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很疑惑,要怎樣愛孩子,才不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毛病?怎麼才是正確愛孩子的方式呢?

1、愛是有條件的

經常看到歌頌偉大的父愛、母愛的文章及報道,都是在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是不可比擬的。所以很多人認為,愛孩子是沒有條件的。但是從教育方法的層面看,把愛當作教育的方法或手段,愛的施予是有條件的。

怎麼讓孩子體會到愛的真實與價值呢?我們可以讓孩子去做能力所及的事情,如果他做到了,也因此獲得相應的愛,這樣才有意義,才能更加深刻的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比如要求一個資質很差的孩子在校成績名列前茅,這就是不合情理的,甚至有些過分,除了激化親子矛盾之外毫無積極意義。而要求10歲的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後及時完成作業,否則不答應他周末去看電影的要求,這樣的愛才合情合理。

很多家長頭疼教孩子學習,其實有時候孩子入門也不是很難,就拿認字來說,可能有的寶寶接受起來會慢一點,但是找對了方法也不會感到麻煩。我朋友在手機上下載的「貓小帥學漢字」,利用手機軟體去教孩子學漢字。孩子學會了漢字,爸爸媽媽也開心。

2、學會理解孩子

很多父母並不能做到這一點。大多數父母都覺得,孩子的想法不重要,聽自己的就沒錯。但是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也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很多時候,父母也要傾聽一下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小學時期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興趣的最佳期,而中學則屬於青春逆反期,要注重孩子交往能力、溝通能力的培養。中學時期是孩子人體發育的第二高峰期,不僅表現在身高、體重方面,而且其第二性徵更是有明顯變化。

3、要幫助孩子成功

挫折有時候是墊腳石,但是有時候也是絆腳石。有的孩子可能因為打擊過多就會日漸消沉,而有的孩子心理素質好,可能就會化挫折為動力。而這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要適當降低要求,並進行適當幫助,使孩子學到從失敗中追求成功的態度。


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以愛的名義來關心孩子,殊不知這種「變質」的溺愛往往會害了孩子。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不會掉入溺愛的陷阱呢?首先,我們要正確區分溺愛和關愛。溺愛往往關注的是孩子當下的具體需求,並沒有從孩子長遠的發展來考慮,關注的重點不是去培養孩子的能力,而是從自身的角度覺得我應該對孩子好。比如孩子要看電視,不給看就大哭大鬧,溺愛的家長往往就打開電視讓孩子看,並沒有意識到這樣並不是真的對孩子好。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當制定規則,嚴格要求,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如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等,父母可以明確提出什麼樣是不可以的。同時父母自身也應當以身作則,將規則一直貫徹下去。

最後,父母應該尊重理解孩子,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好像什麼都不懂便打著「愛」的旗號來替他做決定。在生活中遇到和孩子相關的事情時,可以和孩子溝通商量,讓孩子自己來決定。同樣不要事事為孩子操辦,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動中來,這樣讓孩子逐漸成長獨立起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愛,父母要用正確的方式來影響和教育孩子,做到「愛而不溺」,給予孩子自由、寬容和欣賞,讓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


前幾天,一位媽媽問我:「什麼樣的教育算是溺愛,為什麼我的朋友們都覺得我是溺愛孩子?」

朋友們為什麼會覺得她是溺愛孩子呢?比如教育孩子,她不對孩子動手,而用罰站的方式。比如給孩子買東西,會問孩子的意見,並且真正尊重孩子的選擇。

我覺得挺好的,這是對孩子的用心和尊重。如果這就是溺愛的話,那就多愛孩子的一點吧。

入秋了,打算給小小魚買睡袋。顏色款式,我會讓他在網上自己挑選。從小開始,很多給他準備的東西,一定要讓他參與決定。而他擺好的積木造型,沒有他的允許,我不會改動他。可老人有時就是喜歡動一動,結果他哭著鬧著。

看到孩子這麼吵鬧,來玩的鄰居們都看不下去了。說要幫我找大棍子打他屁股。嚇得他不敢哭。

我說這本來就是大人把積木弄亂了,要打也要先打大人的屁股。小傢伙一聽又放心地繼續哭。但沒哭多久,還是平靜了下來。

所以很多人說我太寵他了,就差沒把天上的月亮摘下來。

如今,他也會常常掉眼淚。親戚們見到就說,男子漢還這麼愛哭,羞羞臉,結果哭得更大了。老婆說就是打少了,太慣著了。

我說男孩也能哭啊!這個年齡的臉不就是說變就變,好好說話,沒事。

看完我的這幾個分享,估計很多媽媽會放心了:原來都差不多啊!

2

這世上,愛孩子的方式其實都差不多,而不愛的情況卻千奇百怪。

我們說溺愛,其實很多孩子根本就沒有得到過愛。父母的冷漠,長期關注事業,忽視孩子的成長。

遇到孩子的問題,總是想著如何更快地去解決。

「不許哭!我沒心情聽你哭!」

「不要磨蹭,我沒時間等你!」

「不要煩我,我很忙!」

「自己去讀故事書,不要總是找我!」

我想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幻想:孩子的問題能自然消失,能一直乖乖地快快長大,那該多好啊!

的確,養大一個孩子,是非常艱辛的事。這裡說的養大不是餵飽喂大,不是動物本能的一代代生育繁衍。而是要把他培養成心智成熟、心理健康的人。這需要父母關注孩子內心的成長,呵護他們的心靈。

遇到孩子發脾氣,你需要看看見、響應他;孩子磨蹭,可以找找原因,幫助他,等等他。而孩子煩你,其實大部分情況是在呼喚愛,也同時傳遞愛,你需要把一部分時間花在孩子身上,也許看上去像是在浪費時間。

所以,在擔憂溺愛孩子之前,或者指責其他爸媽溺愛孩子之前。要先看看,到底有沒有愛?

3

還有一種觀點是孩子得到父母太多的愛,而沒有受到挫折,沒有得到拒絕,以後去社會上會適應不了。好像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些打罵,感受排山倒海的情緒打擊,讓他們學會求饒。才能在外邊學會承受打罵,學會討好求饒。

這個邏輯對么?猛地一聽還真有道理。

可是,用心的愛里,也會有規矩,也會有拒絕,也會有懲罰。這跟愛並不衝突!

而且,真正在社會上適應不了的,往往是那些從小被打罵不停,缺乏父母真正關心的孩子。他們的童年是痛苦的,沒有安全感。

一個人的童年關係模式、內在關係模式和當下的關係模式,會呈一致性,所以我們說原生家庭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

孩子小時候跟父母的關係,跟家庭的關係如何。在成人後,心理上還是帶著陰影,留著抹不掉的印記。

缺乏愛和安全感的人,交往時或者是自卑畏縮,舉足不前。或者待人粗暴無禮,不敢信任他人。

還別說人,就看看小狗就是如此。那些從小被主人嫌棄,吃不飽睡不好的小狗,它們往往見人就躲,要麼就是冷不防朝著你吠。就算遇到熟悉的人,都不會搖尾巴,因為它們經歷過的世界,總是充滿被傷害著的痕迹。

而孩子呢?他們的內心會更加敏感,心理更加複雜。

給他滿滿的愛,他也會對人溫和,帶著善意。雖然社會上也有壞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成為壞人那樣。我們還是可以做一個溫暖的好人,只是在確認安全前,記得帶上防備。

4

愛孩子的時候,請記得「有原則,但是不帶條件」。這樣就不會陷入溺愛的陷阱中。

我想可以從下面的幾點來談:

  • 給孩子溫暖的愛,不帶條件。

這種愛大抵來源母親,從嬰兒期就開始了。

我一直在強調,積極給孩子響應,特別是幾個月的寶寶。他們坐在自己的嬰兒車裡,有時會興奮地叫喚,有時卻又發獃。這些所有的時刻,他們都需要你關注。因為幾個月的寶寶,他們跟母親是合為一體的。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是媽媽,媽媽就是自己。你的及時出現和響應,會讓他感覺舒服。

就算孩子到了五六歲。還是渴望父母的親吻和擁抱。有的媽媽不知道要不要跟自己的兒子親密一點。因為不懂男孩,各種擔憂。又聽各種說法,不要跟男孩太親密,要鍛煉他們的獨立性。其實這都是一些片面之詞。男孩同樣渴望父母親密的愛。只是他們表達的也許沒有那樣明確。

  • 尊重孩子的選擇,積極引導。

我們先看看遇到這件事,你會怎麼辦?

當孩子看到小賣鋪有冰淇淋賣,可最近的天氣已經轉涼,吃冰淇淋很可能會讓他拉肚子。但他卻一定要,你怎麼辦?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如果是我,我會跟他說不,然後給他分析,商量好,達成一致的意見。所以,在尊重孩子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加一個「積極引導」。

當然,有媽媽說這件事孩子並沒有選擇。倒是很多時候,孩子選擇的東西不合理,或者不合自己的心意,比如給孩子買學習桌。孩子喜歡的顏色,跟家裡的裝修風格不搭,而且又太大,房間卻很小,怎麼辦?

我們可以先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肯定他的選擇,告訴他我們看到了你的選擇,並且也想這樣做。

然後可以根據具體的情形來分析。當孩子看到了你的尊重和用心往往也會選擇讓步,然後再一起商量出合適的方案。

  • 顧及孩子的感受,及時反饋。

很多時候,父母顧及孩子的感受,看上去是對孩子太「順從」。於是就會被人當作是溺愛。

在實際的養育過程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可以鼓勵孩子去做,直到能獨立做好。

而孩子做不到的事,請及時幫他,不要開玩笑,也不要逗孩子。

這是用心的愛,而不是溺愛。

「打你是為了好,愛你關心你才打你罵你啊!」這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你看人家,多捨得打,這就不是溺愛。看看你,什麼都依著孩子。可是,打罵就是愛嗎?

  • 愛要帶著規矩。

愛與規則是一隻手的兩面。少了誰,都不行。

這世上有真正的溺愛嗎?當然有,而且還有很多。父母溺愛孩子,幾乎是動物本能。你看看那些被啃老的父母,滿滿的悔恨和無奈。

我可以愛你,但不會為你做一切事。我希望你快樂,但不要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

該推開的要狠心推開。該吃的苦,讓他去吃。

世界那麼大,終歸要靠自己。

有規矩的愛,不會失控。

我想,給予了孩子真正的愛和尊重,這個孩子長大後不會差!


盡量讓孩子能夠自己動手的,多動手不要什麼事情都幫辦,像那樣慢慢慢慢就感覺你付出的是理所當然了,也就變成了溺愛,時間長甚至說把小孩子培養的不懂得感恩,小孩子如果有點淘氣的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說太過了,可以說適當的懲罰一下,比如說打罵,但是主要還是以溝通為主,再就是比如說花錢之類的,不然他說多少你就給多少,要從小培養小孩子的價值觀,他以後走上社會才會感恩父母今天為了他的心酸,如果說一味的溺愛的話,是不懂得感恩的,這個要跟小孩子多溝通,讓他感覺到家庭的溫暖,讓他感覺到家庭的安全感,像這樣的小孩子,長大了才會自信,才會優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