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並不奇怪!這種事在富貴人家很常見,在帝王家更是不能用常理來考慮。秦惠王還十歲生女呢,也就是燕昭王的母親,折算下來燕昭王還是秦惠王的外孫。

漢文帝14歲就跟竇氏發生了性關係!當時的竇氏就是漢文帝的一個通房丫鬟,每天的工作就是侍奉漢文帝起居。漢文帝痰多經常要吐痰,然後竇皇后就得拿痰盂給他接痰。結果一次不小心,漢文帝把痰吐到竇皇后的胸部里去(跪著衣領會下垂),然後漢文帝覺得不好意思(漢文帝是很謙遜的人)就不自覺想伸手去幫竇皇后把痰擦掉,只是趴下來的時候發現竇皇后長得漂亮(臉對著臉),又發育良好(手正摸著),然後乾柴就被烈火點燃,就地正法。後來這事被漢文帝的母親薄姬發現了,薄姬便指令漢文帝納竇氏為妃,也就是後來的竇皇后竇太后。

在古代,有兩種女人會導致皇帝幼年生子,一個是皇帝的性啟蒙老師,一般性啟蒙老師會選23~30歲的女官(有過性生活),性啟蒙老師往往會在小太子13~14歲時候就給選一名14~16歲的宮女送給太子行雲雨之事,然後自己在旁邊指導姿勢,但是大部分性啟蒙老師也會被皇太子給上了,畢竟這個年紀的熟女也很誘人,如果恰好懷孕了那麼生下來也是皇子,只是這種叫做庶出皇子(性啟蒙老師不能冊封為後或者妃);另外一個則是通房丫頭,古代大戶人家都是有通房丫頭的,這陪吃陪喝陪睡的,在皇太子成年後,在荷爾蒙激素刺激下肯定是拿她們開刀的。如果這個通房丫頭恰好懷孕生下來孩子,那麼她的孩子就是嫡長子,她本人也就有機會被冊立為後或者妃(特殊情況除外)。


看到這個題目,我確實是有點吃驚的,照題主所述,那劉桓也太……太早熟了。

去搜了下漢文帝劉桓生平。

沒錯,劉桓生於公元前202年,有詳細年份可考的子女,長女劉嫖生於公元前189年,漢景帝劉啟生於公元前188年。也就是說,劉桓有大女兒時才13歲,有劉啟時也才14歲。

這還不算早,史載劉桓在竇漪房之前,是有王后元配的,並且生有四個兒子,那麼,按最保守的推算,他至少9歲就有兒子了。

好的,也許王后年紀比他大些——至少女子癸水來後才有生育能力,但也許先代王后也沒多大年紀,連生四子,恐是身子骨有損,兩少年兒童孕育的孩子根基不穩,故都早逝了。

竇漪房生年不詳,但開始生育時的年紀估計十四五了,這個年齡風險不很大,故此母子女三個都挺康健。

說完了女子一方,來看男子一邊,古代男子發育得能有那麼早嗎?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男子遺精(性成熟)一般很少發生在12歲以下。但一些營養與環境因素也會促進性早熟,古代環境污染少,劉桓的早熟應該是吃得好,補得多,因而很早具備了生育功能。

古代人平均壽命短,男女成家時間早,兼古人信奉子孫昌盛,家族興旺,尤其帝王大族,更是希望多多開枝散葉,故爾《紅樓夢》里賈寶玉早早就有引導人事的襲人。

所以,劉桓的早育有身體與社會環境的因素,現代人所謂反「早戀」確屬人為扼制。

但觀劉桓的早育,在我看來,確實是性生活太早了些,這樣生下孩子,孩子根基不穩,母親虧損太多,父親……也沒活過50歲。


漢景帝劉啟僅比其父親漢文帝劉恆小15歲!

漢文帝劉恆乃是漢高祖劉邦的第4個兒子。原本漢文帝根本沒有機會繼承大漢王朝的皇位。但是由於其二哥漢惠帝劉盈在父親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繼承皇位,但是漢惠帝劉盈生性懦弱,寬厚仁慈,而且其父親漢高祖劉邦去世之時,其母后呂雉依然健在,並且呂后因為出身豪門,呂家勢力極大,在漢高祖去世之後,兒子劉盈登基為帝時尚且年幼,因此呂后及呂氏家族權勢滔天,打壓劉姓子孫。進而致使寬厚仁慈的劉盈鬱鬱寡歡、英年早逝。

漢惠帝劉盈去世之後,呂后扶植劉盈之子劉不疑為少帝。而漢少帝劉不疑才只是一個娃娃。呂后更加剛愎自用、專權擅任。將呂氏子孫們紛紛封王,更是擔任起了重要的官職,皇宮之中的守衛也由呂氏擔任,基本上將大漢王朝的軍權和政權掌握在了自己家族的手中。

公元前180年呂太后去世。劉氏子孫在開國元勛周勃、陳平、灌嬰等人的支持下,發動了誅呂戰爭,很快將呂氏家族全部清除!

因為皇宮之中的後少帝並非漢惠帝親生,因此大漢王朝需要一位年輕穩重的劉氏子孫來擔任新的君王,而漢高祖劉邦一生共有八個兒子,現在六個兒子已經去世,只有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尚在人世。而淮南王劉長其母親原本為趙姬,但是劉長出生之後,其母親羞愧難當自盡而亡。而劉長便交給了呂后撫養長大。因此,開國元勛們最終決定迎立代王劉恆為帝。

漢高祖劉邦在滅秦和與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之時,收攏了一大批寡婦做了自己的后妃。劉恆的母親薄姬原本就是魏王魏豹的王妃。後來被劉邦寵幸了一次便懷上了龍種,並且產下了皇子劉恆!(同樣淮南王劉長的母親趙姬原本為趙王張敖的美人,也是在劉邦寵幸了幾次之後便懷上了龍種,產下了皇子劉長)。

薄姬是個十分聰明的女人,出身卑微的薄姬又曾經是魏王的女人。因此在漢高祖劉邦對其失去興趣之後。薄姬便在自己的宮中織布教子。根本不參與後宮之爭鬥。因此呂后也不難為薄姬這個老實巴交的女人。

代王劉恆8歲時便前往自己的封國代郡為王。後來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其母親薄姬前往兒子劉恆的封國團聚。此時的呂后為了加強呂氏與劉氏之間的關係,命其妹妹呂須(樊噲之妻)前往各地為劉氏子孫說媒,而說媒的對象都是他們呂家的女子!

薄姬不願牽扯進劉氏與呂氏之間的政治聯姻,因此在代王劉恆年滿12歲時。便為代王劉恆選了一位出身同樣卑微的女子為妻。後來更是為代王劉恆納了幾房妻妾。其中竇王妃就是在第一位王妃去世後納的新王妃。

而竇王妃便是漢景帝劉啟的母親,上面還有一個同父同母的姐姐劉嫖!因此我們發現,代王劉恆在剛進入青春期之後便正式娶妻納妾。再是為何劉恆在痛失了4個兒子(全部夭折)之後,迎來了嫡長子劉啟。而嫡長子劉啟卻只比父親劉恆小15歲!

因此漢文帝劉恆確實很早便結了婚。做了男人,而且年紀輕輕便做了父親,但是由於其年紀較輕帶來的惡果也令人觸目驚心,那便是漢文帝劉恆早年所生的數位子女全部夭折。


答:這裡是覃仕勇說史,為您講述最真實的歷史。

談論古人生育,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話題所及,我先說一則2016年時我在網上看到的新聞:在我們鄰縣有一個貧困家庭,戶主梁某有14個子女,他的老婆第15胎的預產期在2016年年底。他的老婆已經42歲,據說,其中有兩個小孩是他妻子生產時自理的,包括剪胎盤臍帶。他們的大女兒1995年8月出生,也就是說,從1995年開始到2016年這21年,已經連續生育了14個小孩,連2016年時年底將要出生的這一個,就是共15個了。當地人都交口稱讚梁某是該縣「第一猛男」。

讀了這則新聞,我第一反應就是:當地人稱讚錯人了。

梁某生多少個子女並不能表現其生育能力的強大,只能說他老婆太了不起了。

生一個小孩,對男性而言,不過幾點液體的事,而對女性來說,則是孕育全部骨肉,不知要耗費多少氣血!

從這個故事回到漢文帝生漢景帝的問題上。

首先,我們不要被貧窮限制了想像,以為帝王也和普通百姓一樣,所有的子女都是由同一個女人生育,帝王的後宮妃嬪多,很可能,同一年就出生好幾個子女。像康熙皇帝的許多子女,就是同一年出生的。

其次,按照據《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的記載:漢景帝和姐姐劉嫖同是竇姬所生,另外,代王后還生了四個兒子,但並沒有說這四個兒子是漢景帝的「異母哥哥」,他們可能有一兩個比漢景帝年長,也可能都比漢景帝年幼。

再次,即使這四個兒子都比漢景帝年長,從而得出「漢文帝12歲生育」的結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大家讀《紅樓夢》,肯定記得裡面的一個情節:「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賈寶玉初試雲雨時,是幾歲?

林黛玉7歲時一進賈府,寶玉比她大一歲,是8歲。這年大概是十月光景,寶玉到秦可卿房裡歇中覺,夢遺了一回,醒後就和襲人試了下。

8年紀,就有這種行為,想不到吧?

按照這種速度,12歲生子,應該不奇怪。

我在想,如果賈寶玉試雲雨的對象不是只比他大兩歲的襲人,而是已經成熟的女性,說不定也會有珠胎暗結。

有史可查的,如康熙皇帝,他就在13歲時生下了長子承瑞。

所以,漢文帝在12歲就開始生育這件事,擱在古代,並不荒唐。


漢文帝劉恆出生於公元前203年,在公元前196年,也就是8歲的時候前往代國擔任代王。而漢景帝劉啟則出生於公元前187年,從兩人的時間差來看,漢景帝確實是在劉恆16歲那年出生的。

可是,在劉啟之前,漢文帝同竇氏還育有一個女兒,也就是長公主劉嫖(後來漢武帝劉徹的姑姑兼丈母娘)。劉嫖出生於公元前189年,算起來也就是在劉恆14-15歲的時候出生的。

對於劉啟和劉嫖的生母竇氏(後來的竇太后)的出生時間並沒有文獻記載。但是,在竇氏之前,劉恆還有一個代王后。

據《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記載,(竇姬)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

在劉恆登上皇位(公元前180年)之前,代王后就已經因病去世了,而此後,代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去世。於是,劉啟便說順理成章的成了劉恆的皇長子。

按照《史記》中所記載的,並沒有明確的說代王后所生的這四個兒子比劉啟更早出生,而只是講,在劉啟即位後沒多久這這四個孩子就相繼的病逝了。那麼,劉恆即位的時候23歲,劉啟也已經有七歲了。如果是這樣,我們就可以猜測,代王后的這四個孩子也並不一定都要比劉啟要大。

否則,按照這種邏輯,就算是按照最籠統的計算,劉恆在十二、三歲就有了生育能力,這實在是令人接受不了啊。

並且,雖然史書典籍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代王后及四個孩子的死亡真相,但是也有觀點說代王后及四個孩子是政治的犧牲品,因為代王后和呂雉有關係,所以文武大臣們都容不下他們,更何況是讓代王后的孩子擔任太子。所以劉恆迫於政治壓力只能除去代王后及四個孩子,然後將劉啟作為皇長子。


其實很正常,古代皇帝生育的時間都很早,十幾歲生孩子雖罕見,但並不是沒有。遠的不說,就說清朝,順治13歲生下皇長子牛鈕;康熙13歲生下皇長子承瑞。所以說在古代,父子二人相差15歲,並不奇怪。

據史記記載,文帝劉恆在14歲時與竇太后生下長女劉嫖,15歲時生下後來的景帝劉啟。

其實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婚姻法「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的規定,14歲生孩子真的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實際上根據現今醫學界的研究,實際上男生11歲、女生12歲就有了生育的能力,只是現在國家不允許如此早的生孩子罷了。

但是在西漢時期,因秦朝末年戰亂連連,「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的景象最終讓西漢初年的人口銳減,所以朝廷為了增強國力,就開始鼓勵民間早婚早育。《漢書.惠帝紀》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就是只要滿15歲還沒出嫁的,就需要繳納高達五倍的賦稅。

所以在西漢,就是在這樣嚴苛的法律下,15歲之前結婚的女子已是屢見不鮮,想想看女子都要15歲嫁人,那不就從側面說明男子也要15歲之前娶妻嗎?也就是如此,先是西漢普遍早婚,再加上男子、女子本就12歲就能生育,那早育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

而至於題主所說的劉啟還有四個兄長一事,這史學界並無定論,再加上史料極少,所以更是無從查證。在《史記.外戚世家》中對於劉啟的父親劉恆與先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其雲「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而對於這四個兒子的出生日期,史書並無記載,所以對這四人到底是不是劉啟的兄長我們無從得知。再者在《史記.孝文本紀》中對於劉啟到底是第几子也未見詳細記載,司馬遷只是記載到「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對於中子到底是第几子,也是尚無定論。

比如史記在記載文帝的時候,說過「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此時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子。但是在記載武帝的時候,也說過「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可此時武帝卻是劉啟的第十子。當然可能會有人說「中子」指的是中間的兒子,這當然不是,比如武帝他是第十子,但是劉啟只生了十四個兒子,如果說是中間的兒子,那他應該是第七子。

所以劉啟到底是劉恆的第幾個兒子,並不定論,當然可以得知的是這四個早亡的兒子,至少有一個要早於劉啟,畢竟代王王后起碼要比竇太后早入宮數年,所以再怎樣她生孩子的時間也要比竇太后早。那麼據此猜測,劉恆應該的確是在十二三歲就有了兒子。

當然剛才也說了,西漢提倡早婚早育,這對於皇室來說也不例外,所以說劉恆12歲生孩子的確是存在的,並不是不可能的。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男性的性成熟時期一般是12~15歲左右,而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也是如此,雖然相隔兩千多年,但人的生理期一般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人種變異。

從西漢來說,早在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時,為了恢復人口,就曾經頌布過類似的法律,要求國內的女性在15歲之前必須結婚,15歲之前,一般來說,就是12~15歲之間,而女性的性成熟時間比男性還要早2歲左右。

也就是說在西漢初年,男性的結婚年齡與女性的結婚年齡差不多,都是是12~15歲之間。因為為了增加人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在皇帝的帶頭和法律的規定之下,基本上都是這個年齡結婚生育。

漢文帝劉恆也不例外,劉恆早年被封為代王,在代地生活,代地就是今天北京的西部、山西的北部,在當時屬於荒涼的邊境地區,當時又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劉恆能幹的就是生孩子了。

可以確定的是漢文帝在14歲的時候,生了長公主劉嫖,在15歲的時候,生了漢景帝劉啟,如果除去劉嫖與劉啟,漢文帝還有4個兒子,只知道這4個兒子比劉啟大,但是否比劉嫖大,則不一定。

從理論上說,漢文帝12歲性成熟,12歲到15歲有三年時間,就算有36個月,而懷胎最晚是9個月就能生,最早可能有七到八個月就能生,就是早產兒的意思。

因為懷孕期間不可能再次懷孕,但是哺乳期有可能會懷孕,這樣算的話,36個月除以9個月等於4,36個月除以7個月等於5,也就是說理論上,漢文帝可以讓王妃有4到5次的懷孕機會。

因為劉嫖與劉啟是竇皇后所生,而漢文帝還有比劉啟大的四個兒子是代王妃所生,因為是不是同一個女人所生,所以時間上更為寬裕,漢文帝理論可以在同一時間段讓不同的女人懷孕,只要出生早,就比劉啟年齡大。

所以在理論上,漢文帝在15歲生下漢景帝劉啟時,是有可能在這之前還生有四個兒子的,這是有可能的。

但是理論總是與實際有些區別的,萬一漢文帝12歲沒性成熟,萬一漢文帝生孩子能力不強,那代王妃所生的四個兒子就可能不存在。不過史書既然記錄了代王妃所生的四個兒子,就應該相信奇蹟存在。

在那個缺葯少食的年代,能生孩子並不代表著孩子就能存活,即使是皇帝生的兒子,照樣有不少是夭折的,因為條件實在太差。

首先父母生育孩子的年齡太小,十二三歲就生孩子,身體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生出的孩子夭折的可能性很大,另外當時的條件太差,早產的幾率也較高,也容易發生孩子夭折。

而漢文帝的前四個兒子,很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原因,而導致早早去世。


謝悟空邀!

漢景帝上頭的四兄一姐分別是文帝的第一任代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和與景帝一個媽生的館陶公主劉嫖。

我們知道,男孩子最早十三歲左右開始遺精,而女孩子有的早的十二歲可能就具備了生育能力。古代結婚早是事實,但是在十三歲和十五歲之間生出這麼多孩子,如果他們不是一個媽還好說,兩年內第一任代王后就生出了四個孩子也著實是不合常理。

那我就有點懷疑究竟是這個問題有問題,還是史料記載有問題了。於是我又去查了史料→

漢文帝劉恆出生於公元前203年,而漢景帝劉啟出生於公元前188年1月,這麼看來劉啟確實是劉恆15歲所生。

(上圖為漢文帝)

那麼問題就有以下幾種可能了:
  • 第一種可能是史書記載有誤,將文帝的前四個兒子都記在了第一任代王后名下。這其實是有可能的,史書對第一任代王后也只是寥寥數筆,連她姓甚名誰都不知道,更何況她的兒子不過就是竇漪房兒子的墊腳石罷了,沒什麼記載的意義。
  • 第二種可能仍然是史書記載有誤,可能是將文帝或是景帝誰的生辰年齡記錯了,或是第一任代王后只是生了四個兒子,而這四個兒子並不全都在文帝之上。
  • 第三種可能就有點無厘頭了,第一任代王后生下的孩子中可能會有雙胞胎,但是古代物質匱乏,能懷上雙胞胎的可能性真的是鳳毛麟角,但若史書記載無誤,那便也就有可能是這種情況。

當然上述可能只是我個人查看史料的一些分析,有不對的地方和新的想法,歡迎大家前來指正探討!

最後,歡迎各位點贊關注轉發素質三連!感恩!


當然有可能,回看歷史上古代人普遍早婚早育,基本上活到六十歲的時候已經四世同堂了,所以漢文帝15歲當爹很正常。


資料記載漢文帝共有八個孩子,前面幾個孩子是劉恆和代王后所生,只是在漢文帝繼位之後就莫名其妙的夭折了,歷史資料中關於代王后和其四個孩子的記載也是寥寥無幾,只用「病逝」兩字代替。


在後來劉恆繼位後,既沒有為死去的王后及孩子們追封,更沒有為這位王后撰寫本紀。


到了後來的皇后竇漪房則是相反態度,劉恆和竇漪房所生的孩子都很看重,如漢景帝作為嫡長子就被封為太子,姐姐劉嫖更是被慣的囂張跋扈,也是後來「金屋藏嬌」事件的始作俑者。

擱現代十四五歲的孩子成為未成年,處在人生的青春期,叛逆期,需要大人的引導和督促才不會迷惘,做錯事。


在古代人們思想中普遍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成家立業」才是人生頭等大事,男孩子只有成家後才是一個真正有擔當的男人,可以繼承祖業光耀門楣。


其實古人早婚早育也是有一定道理,人只有在社會這所大學經過歷練才會成長、成熟、知道自己肩負的使命。


還有就是國家的發展需要有人口為基點,特別是古代大小戰役不斷,基本都是靠手持鋼刀肉搏,只有人多了勝算才會大。同樣國家發展經濟,也離不開人口紅利,只有人們不斷繁衍生息,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但歷史上也有一個朝代提倡「晚婚晚育」,它就是南宋,在南宋時期推崇「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思想理念,認為除了讀書什麼都是小事很,導致了很多人都忙著讀書做官,結婚年齡也排在了「功成名就」之後,在南宋時期三十歲後結婚成了常態,而女孩子芳齡二十歲了還待字閨中。


甚至當時皇帝宋真宗曾寫詩道:


「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鍾栗,安房不用架高粱,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也正是因為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導致南宋加入滅亡。


但自元、明、清開始,古人還是提倡早婚早育,想下在古代所有工作都需要人力來完成,如果一個普通的百姓家庭,父母除了去田間工作,還要抽空處理家庭瑣事,有多麼辛苦,如果家庭多生育孩子,就可以幫襯家裡減輕很多負擔。

所以「多子多福」說的不無道理,每個人都不喜歡孤獨終老。


相同的歷史事件,不同的解讀觀點。我是微風之語歡迎大家的關注點評。


漢文帝生於公元前203年,而漢景帝是公元前188年,我們可以看出,漢文帝與漢景帝只有相差十五歲,也就是漢景帝出生的時候,漢文帝只有十六歲。

而漢景帝劉啟還有一個姐姐,叫館陶長公主,是生於公元前189年,可見,館陶長公主與劉啟只相隔了一年,我們現在一般來說,兩個孩子相隔兩年比較常見,當然相隔一年的也是有的。

由此可見,館陶長公主出生的時候,漢文帝是十五歲。不過,題主有一個說錯了,那就是漢景帝並不是有四個兄長。認為漢景帝有四個兄長,主要是因為漢文帝在做代王的時候有一個代王后,而這個代王后為漢文帝生了四個兒子。

漢文帝成為代王的時候,是在公元前196年,而被迎為帝的時候,是在公元前180年,這個時候漢景帝是九歲,而漢文帝是二十四歲。

我們無法確定代王后與竇漪房,誰先嫁給了代王劉恆,也無法確認,代王后的四個孩子與館陶長公主、劉啟的次序問題,有可能劉啟是最大的兒子,也有可能會有一個至四個的兄長,當然顯然最後一種可能不大。

如果是最後一種可能,那麼以第四個王子與劉啟同歲,即使是每個差一歲的時候,那麼最大的那個王子也要大劉啟三歲,那麼就是公元前191年生,而此時代王劉恆僅僅有十三歲。

當然這種可能也是十分之小的。代王后是劉恆為帝前就去世了,而她的四個王子在劉恆稱帝後的兩個月也相繼病死,這個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有的人認為代王后應該是呂氏,因為劉邦的幾個兒子娶的正是呂氏。

而且幾個諸侯王,比如劉肥的兒子,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也是娶呂氏。而諸呂盡除,就包括了代王后的這幾個王子。

另外,與現在不一樣的,古代人結婚與生育的都比較早,在十四歲結婚生子,屬於常事。比如順治帝的長子牛鈕,是順治帝十四歲所生,康熙皇帝第一子承瑞(未序齒),也是康熙皇帝十四歲所生。所以說,漢文帝的情況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