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直被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甚至连静处深闺的女子也包括在内,全都投入了诗歌创作的时代潮流中,使得唐朝成为诗的国度,名篇佳作和著名诗人斗量车载,脍炙人口,传诵千年。

相比之下,其他朝代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发展程度比之唐朝黯然失色,因此很多人认为,唐诗达到了古代诗歌创作的最高峰,此后再也没有哪个朝代的诗歌能超越。宋朝时期出现的很多优秀诗人和作品,也被不分青红皂白地以一句“宋诗远不如唐诗”而一笔抹杀。事实上,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朝代。古代其他封建王朝的发展历程,大都遵循一个基本特点:经济的发达程度与国防实力的强大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经济的繁荣富庶,为国家发展军备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古代的经济强国如汉朝、唐朝等,同时也必定是军事强国,反之亦然,一个民穷财尽的国家也常常伴随着军事疲弱、武备不振、落后挨打。

但宋朝却突破了这个铁律,属于典型的富而不强,经济发达程度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与国防武备的虚弱程度形成鲜明反差。结果宋朝从立国之初开始,就无法取得对周边国家的军事优势,无论北宋还是南宋,时刻都处在强敌的威胁之下,时刻面临国破家亡的威胁。因此宋朝的很多诗人们,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忧心忡忡。南宋大诗人陆游,就是其中之一。

陆游生于公元1125年,正值北宋灭亡、南宋草创阶段。陆游的成长历程,正是南宋建立初期与金国战争最频繁、最激烈的时期。陆游幼年时勤学苦读,立志将来要报效国家为国立功。但仿佛上天有意想让宋朝多一个杰出诗人,“自古诗人多薄命”的谶语再度在他身上应验,陆游空怀壮志,仕途生涯却极为坎坷困顿。

《宋史》记载,绍兴二十三年,陆游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他文采出众见识非凡,受到阅卷官陈阜卿的赏识,“推置第一”。结果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那一年考试,秦桧暗中“运作”孙子得第一,却不料被陆游搅了局,秦桧大怒,从此深恨陆游,“予明年即显黜,先生亦几蹈危机”,找了个理由把陆游黜退,使得陆游丧失了一生中最为宝贵的一次人生转折机会。

此后陆游一生困顿,辗转奔走于各地,充当过王炎、范成大等人的幕僚,担任过蜀州通判、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等职位,空怀壮志却报国无门,不受重用。他把满腔愤懑压抑之情化作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诗篇,其中《剑门道中遇微雨》一诗成为千古名诗。

乾道八年冬天,陆游在积极抗金的大将王炎手下当幕僚。陆游竭忠尽智辅佐王炎,为了抗金事业披肝沥胆,谁知王炎被朝廷主和派罢黜,陆游也从抗金前线被调回成都。陆游提笔写下了《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这首诗看似闲适优雅,却于平淡之中蕴含着不尽的忧郁愤懑。他满怀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一生游历天下,饱经风霜征尘满袖,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眼看年华老去壮志难酬,他却只落得个一人一骑踯躅独行在荒山小径之中,不由命运发出了“难道我这一生就该做一个诗人?”的质问,千百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受到他那一份入骨的失落与不甘之情。这首诗以其独到巧妙的笔法,得到后人一致认可,被称为宋诗之中“最上峰者”,著名学者陈衍《石遗室诗话》评价为“直摩唐贤之垒”,认为他完全达到了唐诗的艺术水准。可见宋诗之中还是有能与唐诗比肩的佳作。

参考史料:《剑南诗稿》《石遗室诗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