這些,又怎能是被嫉妒幹擾了理智的獨孤皇后所知?

隋仁壽二年八月,在結婚後第四十五個年頭,五十九歲的獨孤皇后走到了人生盡頭,獨孤皇后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從妯娌、兒子、大臣、情敵,全部鬥倒,堪稱一代宮鬥聖手,獨孤求敗。


隋文帝皇后獨孤伽羅,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第七個女兒。文帝即位以後,獨孤伽羅被封為文獻皇后,與隋文帝並稱「二聖」,隋文帝對獨孤皇后非常敬畏。

公元557年,14歲的獨孤伽羅和17歲的楊堅結婚,在婚禮之夜,聰明的獨孤小姐當場逼著楊堅發下重誓,這輩子絕不納妾,不碰別的女人。迫於獨孤家的權勢,楊堅無奈之下只好答應,獨孤伽羅贏得了她人生的第一個勝利。

每當與隋文帝議論國家大事時,二人看法往往不謀而合,故而宮中並稱為「二聖」。獨孤伽羅是一個十分合格的皇后,尊崇長輩,稟性節儉,當時突厥與隋貿易,有明珠一盒,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殷壽讓獨孤皇后買下,被她婉言謝絕,此舉立即傳遍朝野,她因此受到百官稱讚。文獻皇后的表兄大都督崔長仁觸犯了國家法令,按律當斬,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皇后進諫說:「國家之事豈可顧私。」於是將崔長仁處死。

獨孤皇后不只是管住丈夫不近女色,為了國家利益,她還甚至強力干涉兒子和大臣們的感情生活。公元602年八月,獨孤伽羅病逝於永安宮。獨孤皇后死後,隋文帝開始縱情於女色,不久就患上了重病。在彌留之際,他感慨萬千地道:「假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獨孤皇后鐵腕嚴治後宮的事蹟,被後世廣為傳頌。


獨孤皇后獨孤伽羅(544—602),漢化鮮卑人,北周衛國公、鮮卑將領獨孤信嫡女,母親是清河貴族崔氏。

獨孤皇后有兩個特色:一是有很強的政治智慧,深度介入政治,是隋文帝楊堅的「賢內助」,但有時也有點獨斷專行,是「母老虎」的典型。

二是和隋文帝楊堅的感情生活很好,可稱為愛情的典範。雖然這裡面有獨孤皇后強勢,楊堅怕老婆的成分。不過話又說回來,婚姻中的兩個人,好多不就是一個教訓,一個聽話嗎?都厲害強勢,日子會好過嗎?

獨孤皇后十四歲嫁給後來的隋文帝楊堅。同年父親政鬥失敗被殺,家道中衰,丈夫亦也遭權臣猜忌。獨孤伽羅保持隱忍低調謙恭的作風,以期為夫消禍;周隋交替之際,親自勸勉楊堅定下立隋大計;隋朝建國後定為皇后。

獨孤皇后深度參與朝政,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對於隋朝的建立功不可沒,宮中並尊帝後為「二聖」。

晚年主導罷黜宰相、廢易太子,她廢大太子楊勇,立二太子楊廣,由於楊廣後來的種種作為,她的這個決定引發了後代史學家對她的詬病。

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夫妻恩愛,生有十個兒女,全是他們兩人的孩子。

602年,獨孤皇后崩逝,兩人做了45年的夫妻。62歲的隋文帝迷信皇后升化為妙善菩薩,並親自為其送葬;又營造天下最盛佛寺為皇后祈福,臨終前企盼和愛妻「魂其有知,當地下相會」。

604年文帝病逝,帝後合葬太陵,皇后謚號曰文獻,史稱文獻皇后。

根據《逸周書》對謚法的解釋,獻者:聰明睿智曰獻、賢德有成曰獻、智能翼君曰獻。


獨孤伽羅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她出身名門望族,14歲時許配給楊堅。獨孤皇后曾讓隋臣感嘆「有此國母乃大隋之幸」。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一起來瞭解一下,中國歷史上這位有名的賢后之一——獨孤皇后。

一、獨孤皇后是集美貌、才能於一身的女子。

獨孤皇后的父親獨孤信是北周的建國功臣。獨孤氏是家中的第七個女兒,14歲那年,已出落得亭亭玉立,面如滿月,目如點漆。她從小就熟悉上層社會的各種生活禮儀和規範,家境與閱歷,使得待字閨中的獨孤氏舉止端莊,知書達禮。

獨孤氏比楊堅小8歲,嫁給楊堅時正值妙齡,不但氣質高雅,而且溫良賢淑,朝中上下無人不誇。

獨孤氏不但長得國色天香,而且很有政治才能。

最早在楊堅稱帝這件大事上,獨孤氏就表現出超常的政治敏銳性。

楊堅當初是一名將軍。而當時在位的北周明帝宇文毓,是楊堅的「連襟」。明帝聽說楊堅氣質非凡,頗有貴人之相,就有殺他的心思。楊堅因此憂心忡忡。這時候獨孤氏勸楊堅,可以趁機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並主張他申請去自己的封地任職,保持低調。這就使得楊堅逃過了劫難。

後明帝被把持朝政的宇文護毒死,明帝的異母弟弟宇文邕繼位,他就是周武帝。武帝經過11年的韜光養晦,殺死了宇文護,奪下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政權。後16歲的太子娶了楊堅的女兒,武帝與楊堅成了兒女親家,關係越來越緊密。

578年,武帝病故後,太子繼位,他就是周宣帝。可是宣帝在位僅兩年就死了,留下年僅八歲的宇文闡,即靜帝。他因為年幼不能料理朝政,大權全部落在楊堅這個外公身上。這時候,獨孤氏就預感大局已定,鼓勵楊堅早日謀取政權。楊堅當即立斷,接受了獨孤氏的建議:將一些不滿自己當權的宇文家族作亂之人設計全部擒殺,並誅滅三族,廢周自立。楊堅對獨孤氏從心裏面佩服,做什麼事情都聽她的。

二、深明大義,賢明仁德,令人稱道。

據《隋書》記載,楊堅登基後,勤於國事。他上朝時,獨孤氏就坐在後殿旁聽,一旦出現疏漏之處,她便想辦法通知他改正。二人同乘一輦上朝、回宮,形影不離,簡直是在公開秀恩愛。宮中稱兩個人為「二聖」。

獨孤氏雖然貴為皇后,但是她並沒有奢侈腐化,也沒貪得無厭。有一次,突厥人向幽州總管出售一箱價值800萬銀兩的明珠。幽州總管慫恿獨孤氏買此珍品,但是獨孤氏說,我現在不需要明珠。目前邊關不寧,經常受到威脅,邊防將士浴血奮戰,勞苦功高,若將此800萬分賞有功者,豈不是比我獨自一人享用更有意義?這話傳出,獨孤氏的美名遠播,朝廷大臣上下歡呼。

獨孤氏覺得江山並不是皇上及皇后的,因此不能為所欲為。她的表弟犯罪當斬,隋文帝想要看在獨孤皇后的面子上赦免他的罪行,然而獨孤氏說,這涉及國家刑法大事,怎能為了我一個人的情面而更改國家法律?文帝聽到這樣的話更加感動,於是將獨孤皇后的表弟處死。

在處理朝庭關係上,她也是功不可沒。若有直言相諫者觸犯了文帝,她往往對文帝苦心相勸,讓他有能力分清善惡是非,不要怪罪忠臣之良言。文帝有考慮不周時,獨孤氏往往會出言提醒,以讓他做全了禮數,更好地處理與朝臣的關係。

在隋朝最初的繁榮時期,獨孤氏確實功不可沒,最終使隋文帝在史冊上留下了明君的印象。

三、善妒,倡導一夫一妻制,也馭夫有術。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情,皇帝更是三宮六院,隋文帝自然也想充實後宮。

但是獨孤皇后不願與別人共享一個丈夫,所以她並沒有給楊堅這樣的機會。

她改革後宮,嬪妾一概不設,成為一夫一妻制的忠實捍衛者。按當時的標準來說,她的確有些善妒。

獨孤皇后還把這樣的制度推廣到滿朝文武,營造一種舉國上下推崇一夫一妻制的良好氛圍。

他讓皇帝下詔規定,滿朝文武亂娶妻妾者,一律不予提拔重用。前途和女人只能選一樣,自己掂量著辦!

太子楊勇雖然宅心仁厚,沒什麼心計,但就是貪圖美色。又加上二兒子楊廣在旁邊煽風點火。於是,獨孤氏就讓楊堅廢了太子,重立楊廣。這件事也算給朝臣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隋文帝雖然是個「妻管嚴」,但是也有偶爾「出軌」的時候。他曾經傾心於宮中的一個女奴,剛剛臨幸過後就被獨孤皇后察覺。

獨孤皇后竟然趁文帝上朝之時,把這個女奴殺掉。可惜這位小女子,招惹了不該招惹的人而引火燒身!隋文帝知道了,一下子血往上湧,憤怒到了極點。

這份怒氣,更多的是一種憋屈。但是他敢怒不敢言,只能氣急敗壞地拽過一匹馬,騎著就出了宮。他漫無目的地狂奔20多里。皇帝被妻子所逼離家出走,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楊堅在荒僻的山谷中一直呆到將近後半夜纔回宮,平生第一次發出渴望自由的心靈吶喊:「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皇帝被皇后擠兌成這樣,也夠可憐的。

不過楊堅回來以後,聰明的獨孤氏也懂得給皇帝臺階。等楊堅一回來,獨孤皇后一邊痛哭流涕,一邊謝罪。

在大臣勸解調停之下,這事總算過去了。獨孤皇后對丈夫恩威並重,使得楊堅一直對自己言聽計從,也算是馭夫有術,令人稱道。

在獨孤皇后去世後,楊堅終於可以縱情生死,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就在生命岌岌可危之時,他想起了獨孤氏的好。

他對左右說,如果皇后在的話,我也不至於到此地步。在獨孤氏死後兩年,隋文帝也一命嗚呼。

獨孤氏不愧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之一。她不但生得貌美,而且溫柔賢淑。她是丈夫楊堅很好的政治夥伴,也是他的良師益友。

她不奢華,不張揚;她拎得清,處事有度;而且她還擅於幫助丈夫協調和朝臣的關係。

尤其是她敢於向封建婚姻制度叫板,倡導一夫一妻制,雖然表現她善妒的本性,但是她以自己的聰明,適時示弱,也算馭夫有術了。

獨孤氏在當時的社會,也算「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鬥得過小三,經得起輝煌」的一位傳奇女子!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